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姜诗专读(21)
德阳,给了我腾飞的翅膀
姜诗
二十年激情似火,二十年岁月如歌。不断开拓进取,德阳走过了辉煌的二十年。二十年辛苦不寻常,德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德阳市第一批文化工作者,我同德阳有着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血肉联系,我的心同德阳息息相关,我的命运同德阳紧紧相连。是她给了我腾飞的翅膀,超越的力量,是她,给了我奋斗的目标,发展的方向;是她鼓励我摆正人生的坐标,实现崇高的理想。建市二十年来,我亲自参与并直接见证了德阳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我有幸目睹了德阳一步一朵鲜花,一步一个微笑,一步一个胜利的奋进轨迹,我伴随着德阳的发展而发展,德阳的前进而前进。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个人的成长。可以折射出德阳的发展进步。在欢庆建市二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想从个人的发展变化来回顾德阳是怎样走活文化这盘棋,唱响文化这支歌的。
德阳宽松的政治环境,高速发展的经济触发了作家、诗人的创作灵感,激发了书家、画家的创作激情。如果没有德阳这得天独厚的创作环境,没有德阳这皆大欢喜的奖励政策,就没有德阳文艺工作者的成绩和荣誉,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德阳,我深深地爱着您,由衷地感谢您!
酷爱阅读好处多
姜 诗
书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攀登知识峯顶的登天梯,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它伴随我一生,丰富了我的生活。有人赞美它是精神食粮,心灵鸡汤;有人称道它是力量之源;智慧之光。我把它看作生活的指南;行动的方向。
阅读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生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阅读能带给你最美好的精神享受。读者能从书海中拾取智慧的贝壳。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有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古圣先贤都乐于同万卷诗书为友。太史公司马迁希望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者顾炎武指引我们;“多读胸中自富,常写笔上生花。”,曾国藩鼓励我们:“吃千般苦,读万卷书。”左宗棠引导我们:“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王文治提示我们:“有奇书读胜看花。”台湾星云大师勉励我们“读书能改变自己”…….这些话充分表明书香墨韵照千秋,以书为友好处多。
追踪前贤,我也喜欢畅游书海,把读书作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长期以来,我把书籍作为精神圣地,从阅读中寻求快乐。常常是:“一书在手心里欢,两天不读心不安。”我提倡开卷有益,博观约取,常读常新,学以致用。我主张“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次阅读一次精。”我认为读书的好处,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读书能认知世界,丰富生活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起点。读书是认知新鲜事物的最佳途径。星云大师告诉我们“读书是成长的必要过程,读书能增长才干,认知世界,读书能改变自己。”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无奇不有。它能引导你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让你走向美好的未来,走向诗意的世界。深化你对大千世界的了解。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说:“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生活实践启迪我们,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获得大量新鲜信息,形成国际化的眼光。俗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能治天下事。”我们阅读了习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讲话,就可以知道他提出这个构想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以看出,读书可以使你眼中的世界更加博大。
知识在于不断积累,不断深化。天天读书可以充实你的知识储备,使你的知识更渊博;营养更丰厚;思想更锐敏;见解更深刻。天天读书,可以增长你的才干,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一句话,读书可以给你提供成长和上升的广阔空间,点亮你的人生,让你终身受益。
读书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千古文章传礼乐,万卷读书润心灵。读书有明心见性,励志壮怀的奇效。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完美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指导人的行为方式。元代清官吕仲实赋诗说“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都数行书。”由此可见读书的作用有多大。阅读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能激励人们奋发有为,推动自己成为全新的人。
阅读有益于身心的书,还可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实现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见贤思齐,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读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后,能够激发我们对祖国无限的感情。读了《革命烈士诗抄》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烈士的无比崇敬。
字字千钧似明灯,谆谆教诲暖人心。”知识如水,润物无声。是书籍鼓舞了我,启迪了我。当我遇到困难时,能咬牙挺住,坚忍不拔;当我柳暗花明时,能再接再厉,乘胜挺进。书籍不仅成就了我的事业,造就了我的一生。它还给我的下一代以积极的影响,鼓舞他们健全自我,勇于进取,奋发向上。
读书能涵养气质,美化风度
生活启示我们,读书能唤起对美的追求,对善的向往,让我们美得更加知性,更加完美。人的气质是文化陶冶出来的,风度是文化浸润出来的。
苏东坡有一首诗里有一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按他的思路,书读得多,视野开阔了;内涵丰富了;境界提升了,人也就变得文质彬彬,气度不凡了。这就表明,阅读确实可以改善人的精神气,让人的气质变得更美好。这就不难理解,一些知名作家,资深艺术家的气质为什么会那样引人注目,那样令人着迷。是阅读使他们变得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古人崇尚风雅,追求的精神境界是“家在青山绿水间,心在唐诗宋词里。”这表明以书为伴的生活是美妙的;以书为友的人事幸福的。
检阅历史,好学乐学是我国的宝贵传统。从古到今,贯穿着一条思想红线。孔子教导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清代包世臣很遗憾地说:“恨无千年暇,尽读奇书。”《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老先生鼓励我们“放眼读书,以养其气。”归总一句话“学不能已,乐在其中。”读书确是我们生活的必须。让我们在阅读中寻求快乐;在阅读中涵养气质。
读书能延年益寿增进健康
“人生至乐在读书。”读书带给我们快乐,读书带给我们健康。读书使我们欢然而笑,怡然而乐,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让人长命百岁。省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先生,年届八十三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腿脚灵便。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读书有养身养心美颜之妙用。’还有原省文联主席马识途先生,现年103岁,仍能灵活地使用电脑。他健康快乐,活得有滋有味。他俩都有一颗不老的心。他们之所以能永葆阳光心态,青春不老,是因为他们都喜欢读书。
清代中兴名将左宗棠有句名言:”读书延年”用现代话来演绎,那就是读书有延年益寿的功能。大书法家董其昌提出了“文学家要养精神”的主张。精气神用好了,自然会生机蓬勃,健康快乐。让我们牢记这些前贤的话,多读好书,坚持精神养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宁静的内心,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读书能提高素养,指导写作。
读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杜甫在一首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一语破的,深刻地揭示了读书和创作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按诗圣杜甫的意思,熟读诗书是写好诗文的先决条件;下笔有神是读破万卷的必然结果。杜甫的话,对我们启示很深,让我们明白要写好文章,必须刻苦读书。只有对读好书,才能提升自己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才能从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并把它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用简洁精炼的文字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来。
著名电视主持人才女董卿深有感悟地说:“读书对于需要表达,真是一个巨大的帮助。”董卿的话说得真有道理,让我们明白读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因为读书能增我文思,开我襟怀。多读书就能学习、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懂得在提笔写作时怎样才能确切精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赢得读者的喜爱。
蜂采百花就能酿出香甜的蜜。我们钟情写作,就应心志专一,锲而不舍地读书,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写出更多情义并茂的佳作来。
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心愿;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体验。它能开启心智,提升境界。读书的好处多多,乐趣多多,是我们的心里需求,精神需求,更是我们的自觉要求。读书贵在有恒,让我们“胸怀经世济民之志,饱读古今中外之书。”
2018年9月2日
作者简介
姜诗,网名桃花源中人,四川省广安人。中文本科学历,曾任职中江龙台中学副校长,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德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社社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八部散文辞赋集。多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宣部、省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