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南很少有一座山能像矗立于洛河岸边的云蒙山这样引人瞩目,这样富有一座名山的内涵与外延。她拥有好几个名字:书堂山、云蒙山;她有着神农雨师赤松子、云蒙书声、沉香习武等众多传说;“云蒙观华”成为传奇并被被洛南县令陈尔茀奉为洛南八景之一;许多文人官宦喜欢在此留下自己的文字。所有这些成就了洛州名山云蒙山。而在云蒙山绿茵披覆下的小镇麻坪,小巧玲珑,韵味悠长。”

这段话是我在《千里走洛河》中写到麻坪云蒙山那一期的引言。这几个简单的文字凝聚了我对云蒙山30多年来的关注。
云蒙山是洛南的名山。但是并不意味着洛南人尤其是云蒙山所在的麻坪人对她都很了解。如何有效宣传、让她走进更多人的目光,是我们这些文化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们承担的使命责任。云蒙山的旅游开发在现实条件下显然很难实施,那么怎么挖掘和呈现云蒙山的文化内涵?怎么进一步宣传云蒙山,让云蒙山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我的基本思考是: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构想着宏大的开发蓝图,那些已经很不现实;我觉得应该依据自身实力和条件而“小打小闹”,多方面展示和宣传云蒙山。

我的想法如下:
第一,讲好云蒙山故事。云蒙山的故事很多,比洛南任何山的故事都要多,但是,这些故事除了我们这些搞文学的人挂在嘴边,能讲,还有谁知道?甚至,麻坪镇的人知道不知道?这个很重要。许多故事是口口相传的,口中不能讲,故事传播和辐射面就没有。比如,来到镇上的人吃饭的时候,店主就应该顺口讲出来,摆地摊的也可以。但是现在恐怕不行。所以,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云蒙山的故事,然后每个人都能够讲出来。这是宣传云蒙山及其文化的重要方式。
第二,营造云蒙山文化氛围。云蒙山宣传的氛围显然不够。比如,关于云蒙山的诗词很多,故事很多,但是,在麻坪镇很少能够看到这些。这些东西完全可以通过路边的标识、群众墙壁、街道的相关标识、精致的宣传牌(如石碑、木牌)等等方式呈现出来,文字、图画等等。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今后不妨做一做。
第三,打造云蒙山的景点标识。云蒙山有云蒙观华、舍身崖、沉香习武地、仙鹿消失的仙洞以及仙乐桃花等等。村委会完全有能力在云蒙山上就地取材,弄一些石块做成简单的景点标识、传说故事等,还可以是简单的文字、路线图等,给探险游览者提供关于云蒙山的内涵和外延,很有意义。
另外,云蒙山仙乐桃花的传说很美,山上的桃树怎么样?多不多?如果不多,那么要不要多栽一些桃树?要不要打造桃花仙洞?我认为很有必要。
同时,结合“康养洛南”,宣传麻坪天然氧吧的优势。
麻坪镇曾经是一个驿站,唐代诗人为此驿站写过一首诗。麻坪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予以打造。
第四,靠文化人来宣传。组织文学艺术界的人士来搞采风、研讨、创作,比如文学界搞云蒙山采风创作,书画界搞云蒙山笔会。靠文学艺术界人士宣传非常有效。
云蒙山应该把重阳登山节搞起来,搞艺术节,当然是在不违反秦岭保护政策的前提下。
第五,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麻坪镇绿色农特产品有樱桃、木耳等,何不都命名为“云蒙山”牌,打造“云蒙山”商标?利用云蒙山仙乐桃花,来发展云蒙山山桃,也是一种选择。

总之,我的想法是:要因地制宜,既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又能够充分展示和利用云蒙山自然、文化、产业等优势,扩大云蒙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我说的“小打小闹”并不意味着是敷衍了事、粗制滥造,而是从自身实力精心打造,高质量、高水准。
以上发言若有不妥,敬请批评。谢谢大家。
2023年5月27日

作者简介:刘剑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主席副主席,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席,洛南电视台艺术总监,记者、电视编导。现供职于陕西省洛南教师进修学校,系高级讲师。已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电视等作品400多万字。部分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的等转载。曾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窗外的中国》。
发稿编辑:张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