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议我族老谱之真伪》一文
在渝南黔北历史文化研讨会上公开发表
桐梓新站王氏
——驳斥《一段封尘八百年的西南抗蒙史》
2020年10月14日,第五届渝南黔北历史文化研讨会在重庆市綦江区召开,来自重庆、贵州等省市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南州,共商渝南黔北历史文化发掘整理保护利用。筆者应邀出席了会议。渝南黔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由遵义市和綦江区政协共同发起,吸引了渝南黔北毗邻县、市、区积极参与,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分别由遵义綦江两地轮流承办。此次会议以“合作、交流、发展”为主题,由政协重庆市綦江区委员会、政协遵义市委员会主办,重庆市綦江区文化旅游委、贵州省遵义市文体旅游局、重庆市綦江博物馆、贵州省遵义市博物馆承办,中国僚学研究中心、贵州省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重庆市綦江区文博学会协办。来自北京、广东、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及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师院、中南大学、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印发了《第五届渝南黔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论文涵盖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国建设研究,古盐道文化研究,僚人文化研究以及其他研究论文共六十余篇,由王永志及筆者署名的《雏议我族老谱之真伪》一文收入其中,《论文集》主编周铃同志(綦江博物馆馆长)对我等实事求是甄别老谱,去伪存真表示赞许,同时筆者赠送一册《新四谱》给綦江博物馆。在小组讨论会上,筆者发言重申了,流传于渝南黔北两百多年,涉及数十万人的王姓“老八房”传承是一个大骗局,我黔北三元王氏于2015年发现的《尚谱》(现收藏于播州区(前遵义县)尚稽镇王云举家中,于乾嘉(1753-1807)年间,由“谱师”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道具”。)是无可辨驳的证据,我们将于近年公开发行《揭密“西南老八房”之迷》一书,希望有关专家,特别涉及王姓宗支学者,关心关注此事。还值得通报的是,一篇署名为袁志(据传为遵义县(今播州区)鸭溪镇某学校青年教师。)的《一段尘封800年的西南抗蒙史——南宋袁世明入蜀平南考证》也同时收入《论文集》中,袁志没有到会,但他做梦也未料到,我族《雏议》一文同时刊出,狠准地给了他一记清脆的耳光,现将其主要谬误驳斥如下:《考证》诈称:“在桐梓有名的柜岩,还有当时的平南军副帅王元开的《卜宅柜岩》诗:“隶籍长安袭旧员,二陵风雨出秦川。徂征西蜀辞家国,扫荡南平入远天。险涉蚕丛山粉黛,夷临竹节水潺湲。漫云卜吉钟灵秀,欲报君恩望后贤。”其中“徂征西蜀辞家国,扫荡南平入远天”。更是表达了远征之无奈和英勇杀敌之气概,而“漫云卜吉钟灵秀,欲报君恩望后贤。”则说明他是老迈之后不能落叶归根,为自己找好墓地,因为自己余日无多,“欲报君恩”就只好“望后贤”了……”据光绪二十八年(1902)《仁怀厅志·卷五》记载:“王天禄号廉兴为人忠厚心地坦白其先代太原人也居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宋端平二年(1235)先代同袁罗二姓由川入黔从合江苦竹溪至土里(今习永土城)袁居水㯕坝罗居铜鼓溪王居东皇殿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姓先事率众来归李化龙给以冠带明末奢酋父子作乱王氏隐居于土里猴子湾。”习水今有“皇宋平南将军王震斋之墓”,“大宋全能将军王坤斋之墓”,据考证,二人均是“1235”与袁世明同行的王姓无名氏之子。如果袁志将二人与袁世明匹配,哪不是更合理合情吗?何须舍近求远,扯到毫不相干的我族入黔始祖名讳王元开头上。我族入黔始祖一介平民,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因避难出走,由籍地西安周厔经秦关入播,“落业桑园今之柜岩即三元坝即其地也,”与前两百多年袁氏“平南入蜀”毫不相干,何能充任“平南军副帅”?习水一方水土,既造就猪多将军,又特产猪如培,私得、王盛坤(又名王坤斋),亡佚名,袁志等一帮杂痞无赖,可圈可点,必将名留青史,永垂不朽。清嘉庆十三年(1808),我族《首谱》载有《始祖入播四韵》原文是:“始祖入播四韵隶籍长安袭旧员 二陵风雨出秦关征尘西向辞家国 扫荡南平入远天险涉蚕丛山粉黛 夷临竹节水潺湲漫云卜吉钟灵秀 但报君亲不愧贤”此诗明显为后人所作,全文除“扫荡南平入远天”一句不实外,其余均如实反映了始祖籍地、身份、出走原因,路经,落业地等信息。鉴于旧时修谱风行虚构祖宗功名,以抬高家族地位,我族《首谱》还另记始祖官总辖、宣慰司,以及于宋乾德中随潘美平僚入播等不实之词。清道光十八年(1838)《遵义府志·卷四十二》转录《四韵》时,前加了“宋入播 分承宣慰”,标题更为“卜宅柜岩—王元开”。