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正是播种希望的季节。由萍乡市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主办,萍乡市园林管理中心,萍乡市金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文廷式诗词与书法》讲座终于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场迟来的文化盛宴,原定于去年十一月初开讲,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延至今日才打开布道之门。
久雨初晴,春色宜人。步入鳌洲书院,只见杨柳爆青,百鸟争鸣。那枝头喜雀叫得最欢,好似在迎接前来听讲座的嘉宾。当我急匆匆赶到时,文昌宫里已是座无虚席。进入讲堂,一股书香墨香,伴着鳌洲书院的花香,扑面而来。我还未闻道,已经醉了。讲座还未开始,文昌宫里充盈着一股浓郁的文化学术气息,不断外溢。就连鳌洲书院的小鸟也停止了欢叫,站在窗外的树上,正伸长脖子,等候友田老师开讲。文昌宫里前排就坐的有鳌洲书院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巡视员李远实先生,中国好人段华胜先生,萍乡市公安局二级巡视员,萍乡市公安局原常务局长段太平先生,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陈述明先生,莲花县原副县长,公安局长刘战明先生,原湘雅萍矿合作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萍乡市楹联学会会长龙绍华先生,萍乡市园林管理中心主任徐卫华先生,赣西肿瘤医院副院长谭洪育先生。几个垂髫童子,在台下正襟危坐,成为今日讲堂里最大的亮点。

九点二十五分,主持人陈光华先生首先给周友田先生作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介绍。周友田先生二十六岁就是中国书协会员,治学严谨,于禅学,诗词,书法,篆刻研究极深,是萍乡文化界绕不开的文化名家。随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周友田先生健步走上讲台,与台下嘉宾激情互动。

友田先生花了十年时间,著成《文廷式诗选注》,今日主讲文廷式诗词与书法,可谓得心应手。文廷式是文天祥第十四世孙,以一甲二名的成绩,高中榜眼,是萍乡士子的骄傲。友田老师专业解读文廷式诗词,在细微处见功夫,称得上文廷式知音。文廷式诗词抑扬时局、针砭时弊,寄托了个人忧危念乱的忠愤和壮志难酬的悲慨,字里行间贯注着个体的生命跃动,传达一份深挚的志意和理念,给人以强大的感发力量。文廷式书法,深得晋唐神韵,其小楷刚健婀娜,大字楷书端庄大方。小字行书优雅清逸,大字行书沉郁慷慨、顿挫飞扬,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家。正是其文章、学识、人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才为后世立下了一座丰碑,让我们高山仰止。

文廷式的诗词和书法足以照耀后人,还有一点更让令人心生敬仰,那就是文廷式的爱国情怀。文廷式是中日甲午之战主战派,战争期间,连上有关战奏51本。甲午战败,文廷式怒斥李鸿章,力主迁都以筹持久抗战。文廷式主张“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至大胜”的战略构想,本可败中求胜,可恨满满朝堂朽木为官,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重写。中日签订屈辱的中日《马关条约》后,文廷式因主战遭御史杨崇伊参奏弹劾,被后党革职,永不叙用,并驱逐回籍,不准在京逗留。杨崇伊也因此事,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革职后的文廷式,一边兴办实业,支持张之洞实业救国,一边关注国内政局。戊戌变法,文廷式挺身而出,成为变法的坚定支持者。戊戌变法失败后,文廷式因支持变法,成了慈禧的眼中钉。慈禧下秘旨捉拿文廷式就地正法,幸得天津报及时披露清廷拿捕文廷式秘旨,又蒙湖南巡抚陈宝箴暗中相助,文廷式远走日本,才逃脱慈禧魔爪。不然文廷式也就是第二个谭嗣同,血染刑场,为戊戌变法失败殉葬。幸得上天垂怜,文廷式才躲过一劫,为萍乡保留了一颗文化的种子。文廷式抱才而困,之所以命运多舛,那是生不逢时。文廷式自步入仕途,不计个人荣辱,为国家强盛多次触怒后党。但他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爱国忧民。其诗词有太白苏辛之风,读着令人潸然泪下,又顿生浩然正气。文廷式作为文天祥后裔,其功绩上对得起天地良心,也无负先祖文天祥的忠君爱国。文廷式为萍乡树立起一座丰碑,成为萍乡人争相效仿的楷模。

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陈光华先生做完总结,李远实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周友田先生的讲座,有情怀,有见解,有寄托,有观点,有论据。讲座不能照本宣科,不能人云亦云。周友田先生今日讲座,又将鳌洲书院的讲座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李远实先生认为,前来听课的嘉宾,不是来受教育,而是来听观点,而友田先生在这点上把握得相当精准。
最后,周友田先生将“永怀芸阁,独占鳌头”墨宝捐献给鳌洲书院,作为今天的压轴戏。一是缅怀先烈,二是传承国粹,激励萍乡士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作者简介】黄向群,字元向,六八年生人。萍矿子弟,矿工二代。因出生时,父亲在台上挨批斗,故名向群。少时尚武,常仗剑而行,好打抱不平。年龄稍长,渐收桀骜,喜读苏辛词。幼学发蒙于青山矿小,以遂父望之成绩完成了五年学业。尔后之学怎一个混字了得?故无颜言学历。先系萍矿集团员工,后供职于江西汇仁集团,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四川百利医药集团。平生稍带侠风,只施阳谋,不屑诡计。凡事直中取,从不曲中求。一张利嘴,常为正义发声;一支拙笔,兼为斗米折腰。天命之年,厌倦江湖,隐身于市井,吃点窝边草,喝杯武功玉叶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