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源往事
文/吴显荣
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一头牵着荷叶塘
一头连着八百米深处
黝黑叠深的坑道
子承父业
父亲老早就把我培养成能干活的好料
在矿区学堂
朗诵鲁迅的巜润土》
先生的桐木普通话
至今仍声声入耳
英文老师
也是
刚从"伦敦郊区″毕业
少年懵懵懂懂
青年空腹脑呆
壮年
接过父亲的岩尖
负担起家庭的重担
顶着太阳
三点成一线
驮着月亮
去看《刘三姐》
一毛钱的电影票
叨个馒头也要连看二场
巨源
给我留下了什么
青一色篮一色
穿件"的确良″
嘚瑟
汗水伴着泪水
煤的黝黑黑里还掺有血色
最怕听见矿难家属揪心的撕裂
原来
苦累
壮人精骨
原来苦难
成就了矿工顽强的性格
其实
简单就是一种幸福
其实
巨源注定是我
一生难忘的情结
父母的唠叨已融入血脉
兄妹的拥挤
牵挂着我的岁月
发小同窗
串烧着我生命的各个节点
每一次的重逢
一定会复活当年的欢畅
冬阳暖
人勤快
挖煤人上班二头黑
晒晒在巨源的生活吧
晴日一身灰
雨天二脚泥
无欲则安,山沟沟里
这一辈子
原以为是苦难难逃的岁月
兔年春早
美丽的少女虽有些姗姗来迟
但终将到达
回眸巨源
不似往日里那么喧闹
沥青的马路宽亮了
山更绿
水更清
人欢笑
暴 雨
文/吴显荣
暴雨
肆意地疯狂
鱼儿
被蛮流带进了厨房
汽车
泊在了都市的中央
高耸的大夏
紧闭着窗
停电
断水
乌云密布
张牙舞爪
涟涟混蚀的雨水
已漫浸到了二楼
张大娘颤颤地抱起床上的绵被
要把大厅的门堵上
"有人吗″?
电喇叭的声音
传的又远又亮
"咚咚咚″的敲门
促促仓仓
缓缓打开的大门
一个戴着大盖帽的年青人
一身滴着泥水
嵌上帽顶的国微
闪着金光
大娘,还来不及问候
一根绳子
己把她捆绑在
温漉漉桔黄色的衣背上
一双有力的双手
熟练地攀住了垂下的绳索
楼下
冲锋舟的螺旋桨
在"隆隆″声响
张大娘的双手牢牢地
紧抓着塑环扣
满脸的皱纹里
泪水交融
桔黄的色彩在向前移动
移动向前
涉过道道暗障
雨中仔桔黄色
又在寻找着
下一个温暖的等待
山里妹子 一 德香
文/吴显荣
小德香
襁褓中
母病重缠
扶养维艰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托给了一个远房戚家收养
小巧心灵的德香
上学
全班座在最尾端
放学
一对小小羊角瓣子
左右飞摆在田埂上
搁下书包
提上草匡匡
嗷嗷叫的小猪猪
饿的正慌
小小年纪
学会了烧火做饭
上山砍柴
还要洗衣纱桨
山里的夜
稍稍地暗得早些
梦里时分
小德香
不时地喊着娘呀娘
泪水又湿了枕头头
小德香
似长在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
清雅中
透着生命的坚强
养父
是一个地道的农户
也是远近闻名的猎手
深山里的野猪野兔
难逃他手起的猎枪响
收获的猎物
憨厚的养父
会挑上竹担担
踏上星光小道
去山外
换点盐米
添上新农具
扯上三尺花花布
啃着当干粮的红薯
一个劲地往大山里赶
点灯时刻
俭朴的养母
会温上一壶自酿的糯米红酒
呷上鲜美的第一口
满嘴香了小德香
山坳坳里
水清山秀
德香妹子
眉儿月弯
蛮腰齐发
如出水芙蓉般清亮
女大十八变
悸动的少女
常常会依在门前的一棵大樟树旁
眺望着村口那弯弯的小路
在十九岁的那一年
上门提亲的
差点
把门槛踩破
德香妹子心中的小九九呀
巳让村外一个退伍俊后生
装进了心房
驮上祝福
带上父母的叮嘱
那一年的冬季
武功山脚下的一农家小院
喜庆的红烛
点亮了洞房
山里妹子
勤劳俭朴
圈内猪儿壮
菜园绿油油
喜添千金
三年
花开二朵
多添了人丁
山里田少
手头有些紧张
夫唱妇和好商量
外面的世界会更精彩
挤上南下的火车
行囊简朴
土脸灰装
风云难测
一次矿难
夫君撇下娘仨
远去了孤寂的天堂
天塌
泪干
已身孕九月的德香
肝肠欲断
当仨小丫″呱呱″落地到这个世界上
三日里
不思茶饭的德香
在养父母的泪声中
是这条小生命
撑起了她一定要活下去的顽强
只要娘在
那怕
粥里多加一勺水
也不会让自已的心头肉肉
去煎熬生活的饥荒
仨小丫头还在待哺
德香
忍痛
把仨个女儿
托嘱给了老爸老娘
进城打拼
才有希望
繁华的都市
仰望着高楼大夏
着人有点头晕脑涨
任凭风吹雨打
为求女儿能上学
妈妈
一路陪伴
德香
在学校的食堂
干过勤杂
在保洁公司的十几年中
她的身影
常常出现在二个人的岗位上
德香
要让滚烫的汗水
去冲刷心中大多的凄凉
遥望星空
感恩年迈的父母
祈福上苍
佑护女儿们平安
思念的泪水
比萍水河还要长
山里妹子诚实
让窗明几亮的主家
点赞
满意又回頭
夏炎冬寒
风来雨往
