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颜色
文/温小抚
当红土地、油漆过的山、喝醉了的云、还有一轮红日,依顺登场时
母亲说:是它们喂养咱故乡与星辰
是它们举起稻香、托起羊群
映红溪水镜面上女人的脸
就在昨天,母亲寄来跳动的红辣椒
打开故乡,又看到
山风摇起无数旗帜,河流掀起少年牧歌
所有的红在这里,黯然失色
正空赏析:故乡是诗写永恒的母题,诗人抓取颜色的特色来诠释故情亲情,令人眼前一亮。第一段,土地、山、云、红日、稻香、羊群、溪水、女人等众多的物象汇聚在"色"的轴线上,如油画一般呈现在眼前。故乡的美因"色"的红艳而惊心动魄,浓艳得令人过目不忘。第二段写实,走近生活,接地气贴人心。"母亲寄来跳动的红辣椒",一个"跳"字,将夺目的红写得活色生香,直逼眼帘。诗人跳脱精准的炼字之功可见一斑。"所有的红在这里/黯然失色",是全诗的总结和归穴,有力而绝决,凸显了故乡在诗人心中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总之,这是一首具有个人特色,夺人眼目,有震摄力的小诗。
四月,淋湿了的乡愁
文/张义
四月的雨滴
淋湿了所有的乡愁
小草摇曳,小路绵长
空中,只听到风的声音
千万缕雨丝
万千颗雨水
是愁绪,也是思念
汇入小溪,流向时间的远方
情绪的藤蔓
伸向每一处坟茔
一束束菊花
在雨中淋湿
正空赏析:这是一首关于乡愁的抒情诗,诗人以"春雨"为物象切入并贯穿首尾,取雨缠绵如泪的形象诠释乡愁,精准又动人。小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雨淋小路引起乡愁。第二段写雨如思念汇入溪水,汇入时间的长河。第三段雨落菊花,表达诗人的哀思。诗歌语言婉约唯美,情境交融,很有画面感。诗人以雨为线,串起四月深深愁绪,字里行间充满不舍的深情,感人肺腑。
下马山
文/黄春祥
我下马来
也是为了朝拜
这里倾泄的春光
如满山的翠绿泛滥
应接不暇
欢喜得令人心慌
未及顾得上
问一声这山名的来历
而抚河水依旧涛涛
任子规声声呼唤
千百年来脚步竟丝毫不停留
一头初生牛犊
啃着青草。它吃着吃着
就醉了,卧倒在河堤之下
暖阳下,我摸索着,一如黑夜
小心行走。山风如酒
我怕一不当心,就喝多了
我还没有对那棵有恩于王安石的老荆树
行叩拜之礼呢
正空赏析:下马山没去过,也不知曾经让谁牵马过山。诗人在春光乍泄的春山,流连忘返的喜悦已扑面而来,原本下山为了叩拜老荆树,但因翠绿泛滥的沉醉而顾不上。文本布局很精巧,开头与结尾以下马礼拜互文渗透,更加彰显主体内容春光的惊艳之美:河水、子规、青草、暖阳、山风。诗人用众多富有诗意的物象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唯美且生机盎然的下马山,有我之境的叙述更有摄受力,如身临其境一般。
雨声
文/草儿
穿透关闭的门窗
以混合的声音挤进房间
刷刷声 滴答声
叶子的呼喊声
屋檐下被敲击的
哪些不经意的物件发出的谩骂声
时紧时慢
让人沉醉于被洗涤中
一切凡俗 一切妄议
冲进泥土流入荒野
再被阳光蒸发
我享受着下雨的过程
她让我静默
在幸福的窃喜中
治愈刮骨的伤痛
滋润扇得发红的脸庞
我像鸟而一样
雀跃在一场场大雨之后
……
正空赏析:小诗从雨中写到雨后,情感细腻,心态恬静而喜悦。雨声,理所当然以声音出场:叶子的、雨的、敲击的各种音声涌进感官,仿佛走进特定的3D情景剧场,瞬间进入诗歌的情境。凸显出诗人高超的造境能力。接着由外向内,由表入里,诗人享受落雨的过程,因其洗涤的功能。作者是智慧而内敛的,面对刮骨的伤痛,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抑郁寡欢,而是"幸福的窃喜"。小诗夹叙夹议,笔法多变,有效地挖掘了诗歌的深层意义。诗人以个体良性的生命体验让人在尘世的污垢里看见清泉,雾霾里窥见星光,给绝望以希望,给黑暗以光明,妥妥的正能量。小小的瑕疵是:语言可仔细打磨,剔除不必要的主语、介词和定语,使诗歌更精炼。

雨夜
文/花祥晨
无数的雨滴
像乳汁,喂满的小麦
村子里的老人,在村子里安眠
剩谁还在夜里,独听雨声
屋外的清脆,圆满了屋内的安静
过去了,无数的回忆是否都已过去了
世界啊,正重复,有水有风还有声
