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淄博烧烤,做好颐年养老
“淄博烧烤”为何火的一塌糊涂?我们该向淄博人民学习什么?
近两个多月以来,有关淄博烧烤的相关话题一次又一次冲上热搜,反复刷屏。打开社交媒体,各类推荐视频、攻略层出不穷,“大学生组团”齐聚淄博,全国各地网友以各种友好方式喊话,不远千里万里热情奔赴淄博烧烤。使淄博一跃成为今年五一假期游客游玩的热门选择。
有人说,“淄博烧烤”的走红有点令人意外,纯属偶然。其实,不然。正如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学系主任黄潇婷所表示的那样,淄博烧烤的火爆出圈并且迅速形成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其成功的背后绝非偶然,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城市实力作为支撑点。淄博临淄是古代齐国首都,是国家历史名城,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有谦谦君子之风传承至今。而“有情有义有故事”更是淄博走红的直接原因。
一个全市常住人口只有四百七十多万的三线城市,名不见经传的淄博何以如此走红?平淡无奇的“淄博烧烤”又为何火爆“出圈”?可能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淄博烧烤”这个梗因何而来。在此有必要向大家再重复赘述一下关于“淄博烧烤”故事的前因后果。
淄博走红的开端是在3月8日,“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登上抖音同城热搜,搜索量高达525.3万次,引爆了第一波淄博烧烤热潮。原来,在去年疫情期间,山东大学有12000名大学生因隔离需要被安置在淄博。淄博市政府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把这些学生当作负担,更没有把这些学生当成只要不出差错,就可以向上级交差的成绩单。他们心疼这些学生,他们知道这些学生是社会的未来,都有远方的亲人在牵挂着,所以他们竭尽全力照顾着这些孩子,极尽热情地款待学子。淄博市政府带头大力宣传淄博的人才引进政策,送特产、送礼品,学生走的时候还包下了很多烧烤摊为学子们饯行!大学生们深受感动,大家约定来年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时,一定带上亲戚朋友来淄博做客。
冬去春来,大学生们乘坐高铁如约而至,他们把吃烧烤的视频发到网上,彻底带火了淄博烧烤。淄博烧烤如此火爆,大学生们功不可没。
这种互动体现了山东淄博自历史传承而来的“齐国”君子之风,“好客山东”的善良与热情,也体现了年轻学子们重情重义赴约的感恩与仁义。
一个城市能够受游客欢迎,离不开当地市民的努力。一方面,淄博烧烤的出圈,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持续传播、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淄博能够接住流量,展现出城市温度和诚信友爱,是所有淄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淄博烧烤爆火,究其原因,是整个淄博市政府和淄博市人民在很多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
1.安全方面。烧烤城每隔5米一个特警坚守岗位,确保游客平安。有喝醉酒摔瓶的、有闹事的、打架斗殴的,1分钟内必出警。2.交通方面。停车位随便停,不花钱,路上有空就可以停车,避免车太多停下不出现车辆排队等问题。3.人文方面。淄博站下车的人都会收到一份小礼品,大学生们刚下车都被投喂饱了,礼轻情意重,很温暖人心。4.服务方面。那是相当周到,尤其是公共厕所,里面放了消炎片,还贴心地为女士专门放了卫生巾。5.住宿方面。游客再多也绝不涨价,提前订的房间,结账时宾馆还会退一部分款。6.官员亲民。文旅局长亲自在高铁上现场讲解淄博的城市文化,还会发放礼品。7.百姓给力。每个老百姓都在为了自己的城市而战,他们素质高、热情好客,每个人都是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
前有卖包子的大婶给排队的人送灌汤包,后有60岁大妈让12名没地方住的旅客免费住到自己家。给游客让路、请游客撸串……如此暖心,这个城市不火都不行。
每个淄博人都在以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捍卫着这座城市的荣誉。山东人就跟山东大馒头一样实实在在,令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都在提升”。淄博全体市民对“淄博烧烤”带来的城市热度除了自豪,还有珍惜。如此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淄博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城市环境的卫生管理;推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店铺提高效益,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双向互动与合作。这是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家人,守护一座城;一座城,温暖一方人。淄博全体市民发扬主人翁责任感,采取众人拾柴火焰高精神,共同努力守护城市的荣誉,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为淄博高质量的发展凝心聚力,全民参与,默默奉献,想游客之所想,尽自己之所能,使传播于媒体的每一个镜头都串联出淄博这座城市的温度。从“别让外地人失望”的担心,到“淄博人就要为淄博长脸”的担当,从“周末留给外地客人先吃”的自觉,到“做好服务不宰客”的自律……一句句质朴的语言汇聚出淄博这座城市的实在,诠释了市民对这座城市最朴素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淄博开烧烤店的、开旅店的、开出租车的、卖小吃的,在林泽街上专门拍牧羊村的,只要抓住这个风口,再平凡再普通的人都可以彻底打个翻身仗!
