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代银、黄筱龙以精神共鸣的诗学张力
抒写出《真心英雄》的伟大传奇
作者:三道快枪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岀——这是中央首长说的话,也是国家政府在国家勋章荣誉称号仪式上对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伟大号召!
诗歌的终极价值是什么?诗歌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在阅读了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时,深感贵州诗人紧跟时代步伐,以一首长诗来颂扬“真心英雄”王明礼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也正是《真心英雄》诗史般的伟大抒情与歌颂将揭开一位英雄王明礼的神秘面纱。当姜代银最终把目光定格到书名《真心英雄》时,他说:“我可以自豪的说,是新时代的真心英雄给了我们坚持创作的力量源泉,我感觉我们有这个使命,用诗歌把英雄的故事传颂,让当下乌烟瘴气的诗坛了解英雄,走近英雄,从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和民族信仰。”
“我们以诗的名义致敬、感恩,向着那些已经前行的人们,是他们在艰难的、困苦的、而且是漫长岁月里,为着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为我们留下敲响大地和心灵的沉重足音。”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如是说。
那么,《真心英雄》何以为我们留下敲响大地和心灵的沉重足音?他们又何以为着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成为诗人笔下的“真心英雄”?《真心英雄》从开篇起,至结尾的余音,诗人灌注的是王明礼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也是诗人自觉地把创作的焦点同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有梦想的人/不一定是英雄/但英雄一定有梦想”的题眼上。
《真心英雄》的伟大诗史以王明礼英雄为歌颂基础,被神话化的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被震撼,常常热泪盈眶,无法自已。重要的是《真心英雄》朴实无华的语言魅力,诗学诗化的审美张力,并不是以档案罗列式或新闻纪实性的写作方法,而是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精神共鸣的诗学张力抒写出“把梦想变成理想/把理想当成指路明灯/一路朝着目标前进/为人民谋利益/不畏惧路途坎坷和艰辛/不计较途中流过多少汗水/更不惧怕流血或牺牲的人/方可成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经狂风暴雨洗涤过/经战火硝烟熔炼过/战场上不顾自身安危/舍身抢救战友生命/诠释人生活着的意义”(摘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序篇)
诗人把《真心英雄》的“梦想变成理想/把理想当成指路明灯/一路朝着目标前进/为人民谋利益/不畏惧路途坎坷和艰辛/不计较途中流过多少汗水/更不惧怕流血或牺牲的人/方可成为真正的英雄……”这一大美、高洁、典雅的新时代英雄伴随着诗化乐章进行的是英勇的奋斗,舍生忘死的不断前进,硝烟和呐喊的血与肉,都是钢的硬度,铁的元素,以及英雄的信念、梦想、意志和誓言与祖国共存,与真心共存……统统显示了这个时代本身的伟大,以及英雄本人的传奇性伟大。但作为诗人的触角则是以时空转换的方式,将真心英雄置身在崎岖蜿蜒的道路上,以丰富而夸张的抒情手法,叠化出英雄史诗的不朽传奇。而体现在主人公精神上的往往是一个实与虚的世界,展现出另外一种高远格调的“大公无私的伟大胸怀/在万家山上默默无闻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的本心不是图名/但他这个发光的金子/最终还是被社会知道了/被岁月承认了/被人民歌颂了/被领导表扬了/从县领导市领导省领导/直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来之不易的殊荣/是对英雄一心为民/身残志坚不畏艰难/无比高尚之奉献精神/给予的高度肯定/他就是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大英雄/贵州省思南县的王明礼同志/是本书真心英雄书写/平凡而伟大的主人公。”(摘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
《真心英雄》通过诗人的淋漓抒情,在长诗中呈现出一寸山河一寸血性的“长征”。与其说《真心英雄》是抒情的,还不如说是在叙事中把王明礼的新的“长征”发掘出某些被遗忘的细节,并由此形成一根红线贯穿其中的珠玉,也正是这样的“珠玉”成就了足以大歌大颂葆有的诗学魅力,并且作为当代英雄给予己身巨大的隐喻,从平凡辩证中超脱,也从巨大的隐喻中紧紧抓住英雄诗史的诗学翅膀,硬是特赐一方“道场”,净化心灵,示为净土的“英雄王明礼的诞生地”后,诗人撤掉隐喻,另辟蹊径,却不是穿越,而是拟化“英雄王明礼的父亲母亲”,向前再铺垫那些——倔强,惊醒,长大了就一定很不简单。诗人用“懂事的孩子”探路,把诗学命题极富创见的“光明与希望并行”,恐怕只有置身于新的英雄诗学境域中才能获得更为清醒的反思和更为清晰认识“人生的前途与光明/全靠自己用心寻找/人们一定要虚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无论老少/智者就在我们身边/有时一句平常的话语/出自别人瞧不起的那个人/只要你能真心对待/仔细品尝/往往就会给你带来希望/为你的人生带来光明/王明礼的人生就是这样改变的”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王明礼的人生在很大程度将取决于新英雄诗学所构建的崇高与伟大。

