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学生—邱慧玲》
作者:王友莲
汪曾祺说:人生一定要爱好点什么,恰是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我爱写作,2022年我有16篇文章在报纸上刋出,网络平台也发表了多篇文章。
一个耄耋老人,文章连连见报,为什么?饮水思源,原因之一是邱慧玲在使用手机上给我的可贵帮助。
初始,我先在原稿纸上写作,修改后,在手机上打字或拼音发稿。完成一两千字的短文,头昏脑胀,紧张、疲惫。

我向邱慧玲诉说苦衷,她说:“老师,你再写稿,我帮你打字,我打的快。”好哇!此后我把新文一笔一划的,工工整整的抄写在原稿纸上,一页一页拍照,发给邱慧玲。她很迅速的打好稿返给我。 一次,我问她:“你打字那么快,有诀吗?”她说:“老师,你也可以提高打字速度,我教你好吗?”我求之不得。于是,她发一张张截图,加上一段段文字说明。我按图索骥,先找到自己的微信栏,按下面的十字,出现了语音输入,开始朗读文章,读毕,按发送,再按收藏,接着按编辑内容,修改。没用半个小时,成功了!喜悦跳上心头,跃上眉梢。从此,我可以快速的在手机上写文章了。从前,邱慧玲是我的拐杖,如今,我可以抛开拐杖,在写作的路上扬鞭策马了。由衷的感谢邱慧玲指点迷津。梁启超说:片言之赐,皆事师也。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邱慧玲是我的老师,不差分毫。
邱慧玲自诩是我的“秘书”凡是我新完成的文章,都发给她收藏到QQ里,我也收藏。一次,我莫名其妙地丢失了许多文章,图片,顿时懊恼,痛惜一起涌上心头。我想起了邱慧玲。她说“老师,别急!你需要哪篇文章?哪张照片我随时可以调出,一点不麻烦。”真好!她的QQ是我的保险箱。我感谢她,她调侃地说“老师,我是你的“秘书”合格不?”我也回她“你是恪尽职守的秘书,不过我可不发给你工资啊!”

邱慧玲是我的亲学生,1965年她读初二,是呼兰一中67班学生。我教她语文。她聪明好学,尤喜文学,愿意听我的课。我也很欣赏他她,文革停课后,我与她失联了。30多年后,67班学生重聚,与她重逢,多年来我们过从甚密。那一年,我12胸椎骨折。她从北京寄来三大桶高级蛋白粉,叮嘱我多吃蛋白粉有助于骨伤痊愈。那一年,他回东北,为我准备一大袋稻香村点心,从北京带到大庆,又从大庆拎到哈尔滨,让我品尝享受。那一年,她乘火车一夜不眠,专程来哈市,为我庆祝80岁生日带来北京烤鸭,赠给我手镯等饰品。生日宴会上,67班合唱,邱慧玲作词,刘立维谱曲的《爱在心中》这是为我庆生专门创作的…你是我心中最美的花,出水芙蓉映日红~深情的歌儿唱给你听~对你的爱永远在心中。这是邱慧玲和67班同学发自肺腑的对我的爱的倾诉。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又一次感到这师生情的赤诚热烈。
邱慧玲喜欢写诗。投桃报李,我把她写的诗《遥远的伊利》推荐给《老年日报》晨读时间播出。好评如潮,扩大她的影响度,增加读者群。她也学写散文,我帮她反复修改。我还把经典短文发给她,也寄给她古诗文集之类的文章,提高她的阅读写作能力。
天上最美的是彩虹,人间最美的是圣洁的师生情。如今,我们都在走向衰老,但我们的师生情老而弥笃,好似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常绿不衰!


【作者简介】王友莲,笔名,网名斯潜。女。1937年生,汉族,哈尔滨市人。高级教师。哈尔滨市作协会员。萧乡文学社会员。冰城文学艺术交流社社员。1958年于黑龙江省师专中文系毕业。1967哈尔滨师大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先后在呼兰,哈市铁一中(黑龙江实验中学)任语文教师。教研组长。自1989年始,在《黑龙江日报》,《新晚报》,《生活报》,《老年日报》,《铁道报》,《老年学习生活》《退休生活》等十余种报纸,杂志上发表70余篇散文。在《名汇》,《散文百家》发表诗歌。曾获哈铁分局国庆五十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获第二届萧红杯优秀散文奖。多首诗歌被《老年日报》在晨读节目中配音朗诵。2012年加入哈尔滨市作协。

【朗诵者简介】宋颖:(慧颖)哈尔滨弦歌地朗诵艺术团成员。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美好,用音乐妆点平淡的日子,用诵读陪伴生命的时光。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朗诵者简介】马泽江,企业退休技术干部,弦歌地朗诵艺术团成员,哈尔滨文政艺术团成员。喜欢朗诵和唱歌。用声音赞美伟大时代,赞美好生活。其中作品《诗意中国》在2021年11月在“致敬英雄——第五届华艺杯朗诵电视网络大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