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米阳光的温柔 行走的阳光321 2020-04-21 21:54
带孙记
文/杜浩荡
今年的春节,被新冠疫情给搅了,人们取消了一切的娱乐和走亲访友活动,只好宅家。政府的管控措施得力,很快的就扼住了疫情。
随着我省疫情缓解,上班族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小区的管理还非常严格,我们只能和孙女待在单元房里,一天两天还可以,可时间长了就觉得憋闷。
幼儿园开学无望,故接孙女回到了乡下家里。乡下比较空旷,人员也没有城里密集,空气好。村子里也在管控,只留一个出口,只有本村人,没有外来人,和城里相比,乡下人很少走动,还是比较安全的。家里、村里可就成了孙女儿的乐园。
幼儿园老师的网课通过微信传来,我做她的督学,辅导她学习、消化,并完成作业。
她对画画表现得尤其主动,下面这幅小燕子图就是老师在春分这天布置的作业,要我给她描下轮廓,她自己用彩笔涂的。


三八妇女节这天,老师要求每个学生给她的妈妈和奶奶做一件事,她画了一幅画,祝妈妈和奶奶节日快乐!图是她琢磨画的,字是要求奶奶给她写的。
这些天大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病毒,病毒的传播,省内省外有多少人感染了?有多少医生支援武汉。她一个人在桌前画着,画完,对我说,爷爷这是我画的。我问:“你画得什么啊?”她指着画说:“你看这是医生,用针管在杀死病毒呢。”──这,她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她问我:“爷爷,你说我厉害不?”
“厉害,我娃就是厉害!”──这句话她爱听


这两幅画画得虽然很笨拙,但毕竟是她的小脑袋想出来的。
她爱听故事,整天拉着我给她讲故事,我先后给她讲了《小猫钓鱼》,《狐狸和乌鸦》,《说谎的孩子》,《农夫和蛇》,《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等等,往往是听了一个,还要听下一个。对这些故事的寓意,我往往都是用她能够接受的语言讲给她听,或者打个比方让她理解。
我让她把《狐狸和乌鸦》给我讲一遍,她能按原意讲下来,我马上鼓励,她又问:“爷爷,你说我厉害不?”
在乡下老家,4岁半的她可以尽情地在院子里玩,在村道上玩,骑童车,荡秋千,玩皮球,做游戏。和年纪相仿的几个小朋友玩,她可乐坏了。运动量大了,饭也吃得多了,身体也健壮了。可就是脸没有原来白了。
阳春三月,各种花次第开放,我牵着她的手,走向大自然,让她先后看了报春花、杏花和桃花。先从远处看,再到近处看,再采下一支仔细看,再闻闻花的香味,使她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她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
“为什么报春花的花那么小?”
“为什么它的花是黄的?”
“小蜜蜂为啥要采花?”……
我就得一一的解答,有些问题我还真是解答不了。就对她说,我下午回答你。等我查了资料,再给他一个圆满的答复。


在田野里让她认知了我种的韭菜,青菜,菠菜,香菜,油菜等,认知了开着小黄花的蒲公英,有的已经形成了小伞插在地里,她拔了一支放在嘴边憋了一口气吹散,蒲公英的种子就在空中漂浮散落,她,太高兴了!又是一句:“爷爷,你说我厉害不?”
当我牵着她的手走进盛开的桃花园时,从她的小嘴里发出“哇!好美呀!”的赞叹,她然后就摆出各种姿势让我给她照相,她还要上到树上照,久久不愿离开。她抢过我的手机,翻看我刚才给她照的照片,看着她各种滑稽姿势的照片,说:“好搞笑啊!”
下午我领着她散步,先让她认识树木。我指着松树和柳树,问她这是什么树?她能回答上来,这是我上学期接送她上幼儿园時教过她的,她还没忘。其他的树她不认识,不用着急,每天教她认识两种树就行了,她逐渐的认识了杏树、桃树、梨树、柿子、石榴等果树,(这些果树,城里的孩子是没有机会见到的)还认识了香椿、桑树、榆钱树、刺槐,白杨树和枸树等杂树,接孙女来乡下,接地气,能认识这些树木,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天刚朦朦亮的时候,窗外就传来了喜鹊、 画眉、黄莺、黄鹂等鸟婉转的歌唱,可她还在熟睡中,我不忍心打搅她的好梦。等她醒来穿好衣服洗罢脸,我就慢慢的让她认知这些鸟类。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羽毛的颜色,区别它们的叫声。鸟类还真是不好认知,离得近了,鸟儿就飞了。只能从远处观察,这就不得仔细,区别它们的叫声较难,,有的叫声还比较相近。
3月下旬,我的屋檐下来了一对小花鸟,它并没做窝,只是晚上在我的屋檐下寄宿。仔细观察,她的头和颈的背部是灰白色的,头和颈的下部是黑色的,肚子上的毛是褐红色的,背部、翅膀和尾巴的毛是黑色的,但背上有对称的指甲盖儿大的两个小白斑,比麻雀要好看的多。