正空赏析:这首诗开篇呈现出的田野乡村景象,犹如一幅恬静清幽的画面,特别吸睛。第二段由外入内,转至屋中,推出雨夜里的主人翁。第三段由景物和场景描述引出"诗之思",诗歌因此有了精神灵魂的注入。诗人在雨声的清脆里走进自我的沉思,他喟叹时间,追思往昔,得出万物轮回,世界重复的结论。诗的结尾瞬间拔高了诗意。小诗画面优美,语言精炼,雨中之思真实可信,衔接自然,犹如浑然天成的一枚璞玉,令人爱不释手。
出门遇雨
文/过福堂
雨来的时候,不断地
猛叩着邻家窗扇
狂风,直接把景物
撕成了条条横线
一眨眼,世界便转了
九十度的角
另一种隔着屏的雨
在体内横着
穿过湿淋淋的裤腿
穿过潮涨的路面、叶片、天空
一路狂奔,沦落成
你我的咫尺天涯
当一抹伞面,一抹雨衣
在街头流浪
巷尾的榫卯,已然成了
奔涌的河床
正空赏析:这首雨写的极为逼真,一定是真实的存在让敏感的诗人身临其境了。全诗三段,第一段是狂风骤雨,诗人欲出门恰遇一场大雨来临,观察仔细,细节刻画栩栩如生。"一眨眼/世界便转了九十度的角",那种摧枯拉巧的风雨横扫一切的景象如在眼前。第二段是隔屏的雨,诗人用心灵记录的一场雨,
那场雨曾让我们咫尺天涯。第三段是雨中之人的心态与渴望。"巷尾的榫卯/已然成了/奔涌的河床",那种雨中奔跑的动力,想一步跨进家门的迫切心态跃然纸上,家如一盏灯塔照亮流浪者的艰苦征途。诗人以丰满真实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可感可触的雨,并以此赞美了家的温馨,亲人的温暖,是首充满人性温度的诗。我们无论外在生存环境多么残酷,只要有一扇窗的守候,便有取之不尽的动力。亲情的守望,是我们每个人抵御人生风雨最后的底气。
密码
文/容止若思
人生的密码
只能交给时间去破解
一环套着一环神秘延伸未知
千丝万缕的联系始终成迷
穿越岁月的沟回
纵观人类走向的轨迹
贪婪洞窟张开血盆大口
吞进名利地位良知
瓦罐盛装着委屈
石头验证所有的曲直
星空听着人类谎言
正空赏析:这是一首思之诗,包含作者对当下现实的认识与看法。当今浮燥的人们失去信仰的支撑,失去传统的道德观,沉迷于五花八门的娱乐,追逐无限膨胀的个人欲望。为满足自我的虚荣心和存在感,用尽手段推波助澜,哗众取宠。用金钱和色相谋求功名利禄者比比皆是,妄想一朝发达,千秋留名。这种不可抑制的贪婪与古希腊黑若斯达特斯为青史留名而焚烧神庙多么相似,哪怕遗臭万年也要孤注一掷。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如是说:"人生的密码/只能交给时间去破解/一环套着一环神秘延伸未知/千丝万缕的联系始终成迷"。是的,时间会破解人为的迷障。结尾的"星空"一词,在网红泛滥的当今,显得格外敏感。当下的星空布满人为的垃圾,太空已被污染,所以不要以为熠熠生辉的都是星星,不要以为混迹于天空就能青史留名。这是一首颇有见地的警世之作,如智者给陶醉繁星闪耀的虚幻者当头一棒,应引起关注。
四季轮回
文/雨莲
立夏
一个句号给春作的结语
秋与冬何尝不是
四季 是一个接一个句号360度的滑翔
一个不住虚空的圆
轮转不息
正空赏析:小诗的亮点是意象句号的选择,四季与句号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名词,因圆的形状与轮转之意,让二者进行了有效的衔接与粘连,诗意由此产生。四季象句号(轮子)样旋转和滑翔,想象大胆而奇崛,展现了诗人不俗的诗写天份。其实,四季轮转不啻是季节运转的圆满,自然物质成住坏空也是闭环的圆,句号在此不仅是结语,亦是完美循环,生生不息之意。诗人以轻盈的笔触完成了自然生命时光轮转的大命题,标准的四两拨千斤以小见大的范本。
可能
文/杜晓旺
给手机备忘录
不停地
不停地喂诗
清蒸的凉拌的爆炒的
偶尔喂一些
土法腌制烟熏的
还有西式的
为了手机健康
减少油腻胆固醇
防止手机胃脘痛溃疡
绝不叫外卖
今天晚餐时
手机突然绝食动都不动
可能吃饱撑住了
正空赏析:这首诗的俏皮和形象特别吸引人。一首以诗写诗偏理性的题材,被诗人独特与生动的比喻写的活色生香。外国人食物相对简单,而中国人尤其注重"吃",所以凉拌、爆炒加上烟熏的手法,不得不停下垂涎三尺了。由此看出,诗人的诗写频率之高,诗写技法已近成熟,能熟练掌握多类别多风格的诗歌特征。因为不停努力地创作,所以有了"手机突然绝食动都不动/可能吃饱撑住了",虽用诙谐的口气道出,还是为诗人的勤奋而感动。"天道酬勤",相信诗人的作品会越来越优秀。