中文将隶籍“更为‘籍地’,‘秦关’更为‘秦川’、‘征尘’更为‘伹征’、‘但报群亲不愧贤’更为‘欲报君恩望后贤’”等,结尾注有“按:此系□□□□□,相传属误不甚可解如存之。”《府志》明知有误,却更改标题,虚构作者虚职刊出,实属错上加乱。说句不恭的话,其编者是居心不良,蓄意作乱,误导后人,令今习水土著王姓误认为我入黔始祖是一位历史悠久的伟大将军,于是乎便不遗余力造赝攀附,颠覆湮灭我族历史,企图致使我族沦陷为殖民。如今袁志又趁机捞上一把,筆者疑是受培操纵所为。(培在篡编的《黔北王氏族谱》中,捏造我入黔始祖与袁世明于1235年“同镇邦国”。)民国十九年(1930),《桐梓县志·卷四十六》转录《四韵》时,文字同《遵义府志》,后注:“据称:王元开为宋乾德中人,《何志》谓:宋初无宣慰之官,亦无南平之名,此诗采自《王氏族谱》,恐于时代未确。”相比之下,《县志》后注不仅得体,而且对(始祖)“乾德中入播”,“宣慰之官,”“扫荡南平”等不实之词的全盘否定,为我族甄别老谱提供了可靠的佐证。袁志引用“伹征西蜀辞家国,扫荡南平入远天”两句“表达了被迫无奈出走和英雄杀敌的气概”纯属无稽之谈。“卜宅柜岩”指向墓地,更是打胡乱说。我族《首谱》明确记载:始祖考妣及辅祐二祖考妣三冢俱葬水龙岩。袁志在网上另一赝文《南宋袁世明入蜀平南考略》诈称:“按袁氏族谱记载:袁世明奉诏入蜀平南,率师从江淮出发,沿江西上,先进夔州(今奉节),经过渝州(今重庆),抵达泸州。兵分三路,一路由袁世明子孙三代率部在泸州大田角誓师后,取道白锦堡,磨子头,开苦竹溪大路,达九支强渡赤水河,在留元坝(今赤水城)接战;一路由四川制置使赵彦呐率部从泸州至叙永直捣古蔺在叙永接战;一路由副帅王元开率部和何国佐将军从泸州至南平军之南川经松坎直捣播川(今桐梓)。袁世明部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正月,攻仁怀堡(今赤水市复兴镇),经猿猴场(今赤水元厚镇)攻武都城,蛮民败溃,……三路大军会师东皇殿。端平二年五月,”“平南奏凯”,战事结束。为谋来长治久安,充实边疆。朝廷诏命袁世明、王元开率其部“留镇守土”,钦授袁世明平南王,赐封“袁千岁”,王元开封“平南大元帅。四川制置使四府。”上述谬误,雏型,源自习水一亡(王)佚名所者《扫荡南平入远天一南宋民族英雄王元开》,载于今浙江省湖州黑金邦(原名:“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邦主国霸王听兰主编的《通讯》2018年3月92期,筆者于2018年12月,撰文《狂犬吠日一场梦 鸡鸣狗盗编聊斋》予以回击。习水一邦王姓土人造赝虚构,目的是改土附汉,攀附我入黔始祖,袁志如此紧步后尘,难道也是为了改名换姓,投胎王氏不成?文中“王元开”属误记,真名应为平南大将军王震斋,王震斋不走直路,非迂回绕道南川。目的是盗窃南川八尊金佛铜像,现王盛坤、亡佚名手头还各有一尊。端平二年(1235),蒙古分三路军攻宋,西路皇子阔出,大将塔海攻蜀,入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大散岭上),再陷沔州(今陕西略阳),次年陷成都还。赵彦响自端平元年(1234)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兴元府(今陕汉中市),指挥对蒙军作战,并于1235年进屯青原野(今陕西略阳北)被困,后得曹友闻率部解围。(详见《宋史·赵彦呐传》卷四百一十三)《宋史、曹友闻传》卷四百四十九。)赵彦呐身为四川最高军事指挥官,国难当前,何能任由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调遗参与“平南之战”。《考略》还称:“道光《直隶仁怀厅志》(陈西晋著)卷十一,第四记载:袁福字世明,初宣和三年废播州城隶南平,端平三年(1236年)复制播州,福来征是土,建仁赤千户所,世守磁城。”袁世明入蜀平蛮之地隶属南平军管辖,所以叫入蜀平南。今考证,光绪二十八年(1902),《增修仁怀厅志·首序》称:“道光辛丑(1841)义乌陈西桥司马始纂有厅志八卷书成后即遭苗教暨诸寇之乱板毁于火书亦散佚而鲜存。”《增修仁怀厅志序三》,为“道光二十一年岁在庚子(1840)六月义乌陈熙晋所作《仁怀厅志原序》。”由此证明了以下几个问题,1、道光《仁怀厅志》为陈西桥司马所篡,而非陈西晋。2、道光《仁怀厅志》仅有八卷,而袁志称:“卷十一,第四记载”纯属捏造。3、道光《仁怀厅志》无疑是文言文,袁志所称:“卷十一,第四记载”之说狗屁不通,如“废播州城”、“隶南平”、“福来征是士”等让人费解。因为“入蜀之地隶南平军,所以叫平南入蜀”,区区几个“蛮夷在仁怀出扰为边民患”,就要像诸葛亮平南、李化龙平播,动用全国之力,出兵几万至几十万围剿镇压,哪决策者必定和袁志一样感染狂犬病毒。2018年,习水土城一袁世明嫡系裔孙电话告诉筆者,袁世明当年(1235)入播,因中毒箭于7月不治身亡、所谓“镇其土”仅托词而矣。大汗蒙哥于1259年战死于钧鱼城(今合川区嘉陵江南岸)。西南抗蒙史与袁世明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一段疯成的赝史,让人啼笑旨非,作者如此厚颜无耻,丧心病狂,欺骗世人,也是无聊、无耻、无赖致极。
黔北三元王氏第十七世孙王柏松
二0二0年十二月于打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