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爱上秦皇岛”专题连载(第82集):
《爱上秦皇岛》
(摘录第82篇)
沧海桑田 探索发现
——地质旅游专项(1)
主播:梦 雨
(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独特的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客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便是地质旅游资源。
秦皇岛市是一个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其山海关区老龙头景区内石碑上镌刻的四个大字准确概括了秦皇岛一带的地形地貌特征:天开海岳。秦皇岛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一片山海相连、山海相依的土地。它拥有山地和海滨两种不同的地质地貌景观。同时,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形成了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冲积平原区——沿海区逐级下降的阶梯地势。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和抚宁区、卢龙县的北部,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海拔1846米)、祖山(海拔1424米)等。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500至1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市区北部和抚宁区、卢龙县和昌黎县的南部。本区还分布着抚宁、燕河营、柳江三处较大的盆地。冲积平原区主要在海拔20米以下的区域,分布在市区、抚宁区和昌黎县的南部。沿海地带主要分布在四个城市区和北戴河新区沿海。四个城市区,即北戴河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和抚宁区,其沿海地带位于燕山东端,是一条非常狭窄的、由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形成的剥蚀平原。这个剥蚀平原,西北侧为山,东南侧为海,由山海之间向东北方向延伸,经过辽宁绥中、兴城、葫芦岛,直至锦州,是自古以来连接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通道,因位于辽河以西,史称“辽西走廊”。秦皇岛市地貌类型种类繁多,是地球上各种地貌形态的集大成者。这里,既有常见的山地、河流、盆地、湖泊、平原景观,更有罕见的古火山、古冰川留下的遗迹,以及飞流直下的瀑布群、蕴藏珍贵化石的地下溶洞等岩溶地貌、依然处在运动状态的现代沙漠地貌和千姿百态的海滨地貌。
(柳江盆地)
秦皇岛还是天然的地学博物馆,首推当是柳江盆地。柳江盆地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15千米,在这弹丸之地,却“五代同堂”——囊括了25亿年以来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遗迹,地层完整,化石众多,岩石矿物应有尽有,地质构造形态多种多样,被地质学界誉为“地质百科全书”“天然的地学博物馆”。1869年,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先驱者来到柳江盆地进行地质地理考察;192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6名师生开始到柳江盆地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现在,每年有80多所大专院校、15000名左右的地质、地理专业和园林、中医药专业,以及美术专业的师生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和野外教学实习。柳江盆地是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地质、地理工作者的摇篮。
柳江盆地是一处集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多样性于一体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地质遗迹区,备受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1999年5月设立了柳江盆地地质遗迹保护区。2002年,柳江盆地与其周边的长寿山、祖山等合在一起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为开展地质旅游打下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在游览观赏的同时,还可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和学术考察。秦皇岛以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展地质旅游相关活动,打造地质旅游胜地,为秦皇岛市旅游业注入新的内涵。
根据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将秦皇岛地质旅游资源分为如下几类: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变质岩地貌旅游资源、火山岩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旅游资源、海岸地貌旅游资源、河口及湿地地貌旅游资源、基础地质旅游资源、水体地质旅游资源等。
城市之光书店推荐提供用书
主播:王桂荣, 网名 梦雨 。秦皇岛开发区供电公司退休 。喜欢在读书和朗诵过程中,提升自己,享受品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