长诗《真心英雄》之所以能够以她的崇高与伟大征服于读者,还在于作者写下了这些诗句时,饱含着深厚情感的思考与历史的普遍性关联,并以此来回应这一英雄诗学的审美主张,以及以此审美主张之间有着差异和相异性,在具体的诗歌形式判定和历史语境的理解也都互有共情,并且它们都属于“英雄诗学”这一更广泛范畴的楚之骚,汉之赋,以及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所谓一代文学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与历史精心催化的结果,并经过反复锤炼,才呈现出英雄的转折,光荣参军。王明礼属于勇者,他毅然决然抓住了人生的第一个机会。先训练好自己,再训练别人。正如诗人将现实中的万事万物召唤在一个英雄的场域,并在一种新的诗学语境下重新组合的境界之高取决于诗人的生命气象,并非一种语言游戏,而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修辞立其诚”让文本本身能抵达何种高度,则取决于诗人在多大程度上几近于“英雄诗学”诗化后的语言形式中,获得某种契机下重新显现的“荣誉可不是天降奇哉”,它主要是彰显在保家卫国“战斗像火山喷发一样突然”——胆子是吓出来的/时间一久/看见身边的战友被炸飞/年轻的生命被战火硝烟的血盆大口活活吞下/为战友复仇之心油然而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不怕亏的豪情壮志占据了所有死神的威吓/于是愤怒来了/年轻的激情来了/大威的革命精神蹦了出来/复仇的心潮如海浪般汹涌/前仆后继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青春在呼唤/激情在燃烧/死神滚蛋/愤怒的吼喊声地动山摇∥残酷无法形容,千百倍的残酷残忍/惨无人道所有凄惨的字眼用上/也无法代替秒秒钟就殒命的微笑与坚强(摘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第6章)
只要是用新诗写作,传统文学的行文、辞藻、典故、布局与大开大合等因素便会不断塑造现代文学诗学的修辞难度,尽管作者把这些“修辞难度”呈现出语句更富跳跃感、隐喻感的陌生感受,也偏偏是这样的“陌生感受”让我们走近了“为救战友王明礼的腿被炸飞”的英雄真相,使得诗意的落点越来越有诗人自己的匠心良苦,提供了层次更为丰富的《真心英雄》,而因真诚真心的诗学彰显而演绎出“疼痛伴随王明礼乘上‘乌鸦车’”:命悬一线的20岁/几次差点放弃生存欲望/真的不想活了/那种钻心的疼/仿佛饿虎撕咬雄狮啃吃/分分钟就要吃完鲜嫩的肉身。
姜代银、黄筱龙以一种修辞破碎的方式,让诗学审美激荡出一个英雄的意义空间,昭示出一种原本的“临时战地医院,锯腿如锯木头”,把生命的创造让读者拥有某种类似青铜般的感受,自然铸造出“疼痛仍在延伸”的英雄诗史,使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一种超验的诗意来重建《真心英雄》的血性本真。
诗人在长诗走进高潮时,也凸显了“王明礼脱胎换骨的地方”,以及“思南县总工会收发室,王明礼意志力的新起点”,在这种极具张力的语言中被重塑了《真心英雄》“脱贫攻坚,开荒种茶”的阐释对象,尤其是强调“万家山上/红旗迎风飘扬/那些黄褐色的泥土散发出芳香的气息/昔日军营男子汉/今朝扶贫好儿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起/已经嵌入这群退役军人的血液/为了乡亲们能脱贫致富/你们风雨兼程/为了相亲的钱包露出微笑/你们砥砺前行/万家山成了王明礼和尖刀班/新的阵地新的前沿”。(摘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第9章)
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主体始终处于一场特别的“长征”中:跨越时空绿色追梦/不变的是拳拳爱国之心∥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山就是你们的战场/阳光洒在茶叶上/雨露拱进茶根里/踩着清新的泥土,重复着每天劳动者的光辉形象。所有个体都在动态中确认着自己存在的“铁汉柔情,一片丹心”:你义无反顾选择了我/从思南姑娘到最美军嫂/一个英雄的背后/离不开默默付出的女人/你不嫌弃我是伤残人/不嫌弃我是农村人/大华 你轻轻的话语/你甜蜜的语言/是思南上空最动听的乐音。(摘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第11章)
《真心英雄》捕捉奇特的甜蜜语调,在“英雄无悔,至高荣誉”中为追求现在时的直观美学效应,作者习惯于构筑现场感较强的戏剧化场景,其中包含非陈述性言说和超压缩隐喻性质的现实层面场景巨大的“军人血性”:血性是军人的脊梁/血性是胜利的刀锋/独腿英雄王明礼面对血与火的考验毫不退缩/面对生与死的较量毫不畏惧/在枪林弹雨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彰显革命军人的血性。借此,诗人完成了对泛滥抒情克制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工会好干部王明礼的“此在”诗化于“两个战场”的排列组合中,因主客体同构而显出元诗意味的不断引领,并从“有一个字叫实”中转向了想象的领域,用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方式来呈现:让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是王明礼的心愿/王明礼13年坚持做一件事/脚踏实地 落地生根/如今的万家山/一幅满山茶园的秀美画卷/以品茗香 尽赏茶乡滋味。(摘姜代银、黄筱龙的长诗《真心英雄》第14章)
纵观《真心英雄》的伟大诗史,诗人以观察者的角度与他们歌颂的对象自然形成了一种视觉想象的他者视角,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用肉眼去感知“看”那个它可以通达的存在者本身无所掩饰地本真英雄,它主要呈现为主客体之间空间与距离拉近的镜像来关照,来让“真心英雄”王明礼展示自我,认识自我,保持自我最重要构成的英雄传奇,将这一英雄诗史升华为一首主旋律的经典作品,恰到好处的做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大视角,与大诗史的崇高颂扬。整部长诗结构严谨,内容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先锋性、史诗性、抒情性和写实性为一体的特点。在文字艺术的处理上凸显出质朴、深沉、内敛、晓畅、克制,却又能打动人心。这样的英雄诗史是近年来难得的长诗佳作。(4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