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时光慢些走
一一献给母亲节
作者:徐一民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最小“国”,在这个国度里充满融融的爱!夫妻双方是构成家的基础,父亲是挺拔的脊梁,母亲宛如持家的金箍。一根梁遮挡风雨,挑起希翼;一道箍把孩子圈成亮点,陪伴着岁月,用柴米油盐酿制家的温馨。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家有母亲便有安全感,因为母亲的怀抱,承载着天下所有儿女们的梦想,这便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母爱。
有一位母亲,曾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城市投奔丈夫,因为丈夫在城里打工多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母亲是农民,固有的勤俭观念使她在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上都非常注重。这体现出父辈们辛劳,遗传生活上节约习惯,镌刻在生活纹理的细节中。她不到天黑绝不会点灯;她很少使用家用电器,洗衣服都是手洗,除非洗被子用洗衣机;她还把洗衣服剩下的水和洗脸水都存在好几个大桶里,留着冲厕所用;旧衣服、旧鞋子也舍不得扔,都一件一件洗干净,叠好收起来,把家里变成一个大仓库……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什么叫低碳,但是她多年来养成的节约习惯,却让她自觉过着朴实的生活。
母亲穿的衣服还是农村里土里土气样子,逢年过节也舍不得买件新衣服。六十岁那年,儿女给她买一件波司登鸭绒服,她一看要很多钱,一定要女儿退掉,说她棉袄好几件,还是棉花绒的穿着暖和。给她买盒装内衣内裤,她说地滩上便宜得很,请女儿不要考虑她的穿戴,吃饱了穿暖和就行。天底下母亲都是一样的心思,心里想的全是怎样让孩子们过得好,却常把自己给忘了。节俭已成了她的习惯,变成了她性格的一部分,无法改掉。在她的思维里奢华是一种罪过,日子过得富足就够了。
去年的一天,女儿微信来了一条语音,点开一看,是母亲的语音,那个高兴劲儿,就像是饥饿的孩子被香喷喷的面包绊倒,恨不得一下子扑在妈妈的怀里!这些年母亲也有些变化,虽然来城里十几年乡音未改,但也会用支付宝买菜,融入城市生活,原先许多看不惯的事也慢慢释然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也给老年人带来难题。例如:用现金支付,小店有时找不开零钱,摆地滩的都要刷卡。生活的历练带给母亲坚韧和顽强。要学会智能手机,才会享受生活的愉快。
有一超市刚刚开业,女儿约母亲去逛逛超市,发现母亲头发梳得整齐,腰板挺直,脸上的皮肤滋润,颧骨两侧飞扬着一层淡淡的红晕,目光炯炯有神。女儿诧异地看着母亲,说:“妈,您今天很精神呢!为啥这样高兴?”母亲诙谐地说:“和小棉袄在一起逛街心里暖和,到时也给你爸买几件新衣。”
立夏那天,农村习俗要吊夏,就是老式钩秤,人将手拽着称重量,叫做称掉身体的坏毛病。超市只有磅称,女儿给母亲拉上一称,比往年重了十斤。圆脸下长成了双下巴,抚平额头几道皱纹。豁达的心情,才容易转变观念,时与念的重复交替是灵与智的成长。母亲啊!您是低垂的五谷,您是河岸上绿柳依依。让太阳为母亲奏乐,让轻风为妈妈伴舞,让女儿用最真情的爱,最真情的孝奉献给您——我的妈妈!时光啊您慢些走,让天下母亲们慢慢变老,让母亲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