2022年春节刚刚过完,上班的都走了,家里又剩下我老两口。几天疫情形势紧张,小区被管控了,每户两天只能出去一个人购物。
一天早上起来,觉得右脚后跟有点疼痛, 也没在意,自己安慰自己:年龄大了,一些潜藏的病痛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也不要紧。
又过了一天,疼痛有点儿加重了。 静站着,不疼, 走路一抬脚,脚后跟就疼,所以,走路的姿势就不正常,一走一跛,跛的幅度虽然不大,但总觉得让别人看了别扭。

到了第三天,右脚后跟儿的疼痛有增无减,左脚后跟儿的疼痛已经开始显现,只是程度比右脚后跟轻一些。这些天医保卡正在升级,还不能使用。但病还得看,想到区医院去看,我觉得太麻烦:办就诊卡,到候诊室排队,到跟前了,医生先给开几个单子,又得去排队检查拍片,等到片子和报告出来,半天时间都过去了,下午才能拿着检验报告单到医生跟前看病开药,太麻烦了,所以我懒得去。
到了这天的半夜,我要去卫生间,双脚一按地,唉呀!那个疼呀,我觉得两个脚板都不能支撑起全身的重量了,我对老婆说,怕是大去之日不远矣。她说,别胡说!有那么严重吗?我去卫生间来回都要双手扶墙,够严重的吧!

第四天早上我决定去骊山微电子公司东边的富平朱家骨伤医院就诊,掌柜的说,那是私人医院,耙耙子重,去了怕得几百。我说,脚病已日渐严重,都这会儿了,还管钱多钱少呢,几百就几百吧!
出小区门南拐,再沿人行道往东,不到二里路,终于跛到了。门口有一个护士查体温,验绿码,进了医院,挂号3元,拐了一个弯到了诊室,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医生望闻问切之后,开了一个单子,说到楼下去拍个片子吧。
交了30块钱的拍片费,从电梯下到地下室,找到了拍片室,里面只有两个医生,没有病人,我随到随拍,有七八分钟的样子,就拿到了片子。我问:“怎么没有报告?”他说:“你把片子拿给医生就行了,这里不出报告!”
我拿着片子到了医生跟前,医生看了片子就要开单子,我问,啥情况?他指着片子给我说,你这是足跟炎,这两地方还有些骨增生。足跟炎,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病名儿。我 又问,那……要紧不? 医生很有把握地说,吃上几天药,再用药敷上几天就好了。听了医生的话,我心里宽慰了许多,但心里还是不瓷实,心想,怕是吹哩吧!
医生就开始敲键盘,打印机就打出来一个单子,再敲键盘,又打出了一个单子,一共出了四个单子, 我的心又沉重起来,一个单子100,这四个单子恐怕就是400吧!医生看到了我的表情,说不贵,一个单子一种药,这四个单子也就几十块钱。
拿着四张单子到交费处交了70块钱,治疗室收了一个单子,护士拿出巴掌大的一块纱布,把土黄色的药面儿均匀地撒在上面 ,又盖上一层纱布,然后把高度白酒和凉开水按一比一的比例勾兑好,喷湿纱布,裹在脚后跟上,用绷带做了包扎。护士叮嘱说, 这药十天不用换,如果干了,就用酒水喷一喷。我记住了。
护士见我行动不便,替我取了药,叮嘱说你按药袋外面的说明服用就可以了。
回到家里打开药袋子一看,两包是碾碎的中药,一包是白色的像扁豆大的白色西药片。中药一包让分成10份,每天服一份,另一包让分成20份,每天服两次。西 药片一日三次,每次一片。
白天我就坐在沙发看电视,坐累了就躺,躺累了就坐, 尽量少走动。
当天半夜上卫生间,双脚一按地还疼,但疼痛度明显减轻,这说明医生看得准,药力已经发挥了作用,来回也不用扶墙了,我心里佩服朱家骨科医院的医生,还真有两把刷子!
早上起来发现脚底下的床单上怎么有了灰土, 细看才知道是脚上的药粉干了,失去了粘结度,从纱布的缝隙漏了出来。
我把裹脚的纱布用酒水喷湿,干脆给脚上套上了一个塑料袋,把口一扎,药粉一天都能保持潮湿,塑料袋是光的,穿鞋脱鞋更容易!看来护士还是没有我聪明。
到了晚上,我干脆把纱布取掉了,用温水泡了脚,晚上就不用再包了。
这天半夜去卫生间,双脚一挨地,略疼。作为病号的我睡到早上8点,一起床,双脚一按地,不疼了,唉呀,神了,还真是不疼了。我对掌柜的说,人家专看骨科的,还真是有绝招,也没花几百,就花了一百零三块,就把病治了,而且立竿见影, 看来是不服不行啊!
接着又吃了两天药,裹了两天脚,到第五天完全康复了!
药只吃了一半,到现在半年多已经过去了,我脚力十足,走路健步如飞。
朋友们,年龄大了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有病要早治, 这样不但康复用时短,而且痛苦少,见效快,讳疾忌医是要吃大亏的。
2022年7月5日

【作者介绍】:杜浩荡,1959年生,1980年至今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近40年。闲暇时写点生活感悟。
图 片‖网 络
【若喜欢,请点击上方蓝色文字“骊山桃花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