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的傍晚,咸阳湖畔,我、大个子和赵峰从爷台山回到现实,赵峰反复强调平时有事没事要多看看他的抖音,我则埋怨赵峰你何不多看看含辛的小品文,大个子直笑“抖音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不了一个人”。
回到家,发现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咸阳文联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王海老兄的微信:咸阳市作家协会和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周六在秦汉文学馆举办张德臣先生《亮宝楼》创作研讨会,特邀我参加。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张德臣是谁?亮宝楼又是怎么回事?我不能对不住王海兄,我打开电脑恶补。
张德臣,1934年生,陕西省永寿县人 ,副研究员、学者、作家。
1957年毕业于西安师范,从事文化文物行政管理和人文研究,中国秦文化研究会、秦俑研究会、陕西省钱币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咸阳黄河文化经济研究会理事,省、市作协会员,中国检察文学研究会学术指导。在省市以上各类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小说、游记、杂文及学术类文章多篇,数次获奖。
参与《渭城区志》《咸阳市文物志》部分章节撰稿,承担民国《重修咸阳县志稽注》。出版独著有《大唐女皇与顺陵》《宋黄庭坚幽兰赋帖》《渭城文物志》《关学后镇刘古愚》《高皇后碑文注译》《文史丛话》《张德臣文集》《西汉帝陵》第五册《汉六陵》;合著有《从故乡听来的童话》《咸阳史话》《西汉帝陵》第六册《前秦北周隋唐帝陵》等多部。编著绝大部分都是在退休之后。传略及部分文章入编多种书籍。
《亮宝楼》历经十多年创作,以抗日、内战为背景,从纵向描写清末至民国半个世纪发生在关中文物人员同广大人民群众,与破坏、盗掘、贩卖、走私文物的官方、军队、帝国主义投机分子所进行的一系列曲折斗争。
《亮宝楼》小说,真实还原唐六骏石雕流失真相,愤怒谴责侵占、损毁文物古迹的可耻行为,歌颂以秦鸣为首的亮宝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弘扬爱国情怀,无私无畏,坚持不懈,珍惜捍卫历史文化的奉献精神。并突破以往同类题材单纯追求情节怪诞奇诡玄虚,侧重析理事件背后深层的社会因素,探索人物内心精神世界,呼唤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法规,关注文物工作者的酸辣苦。
早上起来,我脑子还是张德臣,还有他的《亮宝楼》。这时候又收到王海兄的指示:周六研讨会跟刘公、李春光、冯西海和王巧一起来。我回复:保证完成好任务,请老兄放心。
在院子,碰见李春光老兄,他正找我呢。说起张德臣,说起《亮宝楼》,他说,作者他叫叔呢,近水楼台先得月,我道,我们何不去要一套书呢!一睹为快,也让兄弟在研讨会上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李兄掏出手机,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我和春光兄驱车前往丽水华庭,几分钟就如获至宝。十字就是张二,李兄说他请,我说我年龄小,先请为敬。张二的水盆随着网红的不断打卡报道,连续涨了几次价,涨归涨,地道,胜似山珍海味,我们打着饱嗝,捧着亮宝楼,满载而归。
这本书,跟其他书不同。没有名家序言,书封面,没有名家推荐。更特别的是,竟然没有作家介绍。我们已经习惯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什么我爷见过皇上的面,我家尿盆上镶的五彩蓝,我父亲上过人民大会堂领过奖,我跟中国诺贝尔奖得主莫言是至交,我上了联合国成员国编著的世界名人录……
本来,我吃完饭要午休一会。妻子推开书房门,见我认真的样子,跟一个孩子,得到渴望已久的玩具。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几个小时。作者说他的小说不同于其他的作品,故弄玄虚设置情节而已,但是读起来有滋有味,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张德臣,是我的前辈,出生于1934年,跟我母亲同岁,属狗的,可惜我的母亲已经于2006年去世了,虚岁73岁。做儿子的未能照顾好母亲,让她老人家过早离开人世,是我一生的痛。文学让人青春永驻,阎纲九十多岁了,还跟小伙子一样在耕耘,笔耕不辍。张巍叔36年的,巨著《白与黑》,勾勒一个时代,让历史告诉未来。三个前辈,勤奋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的球友葛姐、牡丹,我的责任我的担当,我的机智我的风趣幽默,她们都说我能活过100岁。
张德臣说他亮的不是宝,他写的一群以秦鸣为代表的一群热血男儿,他的楼并非楼,那是一片古老沸腾着的中华大地。同样的,他的亮不是亮,他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史诗,他用他司马迁一样的巨笔,让中华民族像秦鸣这样优秀的子孙彪炳史册!
王海之于五陵原,董信义之于袁家村,罗国栋之于中国水电,张老之于文物传奇,就跟我含辛一提起药品的研发、生产、营销一样就滔滔不绝,那是一种情缘。我前几天在读罗国栋的《江河本纪》《禹愚壮歌》时候,不由得感慨,即使贾平凹中国大家,也未必能写出来 ,这并不是酒喝高了,说的醉话,我性子直,也不怕得罪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门》,高朋满座《亮宝楼》,品味陈年《茯茶》,手捧《江河本纪》,高唱《禹愚壮歌》,未来《我们一起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