在乡下,娘才是神
文/胡有琪
这么多年过去了 娘还被乡亲们供在口水里
还在念娘的好
娘的好我就不说了
由乡亲们说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
娘的微笑至今还在喂食饥饿的村庄
感娘的恩
我至今还是乡亲们的大侄子
一回乡
所有的狗都亲热地扑上来 我也汪汪大叫……
正空赏析:母亲是人类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母题。这首小诗摒弃了数芝麻似的直述,而是利用他人之口宣扬之,这样更有说服力。比如做人,一开口便永无止尽地说自己好的人,切记,那不一定可信,哪怕他说的口吐白沫,额暴青筋。如果真的从内到外的好,何须自己跳出来喋喋不休,为自我辩解争论。诗人深谐其道,以高明的角度切入,一切由他人言说。寥寥数语,将智慧乐观的母亲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最后一段尤其动人:感娘的恩
/我至今还是乡亲们的大侄子 /一回乡/所有的狗都亲热地扑上来 /我也汪汪大叫……古人说,盖棺定论是有道理的。人死,没有犹疑不定、善变及虚伪等问题,一切如清水之石,了了分明。所以诗人的母亲是真正的神,仁慈博爱,普济乡亲。
倘若灵魂生就一对翅膀
文/张成良
沿着月光寻找
我就能向春风借一缕青丝
坐在南山的顶端
打上一个补丁,缝补天边的牵挂
如果我的灵魂能够长出翅膀
一定要回到故乡
做一颗小小的油菜籽
陪着,拄着拐棍的母亲
帮春风一把
把额头的汗液,轻轻擦拭
融入夕阳的涅槃
正空赏析:将一首平常的亲情诗写的如此富有诗意,很难得。张成良是位高产诗人,且诗风婉约唯美的居多,这首亦不离外。诗人开篇以月光切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牵挂。月亮是思念的象征,诗人坐在山顶望着月亮想念亲人,画面寂静淳美,很好地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整体氛围,令人沉浸其中。第二段推出年迈的母亲,诗人想做母亲身边的菜籽,由此可见,思念的程度已到极致。结尾的春风与首段形成呼应,时间上亦形成一个循环,反映诗人想念母亲的连续性,诗性逻辑结构紧凑缜密,天衣无缝。诗人最出彩的诗写才能在此诗依然表现突出:良好的诗性语言能力让其自由娴熟地穿梭于虚实之间。
写在散步的路上
文/江南山民
傍晚是灶膛
微弱的夕阳,闪着光,滚烫
炊烟在望
山是牛背,在老远的河洲上
鸟,是穿过针线的钮扣
扣着村庄
我是点着的枞树痂疤
举着影,火
一首诗,光着光光的脚印
出发自灶门口
正空赏析:诗人散步散出一首诗,可见诗心不歇,处处皆诗。如画的风景让诗蠢蠢欲动,脱口而出。诗歌自己跑出来,光着脚丫,流进诗人眼睛,流进《如是诗刊》,被我们看到。开篇从夕阳切入"傍晚是灶膛/微弱的夕阳/闪着光/滚烫",诗人看见夕阳,想起灶膛,表露出对亲人的无限怀念。接着诗人的心灵之目出现炊烟,牛,河洲,明显是故乡之景,烙在思乡的心头,美的不讲道理。"鸟/是穿过针线的钮扣/扣着村庄",是全诗的金句。为什么村庄里鸟多?隐形地道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村庄里有劳作的人们,庄稼,果园,菜地,才是吸引鸟们的源头。鸟的出现是让人思乡的引子,它从故乡来,带着故乡情。"我是点着的枞树痂疤/举着影/火"。是全诗的升华。诗人思乡的心结千缠百绕,当然生痂疤,另一面这种不可遏制的思念如火如荼,燃烧不止!将一首遍地都是的怀乡之诗,写的如此别致而生动,实属不易。

《如是诗刊》群外投稿信箱:
939962214@qq.com
本《如是诗刊》以质发稿,不收费,亦无稿费。投稿即视为同意本规定。

名誉顾问:非 马(美国) 陈铭华(美国) 厉 雄(西班牙)
顾问:刘国芳 释学辉
总编:黄春祥
副总编:甘万军 也牛
诗评师:正空 同题诗主持:白水
编辑部主任:花祥晨 编辑部副主任:温小抚 汪全辉
编辑:米粒、草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