黄昏时分,鸟儿都要归巢了,我和小孙女坐在门道的沙发上,仔细观察这两只小花鸟,我对小孙女说,不要说话,你说话,小花鸟就不敢来了。为了看鸟,她很听话。小花鸟开始在屋檐上面盘旋,不敢靠近,当看到我们并没有敌意,它才飞到屋檐下的电线上,就静止不动了。
天完全黑了下来,小孙女儿已经脱了鞋袜,坐在了床上,可猛然间她对我说:“爷爷,我要看小花鸟!”她要我抱着她,拿着手电看小花鸟。手电筒的光,照到小花鸟的身上,它们一动不动的。小孙女问我:“爷爷,小花鸟怎么不飞?”
我回答说:“天黑了,小花鸟的眼睛就看不见了,所以它就不飞了。”
“那为什么呢?”
怎样回答才能让她能够听懂呢?
我想了想,说:“鸟和人一样,天黑了把电灯一关,你还能在屋子里看见什么呢?”
“哦,”她好像是懂了,我总算是把她那“打破砂锅味(问)到底的“为什么”给打发了。
谁知到了第二天她又向我提出了要求,说:“爷爷,你给我把那两只小花鸟捉住。”
“捉它做什么?”
“把它装到笼子里。”
“可咱们家没有鸟笼子啊!”
“那你不会做呀?”
“爷爷不会做鸟笼子!”
她生气了,憋着小嘴说:“爷爷真笨,真不是个好爷爷!”
我开导她说:“假如我们家有鸟笼子,把它捉住放进笼子去,可小花鸟每天是要吃虫子的,你在哪儿给它捉虫子吃啊?吃不到虫子,这两只小花鸟可就要饿死了。”
“真的吗?”
“真的!我们不捉她,它俩每天晚上都来屋檐下睡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它,你说是不是?”
“是的。”她总算明白了。


一天,同事在朋友圈里晒他养的蚕,我把照片让孙女看,我说:“你看这是什么东西?”
她说:“虫子。“
“不是,那叫蚕宝宝。”
“你想要不?”
“想。”
我拨通了同事的电话,我说:“科儿,蚕养得不少啊!”
他说:“就是太多了,你想要不?让你孙女养?”
我问身旁的孙女:“你要不?”
“我要。”她说。
“那你大声对你那个爷爷说。”
她扯开嗓门对着手机喊:“爷爷!我要!”
“那就让你爷爷带着你来取。”科儿回答。
我开着车,带着孙女到了县城,车停在门外,给科儿打电话,让他把蚕拿到小区门外,由于疫情,我就不进他小区了。
科儿也很慷慨,给了二百多条,还给带了一把桑叶,桑叶我们村里到处都有。我说:“伊一,快谢谢爷爷!”
她高兴地说:“谢谢爷爷!”
她科儿爷夸她:“真乖,懂礼貌。”
上车返回,孙女挥着手告别。
把蚕养了一周,每天换两次桑叶,小蚕长到两公分多长了,头比身子粗,头比身子白,很健壮。
清明节放假,我把孙女送回西安,让他们一家团聚,也带去了她的蚕宝宝。见了她爸妈,没说别的,先说“我有好多蚕宝宝呢!”她爸问:“谁给的?”
我还没够得回答,她抢先说:“科科儿给的。”逗得我和她奶都笑了,我和同事打了声招呼,她怎么就记住人家的名字了?
儿子问:“是谁?”
“你忘了,和我一个学校的,也教语文,你科儿叔么!”
儿子恍然大悟。
农村的花鸟树木,野菜,蔬菜,都是她在幼儿园里所见不到的。

