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陕南两日游
文/杜浩荡
去年清明节前夕,接到儿子通知,说是利用清明节小长假参加一汽大众4S店组织的陕南自驾游,要我和他妈一同前去。儿子怕他母亲不想去,就说不要钱的,4S店包吃包住,自己给车加油就行了。
好事啊!去就去吧,现在是老了,身不由己啊。那就把有些事移前挪后,提前祭奠祖先上坟,有些手头的事就只好放在清明后来做了。
清明节这天,儿子儿媳都起得早,做了早餐。用过早餐后就赶到集合地点,很多车已经到了。组织者又发了面包,酸奶和饮料;贴车号、贴标记,每辆车发了一部对讲机。
看自驾游的组成,绝大部分是儿子带着他父母或者是带着他老丈人和丈母娘来的。这也算是对他们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且长期蜗居在家的老人的回报吧。
7点整,车队从灞桥附近上了包茂高速,一路狂奔。领队的是4s店的年轻领导,他自称“土豆”,我们就叫他“土豆”领队。“土豆”走在最前面,用对讲机播报路况,指挥车队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标记,左拐或者右拐,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障碍,该靠左道行驶等等。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有的车走错道。8点10分的样子到南五台服务区,停留10分钟,正好儿媳陪她婆婆从服务区出来,准备上车,我趁势给她们留下了这张合影。

上了高速,车队又开始狂奔,在不限速的路段,时速在120到130,导航不时地发布“前面有摄像头,注意减速”的信息,几乎就在同时,“土豆”领队通过对讲机也发来了同样的信息。该减速时减速,该加速时加速,过桥钻洞,钻洞过桥。一路上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座桥,钻了多少隧道,经过4小时的行程,中午12点到达汉阴县境内。经过的最长隧道要算终南山隧道了,全长18公里还要多点,限速70,车在隧道里整整行驶了16分钟。
到了饭点上,人困马乏,这里的饭很有地方特色,也合我们的胃口,就饱餐了一顿。
下午1点半,上龙寨沟。这龙寨沟和九寨沟相比,那可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没什么好看点,给我的印象就是石头大,植被保护完好,未被破坏。有一段路比较陡峭,有点像华山上的苍龙岭,得攀着铁链子上下。为了给这里添点景观,人为的修了几座亭子,也保护得不好,柱子上刻满了“王二狗到此一游”之类的东西。也没多少看点。奇怪的是一棵桐树上倒是完整的保留下来了一颗人头蜂窝,这一点保护得不错。
车队集合,沿着乡间小路,20多分钟后,来看油菜花。我们本来就是奔着看油菜花来的,谁知组织者没拿捏好,来迟了,花期已过,大部分油菜花已落,已经结上了籽。实在觉得有些扫兴。

下午6点钟,“土豆”领队安排在一个具有田园风光的餐厅用晚饭,这里很别致,所谓包间就是由栽植着阔叶植物或灌木围成一个个正方形,中间摆上一张带转盘的八仙桌和8把椅子。如果人多,那就在大厅,也是由栽植的植物或灌木围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中间有假山流水,假山的背后有芭蕉等阔叶植物。摆上8张或10张桌子。我们60 多人,就安排在大厅用餐

这里的环境也不错,饭菜也好,气氛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食欲大增,一家人吃得都很滋润。
第二天6点半,在汉阴县兴华宾馆用过早餐后,就沿着斗转蛇行的盘山公路,向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进发。盘山公路的坡度最少也在30°到45°,沿着山体时隐时现。转弯的地方也没有转弯镜,很难判断看不见的转弯处有无下行的车辆,幸好有”土豆”领队利用对讲机播报路况,“有一辆大卡下行,请各位司机注意!”“这里道路正在施工,路面泥泞,请后车注意,小心慢行!”这样,后面的车就及时注意这一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事故。汽车在行进之中,不好拍摄,我从车窗伸出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险要的地方倒是没拍成。

