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美文:
芒 种
信义庄
今晨新闻,全国小麦收割接近两成,四川小麦收割已近尾声。
忙忙碌碌中,夏天最重要的一个节气——芒种,悄然走来了。

芒种,忙收忙种,抢收抢种 ,一个“忙”字,一个“抢”字,道尽了这个节气的特点。二十四个节气,从春到冬,没有哪一个能让人如此之忙了!
这是一个收获的节气,这是一个喜悦的节气,这是一个希望的节气,这是一个焦虑的节气,这是一个辛劳的节气,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气!
北崖坡上的麦黄杏熟了,“光棍打醋”的叫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开镰收麦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了。
站在高高的屿子顶上,眺望层层梯田,麦浪滚滚,丰收的喜悦荡漾在山村每个大人孩子的心头。此时,会子哥悠扬的笛声,正“喜洋洋”地播撒在山村的每个角落。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山村的旷野,天地一片金黄,炊烟袅袅,麦收前的山村宁静祥和。“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岗,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喜看咱们的丰收果,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暮色中,春娥姐甜美的歌声随风飘荡,希望的田野上充满了希望。晚饭后,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合计着、谈论着,开镰,从那块地开始哪?!

记忆中的芒种,是从爷爷磨镰刀的霍霍声中开始的。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镰刀是过去麦收最重要的工具了。布谷叫,磨镰刀,开镰的前几天,爷爷和父亲总在晨曦布谷鸟的欢唱中,用磨刀石打磨着一把把弯弯的镰刀。爷爷喜欢坐在南墙根下,将磨刀石放在窗下的大青石上,顶在墙上,然后不急不慢的打磨着,并不时地向磨刀石上洒洒水,用大拇指轻轻刮擦一下刀刃,试一试镰刀是否磨好。父亲是个急性子,总是磨几下就扔在一边,几乎每把都要爷爷重新打磨,以致后来,爷爷再也不许父亲磨镰刀了。
十几把磨过的镰刀把把锋利锃亮,就像战士的钢枪一样,整齐地挂在家里东屋的窗棂上,等待着、等待着大显身手的时刻。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北山上旱田的小麦已经蜡熟,再不收就要减产了。广播里预报明天有雷雨,那开镰就从今晚开始吧。傍晚时分,急促的哨声骤然响起,尖锐刺耳,队长下达了开镰的指令,龙口夺粮,早已摩拳擦掌的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向着既定的目标出击。清晨,狂风、雷雨裹挟着冰雹肆无忌惮地砸向大地,而收获了的村民,则在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麦收一旦开镰,短短几天里,几乎没有白天黑夜,不分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在干着抢收的活计。壮劳力挥舞着镰刀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抢收一线;年迈的爷爷奶奶们则把熬好的绿豆汤和饭菜,准时送到田间地头;放麦假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的歌声,在一块块刚收割的麦田里捡拾着麦穗……喜悦、焦虑、疲惫、幸福、浪漫等等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激荡在人们的心头,洋溢在一张张纯朴、憨厚、黝黑的脸上。

割麦是芒种里最辛苦的事情了。三十六七度的炎炎烈日下,弯着腰,撅着腚,左手不停地一把把揽过高高的麦杆,右手抡圆了胳膊,舞动着镰刀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一天下来,汗流浃背,腰酸背疼,回到家,连吃饭洗澡的力气都几乎没有,一头倒下呼呼大睡。割麦时倘若穿着短袖的上衣,不小心让那麦芒刺破胳膊,汗水流过刺破的地方又疼又痒,难以忍受。上中学时,跟着父亲在自留地里收麦,父亲怕我毛手毛脚用镰刀割伤自己,坚决不让我割麦,只让捆麦。父亲在前面割,我就拖着草腰子在后面捆,结果一下午下来,镰刀没伤着,两只胳膊却被麦芒刺的全是红点,晚上奇痒无比,难以入睡。

割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娴熟的麦客,远观就像一个舞者,其动作优雅潇洒而赋有韵律。小时候看到麦田里你追我赶割麦的父辈,常常恍惚,感觉这那是在割麦啊?这分明是在麦田里,与金黄的麦浪一起共舞。置身这样场景,有谁不会被这纯朴美丽的画面所感动啊?劳动者最美,真是至理名言!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小麦收割完毕后,脱粒、扬场、晾晒就成了关键。在这些活计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扬场了。这扬场一般是要两个人完成,一人操木锨 ,一人端簸萁。捡一个天空晴朗微风阵阵的日子,操锨者用锨将晾晒好的小麦铲起,轻轻放入另一个社员的簸萁里,端簸萁的社员侧着身子,端着簸萁逆风斜向用力朝空中挥洒,只听“唰”的一声,空中现出一道金黄美丽的抛物线,在轻风的吹拂下,麦粒哗哗落在了眼前,那麦糠、尘土和各种杂质则随风而去。金光闪闪的麦粒在一道道抛物线下越堆越高,光着脚丫,踩在热乎乎的麦堆上,那份充实、那份喜悦、那份幸福,让你感觉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扬场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农活,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父辈承担。爷爷是队里扬场的好手,每年的扬场都必不可少。好的扬场把式,不仅要会识天气、看风向,更要两人配合默契。单说那木锨每次铲麦的多少,送入簸萁的时机、角度,就必须拿捏的恰到好处,否则不仅会打乱节奏,影响扬场的成果,而且还可能让二者心生隔阂,伤了和气。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在打场晾晒的同时,再苦再累,父辈们谁也不敢偷懒,都要打起十二份的精神,顶着毒辣的日头,到刚刚收割的麦地里播种玉米、大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芒种”,忙收忙种!忙,是这个节气最好的注脚了。
芒种,一收,一种,收了就种,种了再收,如芒在背,四季轮回,永无止歇。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活着,就不能止步!就要忙收,就要忙种!忙中取乐,忙而忘忧!忙出希望,忙来幸福!
“光棍打醋,你在哪住?我在山后!山后有啥?单饼卷肉……”

远山布谷声声,回忆中泪眼朦胧,刹那间,恍惚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与奶奶坐在稍门口的大青石上,唱着儿歌,眺望着远山,等待爷爷、父亲收麦回家的时光……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