4月13日的傍晚,孙女突然对我说;“爷爷你是个天才!” 我非常惊愕,我怎么也想不到,她的脑袋里怎么会蹦出“天才”这个词儿?
“爷爷怎么是个天才?你说说。”
“你会开汽车,还会开三轮车,还能开摩托车。”
“还有呢?”
“你还会──劈柴,扫地,打药,你还会帮奶奶做饭,你还会跟我玩儿。”
我觉得太好笑了,这就是天才?
她又说:“我也是个天才。”
“你都会什么呀?”我问。
“我会喝奶。”
“哈哈哈,会喝奶就是天才?那每个小朋友都会喝奶,他们都是天才啦?你还会什么呢?”
“我还会骑车,画画!”
我对他说,天才是很少的。很多很多的人不会做的事,他会做,那他才是“天才”; 很多很多的人都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出来,他才是“天才”。 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反正她好像是懂了。
我把她拉到怀里,指着她的小脑袋说:“你这个小脑袋里能装多少东西呢?”
她说:“装着电视,装着沙发,装着茶几,装着玩具,……噢,还装着爷爷给我买的平板电脑。”她的回答,让我莫名惊诧。
我想测测她的智商,对她说:“这么多天了,你妈妈也没回来看你,是不是妈妈不爱你了?”想看看她的反应。
“才不是呢,妈妈最爱我啦。她给我买玩具,买新衣服,买书,买水彩笔,买汉堡包,还买自行车。”
她的回答使我感到意外,我原以为她会恼,会哭的,没想到她还是个卖瓦盆儿的,嘴上一套一套的。是我小看她了。


唉,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了不起,4岁半的她,在他爸妈的教导下,去年就会背《三字经》,《弟子规》,还背了多少首唐诗?能记住二百多个英语单词,能数到100,还认了好多的汉字,我给她买的平板电脑里装着许多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动画片,小孩都爱看动画片,她从这里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科学的发展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真是寓教于乐啊。
带孙女,要管她的吃喝拉撒,梳头洗脸,晚上洗脚洗澡,衣服的增减换洗,也挺辛苦。回答她各种怪诞的提问,每天倾听她幼稚的话语,觉得还蛮有意思的。有意识的让她认知自然,认知社会,增长见识,对她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她,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陪她渐渐长大,她也陪着我们渐渐变老。她,是我们的开心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我们在有生之年,发发余热,带着她,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啊!但愿疫情早日结束,让他们早日重返校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杜浩荡,1959年生,1980年至今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近40年。闲暇时写点生活感悟。

一米阳光的温柔
信手涂鸦,感谢阅读!

分享收藏
喜欢作者
阅读 508
精选留言
写留言

骊山桃源隐士
(朋友)赞2
这就是天伦之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看孙子,看经典剧目,还要动动笔,动动脑子,不然就老年痴呆了,期待新作!
刘正军云挡不住太阳
(朋友)
赞2
好幸福快乐的爷孙,在老家认识各种树木花草鸟儿,厉害得孙女画画,问为什么有个老厉害的老头给指导答复。到城里还是让人那么可爱,愿一家人在娃的成长中,得到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林娜赞2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花草树木鸟儿蚕宝宝……最关键是有个牵着小手一起看一起探索,问啥都能解答的爷爷,绝对是祖孙俩美好又珍贵的时光
古镇茶行
(朋友)
赞1
杜老师是孙子的好爷爷,敬职爱岗,有耐心。
兰心(朋友)
赞1
好文笔! 科儿,这个称呼新鲜
登高望远
赞1谢谢同事林娜,政军,同学枫叶流丹,王雪莹的留言!
枫叶流丹
赞1
写尽了爷孙之间的趣味,赞
王雪莹
(朋友)
赞1
爷孙”宅家”趣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