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
作者:武稳祥
时值初夏,欢乐喜庆的 ‘六一儿童节’ 即将到来。六一儿童节,全称叫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少年儿童们的节日。我国是5000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历来有许多关于儿童的人物和故事。由此 我联想到了好几个历史故事,即从电脑上搜集了几则、奉献给大家,谁若喜欢 就请看看吧。
一、甘罗十二拜相
甘罗·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自幼聪明过人,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十二岁时,出使赵国。发挥才智、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了十几座城池。凭借丰功奇勋,获得到秦王嬴政的嘉奖,授官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后来的事迹,史籍再无记载。
二、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 曹操有个儿子叫 曹冲,自幼聪明过人。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就超过一般的成年人。有一次, 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只象到底有多重,(当时也没有地磅)便询问他的属下 谁能有办法称象?但属下们谁也都说不出称象的办法。年纪尚幼的曹冲 略加思索道: "可先把大象牵到大船上,水面所达到的地方 在船舷画上记号,再在大船上装载石头,一直到记号线。然后卸下石头,称一下这些石头,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 又惊奇又高兴,马上吩咐手下人照这个办法做,果然得出了结果。
三、司马光砸缸
北宋名士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信阳) ,小时候有一次,他跟几个小伙伴在后院玩耍。有一个孩子淘气,他爬到一口大水缸上,结果失足掉进去了。水缸深 孩子小,眼看小伙伴就要被淹死了。其他的孩子都吓傻了,有的吓得大哭,有的吓得去找大人。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缸里的水 立即就喷涌而出,小伙伴因此得救了。顿时大家喜笑颜开、欢呼雀跃。通过这件实际事例,教育孩子们 从小要临乱不惊,开动脑筋 想方设法排难。
四、孔融让梨
东汉未年的学者 孔融,自小聪明懂礼,他有 5 个哥哥。有一年夏天,母亲买回了一篮子黄酥梨,让全家人都来分享。刚 4岁的孔融上前、挑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不解地问他:你先拿 怎么拿了最小的?他说:我人最小 就应该吃小的,大的应留给父母和哥哥们吃。父亲高兴的说:你这么小 就懂得礼貌谦让,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后来 他果然当了北海太守。他的年幼知礼、传为千古美谈。
扯得远了 言归正传。‘六一儿童节’,说起它的由来,却源自一段极为悲伤的历史。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关。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斯洛伐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所有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在会上,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 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也就决定将这一天定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我国的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可是在解放前那个战乱的年代,苦难 就是中国孩子悲惨的命运。
在死亡线上挣扎的 大多数穷人的孩子 是上不了学的。在上海的工厂里,十岁以下的童工 比比皆是。一天连续工作十二三个小时、便是他们的童年记忆。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旧的 “4·4” 儿童节废除,并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 接轨、统一起来。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欢愉 最快乐的一天。
此后,每年国际儿童节的庆祝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 几乎都有指示或参与,并要求各级部门 做好少年儿童的日常工作。1951年初,毛主席为少年儿童题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题词,更是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是全国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指南,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我想:这句名言 也永远极适用于我们成年人 。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大会似和煦的春风、吹遍了万里神州大地。到处天翻地覆 欣欣向荣 日新月异。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大幅度地提高,国强民富、盛况空前,每一个有良心的人 大家都有目共睹。真是 锦绣江山起宏图,‘天翻地覆慨而慷’!
大凡世上的一切人物或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应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这样才比较客观、比较公正。
由于国门大开,许多西方思潮乘虚而入,侵蚀和取代了我国许多流传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如 人情淡薄‘金钱至上’的名利拜金主义。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 是不可救药的,……”
我们是生长在50年代的人,当时的物质生活 确实是又贫困又艰难,但精神生活却远远比现在丰富多彩。由于我们自小接受的正统教育:有远大理想、有目标追求,都十分崇拜古今众多的英雄人物。
如 汉朝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等,北海牧羊宁死不降的苏武,开创丝绸之路的张骞,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忠烈一门的杨家将,英勇卫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擂鼓抗金的巾帼英雄梁红玉,中国第一女词人李清照,尝百草 撰本草的李时珍,呕心沥血著 ‘红楼’ 的曹雪芹,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等。如数家珍、多若星辰。
现代的更多: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堵机枪眼的黄继光,跳冰河救少年的罗盛教,宁被烈火烧死也不违反军纪的邱少云,“红岩” 中的江姐、许云峰、成岗等,“林海雪原” 中的少剑波、杨子荣等,还有山西云周西村 面对铡刀、英勇就义的15岁的刘胡兰,毛主席闻讯后 大为赞赏,亲笔为她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后来 更有艰苦朴素 乐于舍己助人的雷锋等等英雄楷模。
那时候 也没有电话、电视、电脑、手机等时髦物件,自小树立理想:从小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 争取当一个科学家、解放军或者工人。做一个有益于祖国和社会的人。
绝对不象现在的某些孩子:由于前些年的 ‘计划生育’,有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物以稀为贵’,以致小孩子(不论男女)成了一家的 ‘宝贝蛋’。一家四口或六口人 整天围着‘小皇帝’ 或 ‘小公主’ 转。娃要啥就给买啥,一点儿也不敢委屈了孩子。以致有多少爷爷成了孙子的“孙子”。
如此过份溺爱 助长了孩子们的自私思想,缺少了感恩思想,缺乏了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的生存能力和抗挫能力,遇事稍不顺心 就乱发脾气,目无尊长、唯我独大,恣意任性。有多少孩子迷恋手机 甚于成人,不可自拔。如此这些情况 虽然是少数,但确实令人担忧啊!
前些年,我国的多少优秀传统故事少见宣传。电视上充斥的都是外国的 “阿童木” “加里森战斗队” “蜘蛛侠” “熊大熊二光头强” 等等。斗胆试问:让我国的孩子们整天看这些外国的东西,使一个个幼小的心灵 都受的啥教育和影响啊?多亏了现在国家正在逐步地重视传统的国学教育。这样才顺应民意,这样步入正轨才对呀!
以 ‘六一儿童节’ 为题,乱七八糟的乱说一通,当然 也不一定都对,但确是年逾古稀人的一腔肺腑之言。古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不妥之处,望君雅正。
正是:
《佳 节 寄 语》
1
社 会 进 步 变 富 强,
优 良 传 统 当 发 扬。
珍 惜 韶 光 莫 蹉 跎,
从 小 立 志 树 理 想。
2
少 年 强 则 祖 国 强,
振 兴 中 华 寄 希 望。
今 日 努 力 多 勤 奋,
明 天 为 国 献 力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