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燕龙山
作者:绿水青山(苗族)
我有幸三次寻访燕龙山,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燕龙山,座落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黄都镇境内,海拔1200至1500多米,拥有万亩林海的国有林场。林场满目绿色,是富含高浓度负氧离子的天然氧吧,燕龙山夏季平均气温23度。近年来,燕龙山成为养生、休闲、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第一次访燕龙山,是1999年的夏天。当时我从西藏军区部队交流回务川自治县人武部工作。我作为军事科副连职中尉参谋,随时任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崔海滨上校、政工科科长申修榜少校下乡镇检查国防动员建设情况。我们从丰乐镇转战黄都镇,途中要翻越燕龙山。
山路弯弯,我们乘坐的北京牌吉普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那时的公路还是土石路,车在山中行,屁股后面一阵灰尘跟着跑。那次到燕龙山,对燕龙山的美景还没有来得及领略,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匆匆路过而已。虽说环境艰苦,但山里人始终保持着他们的朴实和勤劳。
第二次访燕龙山,是2022年的五一节。我和花溪区中医院著名中医人陈林医师、资深交警人伍刚先生、私营车主田仁全等驾车上燕龙山。过去进山的土石路如今全部改成了柏油路,我们在林海中走走停停,沿着山间小道拾级而上,聆听鸟语花香,淋浴天然氧吧,尽情享受燕龙山的自然风光。
据说燕龙山每年的庙会吸引了不少人,小小古刹,香火很旺。务川籍老作家涂文友老师有诗云:燕龙头枕岭葱茏,长夏游观景更雄;古寺残垣多伟柏,绿苔黄萼闹群峰;高苍层野观河半,清澈水泉储量丰;厚植生态徕游客,万古山川惠众农。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在燕龙山,我还听说了黄华跃一家三代植树护林的故事。燕龙山拥有今天的绿色资源,有无数人都默默地作出了贡献。
第三次访燕龙山,是今年五一节假期。应中医爱好者杨郁先生之邀,我第三次上燕龙山,同行的有资深仡佬族诗人姜代银老师、重庆来的王老师等。向导是同乡人肖婵女士,她曾任职燕龙山所在的黄都镇副镇长。她对燕龙山极其熟悉,也曾亲自组织参与燕龙村、大竹村打造推介燕龙山休闲避暑。我为这位精明能干、办事果断的乐居姑娘点个大大的赞。有她当向导,让我对燕龙山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家乡发展同在,溢满激情。
据了解燕龙村从2018年起,党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融合旅游发展,开启消夏避暑实体经济,开起了民宿、农家乐。这里以其良好的生态和凉爽的气候吸引了不少重庆、湖北、广东等外地游客。在发展避暑旅游业的同时,村民们还发展起了林下养殖。
这里的山在蓝天白云下,山峦叠翠,空气清新,养眼又养心。游客可亲自上山采摘野果野菜,体验农耕生活、田园乐趣。燕龙山看日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的水清又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高高的燕龙山上,有“天池”、“天然矿泉水”。喝上一口山间泉水,清清爽爽、冰冰凉凉,甜在心里。燕龙山矿泉水以其优质的水质畅销全县。
这里的石代表着喀斯特地貌,奇形怪状的山石,形态各异,宛若天神,让人遐想。
这里的树多以上世纪70年代人工种植的国有生态林为主,绿树成荫,绿意盎然,几棵古银杏树还成为网红打卡点。
进入燕龙山,仿佛进入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是钓鱼爱好者的逸境,这里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仙境,这里是骑行者的天堂。
燕龙村,人杰地灵,依托本地文化与生态禀赋,利用“盘歌”文化传播现代文明,建设美丽乡村。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当地老百姓凭借生态环境这个“幸福不动产”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过上了好日子,正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乡亲们把“生态饭”吃成了“旅游饭”,家家户户成为绿色发展的实践者。
在燕龙山,炊烟升起,牛羊成群。在燕龙山,灵山秀水,风光无限。在燕龙山,可看见太阳挂在树梢,可看见鱼儿露出肚白,可看见百合露出花尖。在燕龙山可以让你静下来,在燕龙山可以让你慢下来。
燕龙山拥有茂密的森林、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成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典范。
燕龙山,宛如人间仙境,一个去了就让你喜欢上的地方,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黄都镇境内还有大竹、沈家坝、七柱山、风动石等景区,这条天然的一日游线路定会让来燕龙山的游客不虚此行。
当我们一行告别燕龙山时,车载音乐响起了卓依婷的歌曲《明天会更好》,我们相信燕龙山的明天会更好,更期待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