在钟点工的路上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
还来不及捂热刚领到的工钱
一路小跑
邮局
就是信念的方向
又给山里的女儿
捎上一份求学的温暖
城市不夜的灯光
把身影拉得老长老长
树梢上的月亮是最好的陪伴
星星
在不停地泛巴着眼睛
好像又在问
大丫头高中的伙食费呢
二丫头的学杂钱
暑假期
顽皮的仨小丫丫
又会去门前的小河嘻水。
下河捕鱼捉小虾虾
回到栖身租住的小屋
借着微弱的灯光
墙壁上帖满了女儿们
张张大红的奖状
常常象按摩师一样
把一天的劳累驱赶
苦人家的孩子
从小
学会了更多的担当
大丫二丫
五年的大学生活
坚实着人生飞翔的翅膀
太阳
爬上了山岗
德香
刚刚捎去在上海二丫的嘱咐
转身
又收到杭州大丫头的问候
三小丫头
在浙江打工三年
再求学
如今
着一身白大挂
站在了天使的岗位上
德香
岁月的风霜
长长的秀发添了些些银丝
皱纹绞里已泻满了笑意
不经意间
还泛着久违的红光
点开手机
上海的小外甥
″外婆外婆”
嘟嘟着小嘴
还在微信中乐乐地抖
勤劳善良
天佑德香
去龙舞岭的红土地上一踏春
文/吳显荣
昭萍春色美,小桥流水有人家。五月一日,我们这些不老的青年,去上栗县赤山龙舞岭这片红色土地去踏春。
龙舞岭,那是在一九二七年的一个深秋日,毛委员带领秋收起义军从湖南浏阳文家市,途经芦溪一莲花,进军井岗山的笫一个宿营地。
毛委员高瞻远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气吞山河之势,将以″农村包围城市"实行武装割据之中国革命特色,在中国革命最黑暗的长夜里,独撑危局,铁肩使命。
那一夜,是特别的漫长。毛委员在这深山的一古寺里,挑灯夜思,彻夜难眠,烟,忽明忽暗,一根接着一根……
当破晓的曙光升上了对面的山岗,毛委员精神矍铄,意志坚定,鼓舞士气,满怀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前进方向。
″饮水不忘挖井人,时刻不忘毛委员”。让不老的″五四″青年,又一次不忘初心地踏上这片红色土地,去感悟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去感恩毛主席的似海恩情。
龙舞岭峰叠峰,翠竹弯腰迎客人。篮天下,白云间,在上午九时二十分,我们同学一行驱车来到山脚下,下车整点行装。只见黄先生紧锣密鼓地跨上远距焦的相机,又忙着摇控正缓缓上升起飞的(摄影)无人机。在老班长张卫萍的一声吆喝下,爬山,徒步开始。
跟踪的无人机镜头,记录着笑脸,刻读着欢言,让记忆立体着同学们又一次经典的时空。
山高坡陡,情长路长。因为,同学是你人生路上陪你流过泪,为你一路喝彩的见证人;大家在一起讲得最长的是童年趣事,说得最多的是祝福健康;脸上挂汗水,一路红歌又唱响。
徒步踏春昭萍好,发小同窗相聚欢。因为,同学是共一个时代在一起长大,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话不讲,无语不趣;夕阳路上长相远,就连晚上说梦话的味道也是一样一样的。
大家徒步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弯陡山路,又拾阶而上,眼看就快要到龙舞岭跌宕起伏不定的顶峰时,猛听见张女士一声″哎呦″,要不是随后的男生手明眼快,功夫几过得硬,一手拦腰撵住,张女士险些滚落山下去;原来,是张女士右脚险些踏空…好在,天佑吉人,有险无惊。
登上山顶眺望,西边是上栗山水风景,东边是一揽眼底尽收芦溪的田园风光。
上山鬼拖脚,下山脚打跪。中午时分,同学们在下山的半途中的一个″风雨″亭里,从背包上卸下自带的午餐,五颜六色,浑素搭配;都是自已亲手下厨的,一条龙似的摆上;大家象小时候过家家样,″叭叽,叭叽″地亲自吃的,调侃风趣:″同男同学在一起好耍,和女同学在一起有恰"自备饭菜,还"叽叽″叫地好上一口小酒;如同亲情大餐有嗞有味,诱人胃口大开。
时代在进步,一路见文明。只见郭女士只身弯腰把散落在地的米饭,着上餐巾纸,弯腰蹲下捡起…点点滴滴,同学自带上垃圾袋,不会乱扔一丝果皮,一个烟头,或一点点纸片片什么的。好习惯,高素质,同学过往犹如一股文明风;在环保面前,其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大写的人。
踏着毛委员当年秋收起义军的足迹,我们跟毛委员心连心永远在一起。歌声响亮,激情昂扬,鼓舞力量。龙舞岭,让初心不移的安源子弟,这江南煤都萍矿的老兵,歌唱着"五一"的赞歌,还有,曾经无悔的青春;祝不老青年,地老天长,快乐万岁!
万竹引清风,一亭观盛世。红土地上一山一水皆有情,再见吧,龙舞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