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打造现代化大港
“原有基础设施不变,还要实现自我突破,提升效率、运能和安全稳定性,是摆在我们运营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问题。”黄骅港务公司信息中心副经理刘华琳认为。
如何突破?“煤港人最了解煤港。”刘华琳表示,他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联合攻关,为煤港创新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我们组织基层技术力量,先后成立19个课题组进行专项研究,引入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进行联合攻关。”刘华琳介绍,最终他们成功攻破了取料机远程作业,这也为黄骅港智能化改造打开了希望之门。
“在完成堆料机改造基础之上,我们又实现了全部堆、取料机的智能化作业。”刘华琳说,智能化堆场在黄骅港成为现实。
创新为黄骅港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坚定了煤港人建设智慧港口的决心。
装船机自动化改造是全流程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全煤港最难的一个环节。“为突破航向偏差所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建设了5G专网、运用北斗定位系统、结合船舶数据库,应用了船舶位姿测量设备、语音装船终端设备。”刘华琳介绍。
为确保自动化作业的精准度和安全性,目前黄骅港建有3个北斗系统主基站,57套北斗导航移动站,涵盖公司40台单机设备,17套船舶位姿测量设备。在全流程自动化作业的支撑下,黄骅港开启了由智能港口向智慧港口迈进的新征程。
为破解“一煤独大”的港口格局,黄骅港完善了码头建设,拓展了货种货源渠道,新开内外贸及集装箱航线。“未来,我们将由单一的煤炭港口转型为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李洪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