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和尚捐给市文管所那座碑
文/杨乐生
又是梁和尚!翻开先贤毛西旁老先生所编《乐山历代文集》,书中详细记有此事。
事情是这样的:大佛街道鞍山村(变电站后边)村民吴树伦,家中藏有一石碑。碑长2米多点,宽约0.7米。碑文400多字,是清代乐山县正堂于同治五年(1866)十月二十七日谕示 。
其大意是: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麻浩口,每年虽遇洪水泛涨,但因有堵水台堵石缓冲,保护了焦赞、瓦厂两坝粮田数百亩不被水淹。凌云寺某僧人伙同郭寡妇,招揽石匠,在这里开凿石厂,取走石头,洪水畅通无阻,造成下坝成河,并且还损坏风水。前任县令曾布告明确禁止在该处开厂凿石。现据此精神,要求凌云寺附近居民、石匠等不得在此开厂凿石。如果需用石块,希望在他处打取。如有敢不遵者,一经查获或被告发,定将从严惩究,决不宽贷。
石碑由乡民沈德有、陈玉清、 杜元璋、杜芳林、 李玉宽、李永文、侯宗明、毛长清、 杜元贵、杜洪林、李玉廷、胡昭喜十二人自己掏腰包共同设立。
此碑原立于今麻浩东南公路通往乌尤山之桥头,后不知何故被吴树伦所获。1985年11月,梁炳尧老兄去吴家买花种,见吴欲用石碑垫猪圈。于是提出,愿用十块钱买下。当第二天拉着架架车去取碑时,吴翻悔嫌价低,几经讨价还价,后加了五块成交。

不久,经反复考虑,梁老兄还是决定将石碑捐与乐山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文管所为表示奖励,应梁之求,将镌有“东岩”二字一石碑酬谢。“东岩”二字是大和尚遍能于“甲子嘉平月题”,现仍存于篦子街北口公路边。
文管所文物专家黄学谦生前对保护碑评价极高:此碑是乐山历史上从未发现过的,对研究保护风景名胜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2023.5.11于府河边
(作者杨乐生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