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山顶洞
蔡庆生
这个洞,50万年之前,曾有“北京人”的祖先先后在这里至少生活了30万年;这个洞,洞内堆积物东西长142米,南北宽约42米,厚度也有40多米,最高的一层灰烬层竟厚达六米,可见能使用火了。我惊奇世界上竟有如此久远且连续使用过几十万年的山洞,何况从这个洞中,目前已挖出40多个“北京人”骨骼化石,十万多件石器,一百多种动物化石……这个洞,即是北京西南50公里处的周口店西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遗址,大洞最高处的“山顶洞”,曾出土八个人的骨化石。那一年,小儿刚考取大学,为了松一松他应考绷紧的筋骨,我和老伴特地陪他去漫游首都。在首都,非看不可的地方很多,但山顶洞仍是我们优先选中的景点之一。那一天,风和日丽,天又不太热,我们从北京坐汽车直达周口店。车从芦沟桥旁驶过,猛见那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狮子,心里一热,这便是北京最古老最长的大桥,上面有数不清的狮子,就是在这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叫人感到意外的是,下车后发现游人很少,我真为人们冷落了这块宝地愤愤不平。龙骨山是一座并不高大的小山包,很难想象当年它那地处平原边缘丘陵地带物产丰盛的风貌,再也不见当年的湖泊、溪流和草甸,水里有水獭、河狸,陆上有肿骨鹿、犀牛 剑齿虎,古木森森的林间有猕猴跳跃,呈现在眼前的是混凝土浇铸的广场和环山小道,闭着眼走也不会摔跤。我们沿着宽阔而平缓上升的水泥路,笔直进入“北京人”展览馆参观,了解到这座小山,乃是四、五亿年之前,由海底沉积物受长期挤压成石灰岩,在地壳变迁中上升为陆地,再又经多少万年,石灰岩由水浸蚀为溶洞,才为猿人所居住。

我们所见的山洞,四壁并未见凹凸不平的石灰岩岩壁,唯见全是人工开挖,特意留出几十万年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各个时期的层层积土的断面,高达几十米。考古学家们为了游人便于了解内情,在每层积土上标出离现今的时间,每一厘米的距离,便是上万年历史。我用手指头在泥壁上轻轻一划,说了句:“这一闪就是几十万年啊!”儿子似乎没有这类感慨,他只兴致勃勃地在洞内到处爬行,每一个只容一人能钻进的角落也要走到,他像一块海棉在吸收知识,不肯息歇。当他发现一片斜坡上面,有个可容一人立脚的所在,就又去攀登了,为了腾出两手,他便将手中拿着的一分资料衔在嘴里,爬了上去。在上头,他在泥土里翻找着什么,当然,他不认识这些远古的历史,历史也不认识他。
关于“北京人”,我们知道发掘出来的猿人化石都是国宝,就像敦煌石窟里的宝藏一样,为全世界所注目。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像许多支外国考古队到敦煌去抢劫文物一样,寻找过“北京人”的化石,引出过许多神秘的传说。“北京人”的价值何在?从资料中知道,现今世界上已找到的人类最直接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约1400多万年的拉玛古猿,这在我国云南元谋县已发现了类似古猿的化石,叫“元谋人”,约生活在距今170万年以前。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1929年12月发现的北京人,距今也有50万年了。在展览室里,我们见到“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像,它前额低平,脑壳很厚,头下大上小,下巴向外伸出好多。山顶洞是龙骨山上位置最高的洞,山顶洞人已是“猿人”通过“古人”阶段进入“新人”时期了,他们已基本消失了猿人的特征,十分接近现代人,能制作工具,甚至弓箭及各样装饰品。可那还是人类的最初阶段,那年月还是万分的艰难困苦,接近兽类,从挖出的40多具猿人化石中得知,他们的寿命都不长,有三分之一活不到14岁就去世。从龙骨山北坡的大岩洞到山顶洞,我们一步步沿着历史的脚迹上升,心情也在50万年间遨游。该回去了,该离开阴暗潮湿的山顶洞了,儿子最不安分,一路蹦蹦跳跳,仿古猿灵巧攀登。出洞时,他不是直立着走,而又像刚才在洞中爬坡时那样,嘴里衔着一卷象征现代文明的资料,双手像脚一样落地,在缓缓上升的坡面上爬行,最后跳上一块挡在洞口的巨石,吱吱叫着,半伏着向外窥视,活像古猿人。最神似的是,他将那件汗衫背心脱了下来,赤裸着上身,将背心紥在腰间当腰带,怕见光似的缩着身子。此时,我打开照相机,摄下了这模拟古猿人告别黑暗的一刹那。
我想,古猿人若是不向文明发展,就永远会停留在兽的阶段;如何用文明来推进人类发展,这便是人类告别山顶洞后一代代所执著追求的了!
作者简介:蔡庆生,中国作协会员,原浙江省台州文联常务副主席、台州作协主席。抗美援朝时有诗《送行》、《告诉我,来自祖国的风》发《人民日报》,后选入《1949一1979诗选》、《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新诗总系》、《初中音乐教材》等。作品获志愿军文学创作一等奖、浙江省作协优秀文学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