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昏没亭台,惊鸿照影来 821 亭台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山川悠远燕东飞
风助华舟暮景随
山色湖光人自醉
小城故事诉诸谁
黄昏没尽旧亭台
惊鸿照影晚香来
荷展琼枝花透月
笙歌几许渡君怀
《道德经》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降甘露,均衡无令,道法自然,万物共荣,此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本性。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鸿荒,然而在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私这一涉及意识形态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几百年来人们党同伐异争论不休!中国文化讲究阴阳中庸之道,中国古代有国法家规之论,在私有制与公有制问题上同样存在太极阴阳,公私兼顾且和谐发展乃太极正道!历史证明,一个文明的衡久存在,不是看这个文明发展的过程是否公平正义自由,而是看这个文明的结果是否给社会带来稳定和谐繁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有《理想国》一书,其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莫尔提出“乌托邦”的政治理念,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构想,其实这与中国古代文人提出的“大同社会”的国度构思不谋而和。如何解决天下共有共享共建与个人私有私享私营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大社会公有制与小家坊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公私阴阳两极之间建立起社会和谐的太极,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精英都在思考的问题。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在全世界一枝独秀!因为中华文明中蕴涵着符合天道思想的文化价值与太极哲学。自五千年前黄帝统一各部落形成部落联盟之后,在阴阳推动下形成的太极平衡一直存在,分久必合,合久又分,就是太极平衡的阴阳补救。五千年来不管历朝历代建立何种政权,但文化认同文明承继却是永恒的。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差别是什么?是文化价值的取向不同!
文以载道,大化天下,道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所以东方文化之道以一贯之,子孙为先圣而继绝学,文化认同将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心;西方文艺复兴在术数发展中却日新月异,后人推翻前人成果,导致文化差异,民族各家自立。道法自然,以德配天,以道御术,而非以术压道,由此得出结论是中国道性文化将具备统领世界术性文化的能力,万象依道而行,此乃规律使然,所以世界未来一定在东方文化的辐射之中,不管何种文化最终都将融入道性文化的历史洪流之中,大唐通过文化繁荣而推动民族大融合就是最好例证,而真理永远显存在历史之中,而世界上唯有中华文明至今永恒存在着,所以支撑中华文明的文化价值中一定隐藏着道法自然、阴阳平衡、和谐共生等王道政治的精髓,而王道政治恰恰是崇尚丛林法则的“非此即彼”的西方帝国文化所无法克服且不能接受的。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