路面刚能容两个小车错车,有的地方外面就是万丈深渊,经过1个多小时的蜿蜒盘山,我的心也紧张了1个多小时,终于集结在凤凰山最高处的观景台,这里是看云海的的最佳位置。
当天是阴天,看不到霞,能见度受限,看不到远处的美景,只能看云海的变幻。
各家人都要在这里留影,我们也不例外,就请同行者以云海为背景,留了个合影。

指着观景台下面那些隐隐约约的山路,我问”土豆”领队“那是通向哪里的路?”他说:“那就是我们下山的路。”上山不怎么难,倒是下山难。我们下山时就在一个转弯处看见一辆翻了跟头的小车,倒是没有滚下山去。
车下到山势平缓的一个小村庄,“土豆”领队要我们把车停在一所小学门前。

我看到了这里的山民在耕种水田,我原来以为水田是不用耕的。这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山民穿着高皮靴,套着耕牛,扶着犁把,艰难地在水田里耕作。犁完地,再洒上化肥,不知道他将要在这块面积不大的水田里种什么,我想,不是水稻就是莲藕,或者是自己的梦想吧。要在地里弄出点收获,那是不能偷懒的,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过去也是一个农民。只不过我犁过的是旱地,他犁的是水地。但愿他明年有个好的收成吧。那些生活在城里的人,看后才体会到“粒粒皆辛苦”吧!

登上一个制高点,鸟瞰四周,层层梯田,尽收眼底。这是汉阴县漩涡镇堰坪缓坡上的梯田。梯田大约修建于清朝嘉庆时期,至民国历有增修。梯田里大多种着油菜,别的作物很少种植。能看到那一排车,那就是我们停在学校门前的车队。
11点多了,我们的车在山路上又下滑了几公里,来到漩涡镇的万亩茶园。午餐是20道农家菜和米饭,我最感兴趣的是蛋饺,煎好的鸡蛋裹上肉馅儿,吃起来好香。这里的村民非常厚道,实心待人,菜品量特别大,菜盘子像小山,足以体现这里淳朴的民风。
用餐后,我们看了这里的制茶工艺流程,有的人还买了这里的茶叶。“土豆”领队还要我们大家在万亩茶山体验一下采茶。
采茶女先讲了怎么采,采刚长出的嫩叶,拿回家怎么炮制,等等。每人就拿了一个塑料袋,体验了一番采茶的乐趣。老叶是不能做茶叶的。
下午2点之后,我们离开这里,沿着山路走了1个半小时,过了汉江大桥右拐,在蜿蜒的山路上不断下滑。右边就是汉江支流,我看到汉江的水是那么清澈,江面平静,没有浪花,跟漓江没什么区别。
下午4点时,来到安康市石川县的后柳古镇,这是古镇的一个缩影,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古朴的木建筑,街道只有一丈来宽,两面都是店铺,再加上小摊小贩和行人,在街中间,拉个架子车都不好通过。这是当时水乡最繁华的地段。店铺里有当地的特产,我买了一箱炕炕馍,算作纪念吧。
码头上,游人如织,有乘船的,有坐汽艇寻刺激的,我们也不敢多逗留,留个影吧。快5点了,回西安还有5个小时的车程。

从石川县上高速,在高速路上行驶了4个小时,领队不断提醒后车左道行驶或者在岔道左拐右拐,到南五台服务区,交了对讲机,领队和大家道别,要大家回到家发短信报一下平安,我们回到西安已经晚上10点多钟了。走了陕南,我有两点体会:一是陕南民居和关中农村不同,关中农村每家有房屋,有院落,而陕南农村民居只有一座房,没有围墙和院落;二是同时清明节祭祖,关中人只是上坟,烧化纸钱,而陕南人是不管新坟老坟都插着花花绿绿的纸杆子——不知是何讲究。
这次活动,参加的人每人要给4S店交300元,儿子和媳妇却瞒着我们。哎,山里的人往城里跑,是为了在城里找到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打工挣钱,发家致富;城里的人往山里跑,为的是观景散心,把钱花在山里,为山里人做点贡献。
农村也经历了由富到强的蜕变,世道真是变了个过儿啊!
(修改于2019年3月26日)
(作者介绍:杜浩荡,供职于临潼教育系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近40年。闲暇时写点生活感悟。)
蓝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