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河,淙淙流淌,无论是如小溪潺潺吟唱,还是如洪峰泥沙滚滚,母亲总像一座思考着的雕像,常常捧书而读。
母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小学毕业,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虽然离开了心爱的学堂,但母亲依然喜爱读书。
读书是母亲唯一的爱好。在那个贫苦的年代,母亲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纺线、做鞋、养猪、喂鸡……还要为我们做饭、做衣、做鞋,关照我们吃药、打针,辅导我们学习,母亲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忙碌。稍有闲暇时刻,母亲就会捧书而读。
书中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呢?带着疑问,我常常让母亲给我们讲书中的故事。母亲总是给我们讲姜子牙打神鞭的故事,讲哪吒闹海的故事……讲完《封神演义》,母亲又给我们讲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至今我依然记得家里的墙上贴满了《红楼梦》里的人物年画;讲完《红楼梦》,母亲又给我们讲《聊斋志异》里的花妖狐鬼,那一个个动情感人、曲折离奇的故事常常令我们感到书的神圣与伟大。在书中,母亲获得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心灵受到了文学的滋养。而我,则分享了母亲的读书成果。母亲带领我打开了外面的精彩世界,让我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在小学、初中阶段读了不少的红色经典,如《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母亲不知读了多少文学书籍,我没有统计,但那些书籍作者的名字罗列起来个个如雷贯耳,譬如老舍、茅盾、郭沫若、张爱玲、沈从文、路遥、王蒙……我无法一一罗列,因为实在太多。
在手机阅读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便捷,但母亲依然喜欢阅读纸质书籍。母亲在街道图书馆办了一张图书证,已经70岁的她常常去那里借书阅读,对读书的热情丝毫未减。
每次来看望母亲,我总能看到母亲捧书阅读的情景。在宽敞的院子里,阳光洒在母亲的身上,母亲手捧一本书细细阅读,那画面温暖又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