淄博重振了实体门店经营,活跃了摊贩生意,繁荣了地方经济,显著增加了财政收入。淄博优化了经营环境,尊重了民意,集中了民智,凝聚了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淄博人用自己的格局,用自己的文化,去温暖一个又一个漂泊的心!
三年疫情,生活中诸多的无奈和悲戚,让我们无处安放的内心,找到了疗伤之地,用一场人间烟火,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五一的五天假期,淄博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淄博高铁站到站旅客24万人次,这还不算不怕堵车,自己开车去的,也是不计其数。
这300万游客,就按最低标准,每人80元烧烤套餐计算,一天最少4.8亿元,住宿按200元标准,一晚上旅店收入6亿元。商家预估入账28—30亿。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这仅仅是五一假期按3天计算的收入!从2月份开始,淄博烧烤已经火爆了3个月了,开烧烤店的估计能买几套房子了!不止烧烤火了,还带动其他旅游业、消费业。淄博200多家旅游景区,游客人数1916万人次,收入34081万,没有哪个城市可与之相媲美。
淄博市政府的亲商惠民举措,不仅带火了烧烤,而且带活了一方经济,更是人性真诚善良热情的回归。有烧烤摊主表示“现在不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淄博的荣誉而战”。同时,淄博人民与年轻人积极热情的互动,并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持续放大流量效应,是其能够真正出圈的关键所在。从各渠道媒体发布的消息了解到,淄博各大景区已经感受到了流量辐射带来的市场热度和年轻人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成为淄博“火”起来的推手。难怪有网友说“来这里吃的不只是烧烤,还有淄博人民的热情”。
淄博烧烤的持续升温,是宾主双方的努力和反馈,团结一致,爱心诚信,热情实在,双向奔赴的热情与张力,使得这座默默无闻的城市经济一路飙升,热度不减。
在一切以经济为中心,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那股浓浓的烟火气,那种暖暖的人情味,淄博烧烤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它唤醒了人性的温暖善良,诚信仁爱,不能不说是一股社会清流。目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向“淄博烧烤”学习的浪潮。那么,作为我们颐年的所有员工,该向“淄博烧烤”学习什么呢?其实,“淄博烧烤”所释放的信息量表明,它不只是一种现象,而是代表的一种精神,一种求实诚信,热情仁爱的一种工作信仰和服务理念。我们今天一再强调学习淄博烧烤,我们所要学习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和理念。
人心齐泰山移!淄博市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加强协作,团结一心,共同把自己的家乡打造成美丽和谐的城市,一座最有爱的城市。一个偌大的城市,几百万的人口尚能做到凝心聚力,合作共赢。作为我们一个一百余人的民营企业,更应该抱团取暖,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做好我们的养老事业,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出发。我们颐年养老事业由三大体系——养老护理、医疗救治和后勤保障这三大块组成,这三大体系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才能保证我们颐年养老事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淄博烧烤”服务的对象是每一位前来消费的就餐人员,更多的是年轻人群,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每一位需要安抚的老人、病人,很大程度上老人们、病人们更需要多一点爱心与耐心,热情与真诚。所以,我们作为颐年的员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护理人员,还是医生护士、康复人员、行政后勤人员,都应该拿出百倍的热情与爱心,视单位为自己的家,视每一位服务对象为自己的亲人,尽最大可能给予每一位老人以真情关爱,让他们有尊严、更有质量地度过今后的幸福人生。
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善美,仁义礼智信。我们作为养老事业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必须要注重细节问题,端正服务态度,夯实服务质量。比如,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和服务对象及其来访家属的沟通,一定要注重语言和行为的文明礼貌运用和态度要热情诚恳委婉,真正做到让他们有一种如沐春风、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各项服务到位,通过我们的服务让他们满意放心,真正落实到“你把信任交给我,我用品质回馈你”,还给老人患者及家属们一份真诚与关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走进颐年养老事业的每一位同仁,都必有一颗大爱之心。入住颐年的老人们、患者们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里就是我们的家,院荣我荣,一荣俱荣;院衰我损,一损俱损。我们要发自内心的爱岗敬业,踏实苦干,实实在在把我们个人和集体捆绑在一起。企业的效益就是我们个人效益的集中体现,颐年就是我们每一个员工的大家庭,唯有企业强大了,效益好了,我们员工的工资有保障,个人的幸福指数才能提高,生活水平也会再上新台阶。
唯静水方能流深,唯求精才能卓越。愿我们借此契机,以诚实守信、热情仁爱为导向,以“淄博烧烤”为典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基因,打造成一个专属我们自己“颐年养老”的优质品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愿我们所有颐年的家人们戮力同心,发扬光大淄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气神,笃定前行,把这份充满善心善念的养老事业做好做强,做优做大!愿我们颐年养老事业前景辉煌,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