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智伟诗歌线上平台
《黄金一刻》
6月3日晩20:00到20:15
主讲嘉宾:李强

诗人李强老师,将在“黄金一刻”聊自己如何将心声翻录成诗歌语言,怎样将心境转换成诗歌意境,用柳棣老师的话说,这15分钟的分享,就是诗人为朗诵艺术家们提供的心理依据。
李强:当代著名诗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诗、写诗四十年,在《星星》《诗刊》《人民文学》《草堂》《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芳草》《中国诗歌》等发表诗作数百首,出版《感受秋天》《萤火虫》《山高水长》《潮水来了》《在水一方》《低飞与远航》等六部诗集。
李强曾任江汉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武汉市政府副市长,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强说他更喜欢用诗歌记录生命,2008年他出版诗论专著《让更多的人仰望星空:一个诗人的文化梦想》,引发文坛反响,被誉为“文化梦想诗人”。
诗歌,内心的声音
——从有所思到有所诗
各位老师们:
晚上好,每晚八点的“黄金一刻”,主讲老师具有深厚文学艺术积累以及在语言艺术研究与探索中经验颇丰,讲课内容可谓是一刻值千金。为了让主讲老师在这一刻时间里,语音条流畅进行,请保持静默,不发任何信息!!!谢谢
从有所思。道有所思。各位室友晚上好。谢志伟兄创设诗歌献上平台。为诗人与诗人、诗歌与朗诵搭建了便捷直接的交流通道。以一滴水折射太阳光辉,事情虽小,用意颇深,值得我们大家肯定与支持。谢谢伟兄邀请我加入平台。又说我今晚在。八点黄金一刻。隐身登场。谈谈诗歌。内心的声音。这是个好机会。交流的好机会。考试的好机会,形象说丑媳妇见公婆的好机会。一则呢?我几十年如一日。公务之余,专注创作。没怎么想为什么写诗,如何写诗之类问题。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可以说,这场考试是考填空题。二则呢,我不太习惯网上语音交流,只好摸着石头过河。给各位师友献丑了。诗歌是内心的声音。当然是的。发自内心的声音是雅还是俗?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是寻找知音还是喃喃自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回到诗歌本身,入门易而精通难,难就难在这里。真谢子伟兄卒。我换个角度吧,来回答考题。
第一个是。是包括思念、思考、思想。从具体到抽象。第二个是吗?当然是诗歌的诗。
先讲思念。故乡与亲人。旅途与爱人。风回路卷于柳暗花明。伯牙与钟子期,贺子章与李白,一石激起千层浪,诗的前缘打开了。再讲思考。诗歌是感性的。诗歌是感性的诗人存乎一心,一不小心露出马脚就索然无味了。我自己呢,工科背景,长期从事行政工作,这方面可以说先天不足,写废的诗歌不少。最后讲思想。一部红楼,千古绝唱,人人有解,解各不同。曹雪芹是大文学家,又是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性不言而喻。思想性众说纷纭,我们的每一首诗歌都离不开思想,离不开三观。草蛇灰线,若明若暗。打个比方吧。有所思是食材,有所诗是烹饪。同样写大熊猫,同样写长江、黄河、大运河,写了几千年,写了一辈子,能不能另辟蹊径,能不能独树一帜呢?打动诗歌圈乃至成为经典,太重要了,也太难了。我作为武汉大学珞珈诗派一员,经常参加同题诗创作。每一次都认真对待,几乎绞尽脑汁,同时啊,也深感因循守旧尚可天马行空不能。特别是与九零后、零零后同台献祭。常常感觉到望尘莫及,望洋兴叹,青出于蓝。从有所思到有所诗。是惊险的跳跃,类似于产品进入市场变为商品。在具备语言基本功、对诗歌的持久热爱之外…… (此后群发的电子版似乎有遗漏)有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简而言之外,一个口口声声。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锻炼,没有时间追求真善美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
