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欣闻·松柏屹立泰山巅
作者:孙玉安
主播:伊月儿
从海外回流的《古柏寿芝图》是我竞拍到且特别喜爱藏品之一。明代忠臣铁铉创作的这幅画,古朴遒劲,随意自然。画芯高124,5cm,宽24cm。民国原装画框。画面古倔苍劲的山石间,有青苔点缀;有兰草陪伴;树干松柏刚劲茂密,遮天蔽日,坚韧挺拔;树下,一束画龙点睛的灵芝,隐隐在树石之间,展露不灭生机,象征着对吉庆安康的期盼。空白处题款:“建文庚辰冬日。铁铉偶笔。”白文印“鼎石”是铁铉字号。也是他坚如磐石的性格特征。一幕感天地惊鬼神的场面出现在人们回味历史的眼帘中。1400年的冬天,逆天篡政的朱棣率大军兵临济南城下,却久攻不下。朱棣亲自劝降铁铉归附。铁铉怒目相视,射箭复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是《周公辅成王论》。信中铁铉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应该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否则,遗臭万年。朱棣气急败坏,强攻济南城。铁铉毫无畏惧,督众固守城墙,拒不投降,坚守济南三个月,并击退了燕王朱棣强兵。后来朱棣夺位,铁铉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正如这幅他坦然挥毫绘制的古柏图一样。铁铉以书画铭志,以松柏象征个人的品德。1683年的康熙癸亥秋日,时任河北的清官莆田人彭鹏在此画一侧题写:“明铁忠襄公古柏寿芝图先迹。”顺治十八年进士叶映榴观瞻画卷时,再次题写:“铁忠襄公此轴画法苍古,纵笔所至奇趣横生,然皆根柢唐宋,浸淫而出,所谓醇而后肆也,宜其大节不磨,忠义之气可贯金石,读竟敬佩无既。康熙甲子春三月上瀚,苍岩叶映榴拜识。”
铁铉出生于1366年,字鼎石,河南邓州人,是元代色目人后裔。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明朝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黄道周称赞:铁公名铉,忠瘁英英。督饷不乏,收饬渍兵。婴城自矢,礮烁倾横。幅布外张,缮筑完城。密诱入彀,将次功成。误中马首,脱易跃行。进攻益急,牌悬息征。休养待劳,东昌捷赢。天心何有,势失孤鸣。割燕问甘,忠何惧烹。芳名千古,虽死亦生。 乾隆皇帝竟然也敬仰铁公,赞道:“其他若景清、铁铉等,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皆可谓克明大义。”
查阅资料,找不到铁铉留下的墨迹。只有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的一处景观“一真亭”背面额匾上,写有“一真”二字,上款为“建文元年四月”,下款为“兵部尚书铁铉(钤印)重修”。此匾额作为铁铉曾经捐助重修化觉巷清真寺的有力证据。铁公遇害后,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他三十五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被送到教坊里充当军妓。长子被充军,次子为官奴,后均被虐待而死。铁铉的次女有一首《教坊中呈原问官》是这样含泪描写:骨肉相离旧业荒,一心何忍去归娼。泪垂玉箸辞官舍,步敛金莲入教坊。览镜幸无倾国色,向人休学倚门妆。春来雨露宽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从字里行间能够读出铁铉死后,其后人被株连。即便走投无路,也不愿沦落青楼。宁可嫁给普通百姓布衣的风骨依在。情景令人惨不忍睹,读后不禁潸然泪下。铁铉留给后人的是“忠义”二字。是中国人,特别是我们回族人追逐的精神节操,是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多少人敢于做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赋绝句一首,聊作对铉公的敬慕、悼念:铁骨铮铮胜似金,秉忠宁死不降藩。大明湖水悲歌涌,年年岁岁悼俊贤。
孙玉安,回族,笔名哈三,出生于河南许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中国回族文学艺术联谊会会长;南京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月社创社社长;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东伊顺餐饮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开始散文、诗歌创作,曾在《民族文学》《回族研究》《回族文学》《文学港》等刊物发表散文。散文《捞面的情感》获第六届新月文学一等奖。出版有散文集《乌兹别克斯坦纪行》、纪实文学《一诺万钧》、《信士新箴言》、《一诺万钧》、《挥墨成金》、《墨香欣闻》等。
【主播简介】穆红,女,回族,笔名伊月儿,原籍陕西,旅居义乌,义乌市作协会员。喜欢徜徉文字间,与灵魂对话。现为笔墨天方平台授权作者;京津沪头条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