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饶北-------那一片红色的热土
作者/张烈松
饶平县是中央红色苏区县,
饶北苏区,那一片红色热土!
时常,是我魂牵神觅的地方……
那里有太多的红色故事,
那里有一件件文物史迹,佐证着——
远古历史达今的辉煌!
那里一座座围楼圆屋,承载着客畲潮
奋进携手的沧桑,一代代人启山之蓝缕
穿越时空,不屈不挠!


一、
今年五一,正是客属大医回乡义诊的
——“第三次进山”!
一件件激动人心的故事,是那样的令人赞叹!
客属联谊会组织的回乡义诊一声召唤,
迅速集结起的是一大群旅外仁医,
爱乡为民,回报桑梓,不辞担当!
穗深佛莞汕潮,年逾耄耋的老院长来了,
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医科领军人物、
知名教授、专家、青年骨干医师来了……
党政领导亲莅看望,热心的志愿者义工来了!
外内妇儿骨泌,各路医家技湛一方!
骨科大咖还带来了“国医大讲堂”,
把“肌骨同治”非遗中医研究成果奉献!
“健康中国”——让医疗资源成果惠及城乡,
为老区人民把“大健康”福音播洒!
医者仁心,不畏辛劳,为着病患!
又一件令人感怀的故事涌上心房:
义诊时有位客籍穗城儿科医师,
出发前家中两位幼子,中招流感
依然义无反顾,昼夜兼程
“千里饶乡”——
地铁、高铁,高速飞驰,一天往还!
诊室里那嘱意轻声的问询抚慰,
听诊器传进耳际的——
一声声细腻清晣的心音脉动…
有谁知晓,此刻她穗城发热的幼子,
却,只有爸爸倾心照护身边!?
29位仁医,不畏辛劳,足迹奔及
——新丰、上饶、饶洋、建饶…
问询、检查、处方、指导诊疗,建立联系,
一句句地道亲切的客家乡音暖心话语,
正缓解着那2000多人次受诊患者乡亲
缺医急盼治疗的心焦!


二、
饶北苏区,那一片红色热土!
时常,是我魂牵神觅的地方……
全德学校厅堂里那一组神情凝重的塑像,
艺术再现当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
塵战三河埧,阻击敌顽撤离至茂芝,
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制定出——
“穿山西进,直奔湘南”之历史永恒瞬间!
全德学校小院向天处那小小古井,
见证着南昌起义军驻扎茂芝时的险况,
古井那块块卵石垒砌之坚毅围栏,
分明召示着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信仰就是源泉,党旗就是前进方向!
朱德、全德!全德、朱德!
历史之足印在这里深深烙下,
南昌起军义师那历经艰险,
力挽狂浪,团结向前,革命到底之撼天壮志!
一幕幕深刻地铭印在苏区人民的心底里!
苏区人民认定:起义军就是拯救穷人的队伍,
在党的领导下,鱼水情深,作战并肩……
攻县城、护伤员、送枪支,
为保存革命种子何惧牺牲流血?
坚定信心,团结奋斗,革命到底!
那铿锵话语,震撼人心的一幕幕,
出现在茂芝古镇的多个角落,
震响在闽粤交界麒麟岭的山崖古柏下!
融入一代代苏区人滚烫的血液之中!
没有茂芝会议,保存革命种子,
就没有朱毛两支起义部队的井冈山会师!
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建立根据地,
实行红色割剧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启!
“茂芝会议”,历史永恒;精神永在,旗帜永辉!


三、
饶北苏区,那一片红色热土!
时常,是我魂牵神觅的地方……
润丰楼、泰华楼、磐石楼……
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
饶平四中那八十余年的建校史,
彰扬着饶客潮畲一代代人民崇文重教
——古风悠然,不懈追寻,文明足履!
客属联谊,客潮一家,畲客融汇,
润丰、泰华、磐石,座座围屋,同心圆成!
为着家乡,为着国家,向往未来,追觅幸福!
创新明天,同心同德,围屋作证,奋进向前!
饶平客属医疗队回乡义诊,
饶北客属联谊奖教奖学基金会,
义诊为民,回报桑梓;
奖教奖学,育才培英!
“义诊“与“助学”,双轮驱动,比翼齐飞!
欣然铸成饶平客属联谊,各界爱心人士
倾力回报家乡之两个金光闪烁的“品牌”!
力办实事,齐心协力,内外携手,有口皆碑。
饶乡有你,客属荣光!客属有你,桑梓福泽!社会有你,乡村见秀!家国有你,代见辉煌!
(古楼临风/2023.5、14写于广州)









张烈松(微信:古楼临风),潮州饶平人,1951年11月生。长年从事宣传新闻工作,原为潮州日报理论部主任,编辑、记者。现为南方红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喜爱文字写作及文学创作,乐群崇义,秉持社会责任感及人文情怀,弘扬正能量及优秀传统文化,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省市报刋发表一批作品。退休后常年旅穗,达观向上,勉力作为,常有新作见诸报刋及网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