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后人留下什么
作者:剪烛西窗

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啊,
很少含着金钥匙出生,
经济相对稳定,
已经是上天的厚爱了,
大部分人一生在求着生存,
当从求生存终于到
如何生活的更美好时,
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已经是爷爷奶奶了,
没了睿智的头脑,
没了灵活的腿脚。
回顾匆匆走过的岁月,
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
惊厥自己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一般人如《战国策》中所云: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我认为此话从多方面阐述了
父母爱子之情之切。
首先大多数家长
从生存方面考虑,
为子孙后代奋斗一生,
这和中国人的思想传统有关,
老一代为了年轻一代,
年轻一代又为了下一代,
周而复始,
巡返往复。
这就是让我们不仅
要给他们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
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勤俭持家,
勤是一生的本,
俭是一生之律。
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的智者先人,
认为给子孙留下最宝贵的
还是精神财富,
那就是良好的家教家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不能忘了“让他三尺又何妨”
的礼让谦和。
更不能忘了“读书正业,
孝慈仁爱,非义不取,
为正清廉”的人格魅力!
我们都懂得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良好的家教家风
才是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
是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
家教体现着家人的素质,
家风左右着家人的福德薄厚。

总而言之,
我们给后人
要留下高尚的品格,
勤俭持家,
更重要是
给他们留下宝贵的
精神财富,
传承优良家风家教,
点亮人生路上的那盏明灯,
世代延续,
厚重积淀,
绵延悠长。

作者简介
剪烛西窗,笔名温婉枚,天津宝坻人,现居河北唐山,从小喜欢绘画,从师日月斋主侯志明先生一级画家为师,与画家妙文居士李爱文先生为挚友,喜欢象棋,从师天津棋界9级大师象棋王子为师。喜欢文学,酷爱写作,早年作品有《老街琐忆》《海滩》《忘却》等,后弃笔从商30年,现网络写作与制作底板。作品有《跋涉》《独舞》《陪伴》三部曲,《我终于听到了海的声音》《迟到的爱》《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