二是要学会享受孤独。写诗是孤独的,大庭广众之下,觥筹交错之际,写出好诗而不是逢场作戏的诗,是很难想象的。三是要捕捉到一闪即逝的灵感。灵感不能制造,不能购买,不能预约,你清空了,孤独了。他说来就来了。你心动了,马上就要行动,就要让灵感显影,把它变成文字、段落、诗篇。下面来讲我的自己的两首诗。第一首诗。雨季来了。这首诗呢?写于2017年的7月1日。我没记错的话,是一个星期六吧。下了雨,从小到大淅淅沥沥。要到武汉美术馆看美展。就在过马路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冒出来两句诗,或者说某一个灵感吧。雨点砸在水泥路面,腾出一身冷汗。哎呀,我觉得这两个句子挺好的。我就写了一首诗,叫《雨季来了》。我把这个其中的三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啊。“雨季来了,雨点砸在水泥路面。腾出一身冷汗。好心的人撑开雨伞。惶恐的人拉下窗帘。恋人们,不发一年。”我们的著名播音艺术家、朗诵艺术家柳棣老师。在江汉大学网站。在布衣阳网站都播放了,效果非常好,有一种点石成金的好,在这里也感谢柳棣老师!六是始终抱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信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之行也。珍惜已有的成型的风格,并不断探索完善。同时呢,还要敢于实践新方法、新手段。鲁迅先生写过拿来主义,写的锋芒毕露,妙趣横生,值得诗人们熟读并实行。从有所思到有所诗,古今中外诗人当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诗歌创作40年。多少有些感悟与收获,诗歌风格可归纳为六个字。干净、明亮、温暖,诗歌体裁古今中外均有涉猎,总计有2000来首吧,真正满意的不到1/10。昨天写了一首诗,比较满意。有人路过清风路读一下,请大家批评——
《有人路过清芬路》
黑咕隆咚青云里
确实不能住了
这个拆迁
孙先生是支持的
有两位孙先生
哪一位呢
高高在上的
走街串巷的
还有更年轻的
小杨导演
小曾摄影师
魏姓老板
心有戚戚焉
一口气收容了
30万流浪芯片
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呐
他们看别人风景
别人讲他们故事
讲着讲着
唏嘘不已
李强 20230602
听众热评选登
任芳菲:
心动不如行动!让灵感显影,把它变成文字,段落、诗篇!受益!谢谢李老师!
柳棣:
李强市长严谨认真。这篇讲话共进行了三次。上午是预演,八点正是文字,刚才是正式发言。太让人感动了。点赞点赞
萤火虫:
笨鸟先飞晚入林。
柳棣: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群主要给李强市长颁发奖励
000:
不拘小节的碼头习性;天马行空的诗人情怀;回炉再造的工科精神!
秋叶(群管):
李强市长严谨认真。这篇讲话共进行了三次。上午是预演,八点正是文字,刚才是正式发言。太让人感动了。点赞点赞(转柳棣点赞)
柳棣:
喜欢这干净、明亮、温暖的诗!
谢谢知名诗人李强君,真诚分享宝贵的诗歌创作经验,可信、可亲、可敬!
黎明彭丽敏
李强诗人喜欢诗,也喜爱笔耕不缀,默默地写,现在是厚积薄发,也是高歌猛进的时候了
000
能写清芬路、铜人像、30个芯片,关注底层社会,有汉派诗人的味
春九美华
李强老师是一个有思想,有功底,有个性的现代诗人。“从少年到白头,写新诗 43 年”,辛勤地耕耘在文字的田园,致力于“兼收并蓄、自成一家”,无论长短诗文都“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李强老师无愧高质量高数量的“高产”作家,最多的一天创作二十多首诗歌,让人敬佩不已!其间,有老师的蜡烛精神,有诗人的浪漫情怀,有官员的为民理念!谢谢李强老师今晚反复的文字和有声的讲述,受益匪浅!辛苦了!谢谢!@萤火虫
张建:
昨天听黄强
话说长江豪情满怀
今日闻李强
细叙心声闪耀光芒
学习欣赏不再彷徨
点赞喝彩精神食粮!
