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文化名人之十一:
潜心高雅入丹青
——走近画家孟庆源作者/宋今声
作者和孟庆源先生在一起
一九五五年五月四日,孟庆源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6岁随父母迁徙到吉林省双辽县郑家屯镇。儿时的孟庆源天资聪颖,上学以后,各项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几名,在完成各项功课的同时,显现出对绘画的喜爱,美术课自然全班出类拔萃。
孟庆源小学毕业以后,彩色颜料和各种画笔,伴随他走进了中学校门。初中时代,他有幸跟随著名画家邓真老师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对他日后倾心于美术影响很大。
1974年,19岁的孟庆源中学毕业以后,下乡到双辽县那木斯蒙古族自治乡景岗村集体户。下乡到农村去之前,他把各种国画学习资料和笔墨纸砚准备齐全,一并带上。在集体户里,他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研习国画艺术上。
在下乡务农其间,孟庆源在广袤的东北农村的土地上,一边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研习绘画知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农村自然景色写生素材,为日后文学创作和美术创作铺垫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书画同源”,文图一体,在学习国画的同时,孟庆源坚持写日记,书写人生感悟,记录生活见识,成为集体户有名的“才子”。
1975年10月,孟庆源参加了双辽县“五七大学”文学创作班。在五七大学期间,他不但系统地学习了各种文学创作基础知识,还结识了双辽许多文学爱好者,后来一直到现在,他们不但成为双辽的文坛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文友。
1979年,孟庆源回城到郑家屯火车站当了一名装卸工。在装卸队里,他经历了终生难忘的艰苦经历,装卸货运列车,什么货物都扛过,沉重的钢材和砖石、呛人的石灰和化肥,举凡各种“进出口”的生产物资、生活用品,他都装卸过。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对生活的内涵得到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他后来文学和美术创作获得了大量的真实生活积累和文化修养。从那时开始,他利用自己多年所学和生活感悟,开始了业余文学创作。尽管劳动强度大,苦累交加,但是,孟庆源仍然坚持学习国画与文学创作。 孟庆源擅长美术和文学创作,成为“郑铁分局”文化名人。1984年,郑铁分局为了加强路局文化建设,孟庆源被破格调入沈阳铁路局郑家屯俱乐部工作,专业从事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温馨安静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孟庆源带来了优越的书画与文学创作环境。在此期间,辽宁省作协为他创造了许多学习深造机会,先后参加过美术创作杭州班、赤峰研讨班、美术创作沈阳班。在沈阳美术创作班上,他的绘画作品得到了我国著名画家王盛烈老师悉心点评。 在此后六年的时间里,孟庆源先后在省内外各种报刊和企业简报发表文学作品40余篇,美术作品30余幅,综合类艺术作品5组。摄影小说《还我一个新娃娃》获企业文化创新奖。1984年他的国画作品《风雪寻路人》在沈阳铁路局职工书法摄影美术展览上获二等奖;国画作品《山河颂》参加全国武装部系统展览获三等奖。他所创作的小戏《路是宽的》,获得了辽宁省小戏创作一等奖。
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1985年孟庆源自费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系统地接触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得到了我国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老师的指点,并师从王警钟、高盛连、邓维新等国内知名画家,深入研习中国画,汲取方家真谛,涉猎名流秘籍。
经过多年的博采众长、研习实践,孟庆源的国画创作日臻成熟,成为双辽市知名山水画家。现在,孟庆源临台提笔,信手拈来,眼观心想,须臾之间,即可成为一幅水墨丹青。他的国画作品独具风格,人物画笔法传统洗练,线条浓淡清晰;粗放而不失细腻,古朴中富含典雅,山水画作品构图精巧,笔墨泼辣,画风清新,传统功力深厚。
1990年,由于铁路改制,他离开了自己工作多年的铁路俱乐部,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在经商期间,先后从事广告创意、环艺设计等。利用十几年时间经商积累下来的财富,曾经六下江南,三上黄山,两下桂林,登峨眉,游巴蜀;游历期间,每到一地,他都如饥似渴地摄影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美术创作素材。
孟庆源美术作品独具风格,其国画小品《琴棋书画》,笔法传统洗练,线条浓淡清晰;粗放而不失细腻,古朴中富含典雅,他的国画作品多次被当地报刊采用,受到同好者好评。很多作品被民间爱好者作为厅堂挂画、书房饰图和收藏品
就在孟庆源将要在美术创作道路上展翅飞跃的时候,2007年他的爱人田秀芹突发脑溢血病倒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他毅然担负起照顾爱人的重担。在照顾病人期间,为了填补家用,他一边照顾病人,一边为几家企业做文化顾问,先后担任中国永超集团、吉视传媒和关东源酒业文化顾问。2013年他辞去所有企业聘用,专心埋头自己的美术创作。 今年春天,瘫痪在床16年的老伴儿田秀琴病故,孟庆源“如释重负”,可以“轻装上阵”了。现在,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国画创作,清晨头件事,摊开云肪,临台提笔,濡染灵沼旖旎,泼洒神驰秀丽。
2023年5月12日宋今声:
现为双辽市玻璃山镇关工委副主任,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吉林日报》《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已经出版《增年录》、《百赋集》等个人文集四种。创作经历和收获,2014年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另有多篇文章发表《辽河之水》。编辑制作/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