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店的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进京赶考学子,路过耿店村时,远远望见耿家店村内树木郁郁苍苍,大殿金碧辉煌,房屋鳞次栉比。实地观察后,便随口吟道:“两山夹一庙,一步三孔桥,平身的台子,落地的节扇,九垄八大椽,门外还有两棵遮阳大槐。”
耿店村没有山,为何学子却说“两山夹一庙”?其实这里的“山”是指山墙的“山”,不是山峰的“山”。还有什么样的桥能一步三孔?所有这一切都还要从耿家店铺的历史传说说起。
耿店村历史上曾有三张五耿等十几个姓氏,还曾有两个大店铺,称为南店和北店。相传两百年前,耿店是一个小集镇,街面上寸土寸金,很多商贾都想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地皮拉拉拽拽能长二尺才好,多一拃地皮至少可以多卖几十封大洋。但偏偏这里的两支耿姓大户都敦厚贤达、正直善良,因在街面上的黄金地段互让一尺地皮,而后两家又共同出资,在两个山墙之间留出的二尺宽空位上修建了一座跨山墙的关帝庙,以昭示后代“和为贵”,而声名远扬。
此关帝庙设计独特,造型异常神秘,两边书有对联,上联:志在春秋功在汉,下联:心同日月一统天,横批:亘古一人。关帝庙内,关公塑像巍然端坐正中央,威风凛凛,怒目而视,庄严肃穆,令人望而生畏。神龛高约三尺,关公爷高不过盈尺,但关公爷就是一尊无言的“法官”,其审案的律法是“天地良心”,据说非常神奇灵验。当时,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群众发生争执,相约到“两山夹一庙”赌咒,理亏者断然不敢前去。为乞求风调雨顺、消灾避难,方圆百里的群众都到庙前烧香朝拜,更是有求必应。因此,庙前香火鼎盛,常年香烟缭绕。
两山夹一庙前即为东西街和南北街的下水道交汇处,为方便行走又不影响耿店集市的整体外观,后两家又出资,在此交汇点三个下水道上修了三座小拱桥,三桥相距一尺左右,桥上雕刻各种图案,色彩艳丽,成为风格各异的三座小拱桥,行人不知不觉从“桥”上一步而跨,于是,民间就又有了“一步三孔桥”之说。
这些发生在耿店村的历史故事,昭示着人们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两山夹一庙”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人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的隐喻,值得人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两山夹一庙”,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整理 王长新)
转载自《茌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