博古坊:
今晚“黄金一刻”聆听了李强老师的专题讲座:《诗歌,内心的声音———从有所思到有所诗》,给我的感觉是“三真”:真性情,真“传道”,真感情。
一是真性情。在我的印象中,诗人大都是性情中人,无论他职务高低、地位尊卑、财富多寡,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真性情,情感丰富细腻,喜欢有感而发,抒发真情实感。李强老师亦如此。接到解智伟老师交给的“任务”后,李强老师“严阵以待”,严谨认真,讲座连续进行了三次,上午是预演,八点正是文字,接着才正式发言。其践诺态度、敬业精神确实让人感动。同时,从李强老师创作的诗歌《萤火虫》、《雨季来了》等佳作中,也可真切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二是真“传道”。李老师结合自己数十年的诗歌创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如:诗歌创作入门易、精通难;诗歌是感性的,诗人要将理性寄托感性之中;诗歌具有思想性,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独立的思想,都离不开“三观”;创作诗歌要力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写出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要学会享受孤独,学会在孤独中思考;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要抱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理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干净、明亮、温暖”的好诗来……。这些真知灼见,是一位“老诗人”多年经验的总结,是“压箱底”的干货,让诗歌创作爱好者受益匪浅。
三是真感情。作为一名工科生,能对诗歌“痴恋”四十余年、创作诗歌2000余首,并于2015年10月起设立微信诗歌公众号《湖畔聆诗》,迄今已发表新作215期,超过1000首等等。如果没有对诗歌发自内心的喜欢、投入真心实意的“爱恋情感,是断然无法做到的。
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宝塔上的明珠。生活大于艺术,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诗歌创作化繁而简,这需要很深的文学造诣和天赋。好的诗词观之见性,赏之见情,思之如雨,完全能反映一位作者的独特风格,是浪漫如李白、厚重如杜甫、豪放如苏轼,还是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率性与洒脱,见性见情,入哲入理,一朵朵诗花都在读者的心中璀璨绽放、光芒万丈。
感谢李强老师的精彩讲座,祝您诗歌创作取得更大丰收!
铁马豪歌(本平台编辑)
昨晚外出没能及时聆听李强老师讲座,驾车归途中回放今天早上由进一步的聆听欣赏,也观看了朋友们的点评热议,感触很深,特整理汇编推发,让更多的朗诵爱好者分享这些真知灼见。李强老师从诗人角度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心路历程,这对我们朗诵者而言。如何从根本上理解作者创作的过程、更好的演绎诵读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明晰的思路。教给我们如何走进作品、理解作品,还原作品的原汁原味,更好的演绎朗诵作品,非常有意义。真诚感谢李强老师如此谦逊、低调、认真的对待我们这些热爱朗诵艺术的朋友们,期待能够经常阅读欣赏您的大作新作!同时感谢解智伟老师精心策划,诚邀嘉宾,感谢群管认真负责的辛勤付出!
彭红艳:
在几个月前我有幸拜读了李强市长的一首诗<低飞与远航>。这首诗构思新颖,以纸飞机和纸船的具象来言志抒情,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纸飞机和纸船是孩童们喜欢的玩物,作为成年人,谁也不会去关注。然而李强市长就以这两物为具象,正所谓另辟蹊径,从而产生灵动感,让读者深感诗歌的精妙!希望能读到李强市长更多的优秀作品。

著名诗人解智伟言
这是一个以湖北省朗协为主体,聚集了北京、上海、湖南、四川、山东的朗诵艺术家和朗诵爱好者的线上平台。从五月一日起,每天晚上8点到8点一刻为静默时间,我们将邀请群内老师分享“语音一刻”,旨在深度探索朗诵的艺术规律,推动声音美学的理论传播,以期形成一个高水准的诵读交流空间。
线上平台5月1日重新定位运行,群内老师不负发棠之请,不计鸡虫得失,由聊天到学术探讨,与智者共语,与专家对话,“语音一刻”主题聊天的推出,一个小小变化初露端倪。
本群还将推出赏析栏目“每日经典”,推介一流作品,致敬经典。
用一句有温度的流行语: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本群的“黄金一刻”除保留诵读老师聊朗诵外,还将从三个方面拓展一下,一是请知名艺术家(非朗诵老师)谈艺术,提高群内老师的认知层面(如佟文西老师的一刻钟);二是请海外专家学者聊艺术,扩展群内老师的艺术视野;三是请著名朗诵艺术家(如:柳棣、李贻清等老师)分三天(上中下)多课时开讲,深谈朗诵艺术。
往期回顾
黄金一刻”每天都有新内容:著名诗人解智伟诗歌线上平台(5月日——)
5月28日 杨建松主讲《朗诵与音乐的联姻——浅谈朗诵作品的音乐设计》
5月29日 李贻清主讲《表演与朗诵的关系》
5月30日 李贻清主讲《在实践中成长》
5月31日 柳棣主讲《声音是一种力量(上)》
6月1日 柳棣主讲《声音是一种力量(下)》
6月2日 黄强主讲《长江好声音》
6月3日 李强主讲《诗歌,内心的声音——从有所思到有所诗》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