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遥古城印象记
文/刘忠

四月二十九日,是今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今天天气格外晴朗。一大早,大闺女开车带着我和妻子向山西平遥古城出发,她也是自己第一次开车上高速路,平遥古城在石家庄的西南方向306公里,走高速中间穿越好多山洞。闺女因为是开车陪同父母第一次旅游,一路上都很高兴。因为是假期第一天,路上的车也不是很多,很少堵车,即使是堵车路段也能减速慢行,最多不超过十分钟。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间已到达平遥古城!

闺女是旅游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对旅游攻略还是比较内行的,提前就给我们订好了平遥古城的民俗、买好了景点的门票、绘制好了景点的旅游参观顺序图等,都做了详尽的安排,所以两天的行程没走一次弯路,还是很顺利的。中午到了平遥古城,先安排好了住宿,住宿处门口也是悬挂着大红灯笼,睡的是大炕,感觉像小时候在农村家里过年似的。然后吃了古城的平遥特色牛肉、刀削面、油炸糕等特色饭菜,我还饶有兴趣地喝了三两百年老店的“杏花村老酒”,吃完午餐在民俗休息了个把小时,开始了这次的假日行程。
进入平遥古城,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年代,有种隔世的感觉,城门的砖墙都是青灰色的,古城中的房屋也都是青灰色的,房屋建筑结构古色古香、错落有致、气势恢宏,一排排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城门楼上及街道两旁,地上也是青色的地板砖,高高低低、坑坑洼洼,让人一看就是经历了很久远的岁月。进入古城,所有的车辆都不能入内,大街小巷都很窄,全部是步行街,偶尔看到警察和城管执法人员骑电动摩托车在街上巡察,来维护古城的正常公共安全秩序。

我们安排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平遥古城的县衙。平遥古城从秦朝置县开始,一直就是县治所在。县衙是皇权政治的象征,依据清光绪八年现治图,循着县衙遗踪,在原址上重新复建,才有了今天这样完整的县衙风貌。平遥古城如同所有的中国古代官署一样,坐北朝南而建,它占地近三万平方米,是古城里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建有三十多座明清建筑,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院落由南往北,从大门、仪门、大堂、宅门,直至二堂,四进院均属办公施政的区域。县衙的大门也称辕门,辕门两旁是砖砌的八字形影壁墙,门前两侧各置石狮一座,居高临下,以增强衙门入口的震慑气势,这就是人们世代相传的八字衙门。凡是告状伸冤的人,只有高擎状纸,先在辕门外重锤击鼓,才能请出县太爷升堂办案。进入县衙辕门,迎面是衙内的仪门,通过仪门,院落变得豁然开朗,坐落在正对面高台上的县衙大堂顿时映入眼帘,在这处院落的东西两侧,分设着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大堂正中的屏风上置有一幅象征“清正廉明”的山水朝阳图,顶置“明镜高悬”匾额。经过县衙大堂往北走来到二堂,这里是县令审理婚姻、土地、房屋、债务等民事纠纷和处理日常业务的场所。二堂设在大堂后面的内庭院,坐落在院中院,外面又由门禁值守,彰显了审理民事案件的私密性。
晚上,观赏了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它首创了国内演出的观演模式——“行走式”。剧场内不设坐席,没有舞台,观众边走边看,跟随剧情的发展变化行走在不同的演出场景中。在这样的观演模式中,传统的“观”“演”关系被打破,演艺深入到观众中间,观众既是置身事外的看客,又是故事的亲历者。《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血脉传奇:平遥城票号王掌柜家族的唯一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镖师全部客死他乡,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策马扬鞭在历史的征程中,从我们身边走过的是传承者中华民族文化的先人,尤其是有着晋商基因的先民,以一种强烈的谦卑的精神,信仰着诚信,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三十日上午,参观了弘扬儒学的文庙,儒学始终占据着主流传统文化的制高点,儒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文庙建在了古城东南,规模宏大,现存建筑三千五百平方米。庙宇坐北朝南,由三组并列的建筑群组成。布局均衡对称,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空间富于变化,仍保留着元明以来文庙祭祀建筑的特征。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后五进院,中轴上依次排列棂星门、泮池、泮池桥、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近阁等主要建筑。大城殿东西两面一字排开,各有三间腋门与第三进院相连。第三进院的主体建筑是供学官视事及生员集会使用的明伦堂,时习斎和日新斎分列东西两侧。大成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弥足珍贵,堪称罕见的国之瑰宝。临别时,我到孔夫子雕像前虔诚地深深鞠了一躬……
我们接着又参观了城隍庙、镖局等,下午五点多,参观了银行始祖日昇昌票号。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银行。作为一名在银行工作多年的老员工,竟然不知道中国最早创立银行的始祖就在这座古城的西大街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票号日昇昌,惭愧啊!

这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五开门铺面,位于平遥古城的西大街路南,一眼望去,四个楷书镏金大字“日昇昌记”高悬在头顶上。整个铺面是清一色的漆黑:黑的匾额、黑的顶枋立柱、黑的门框门扇门槛,就连里面的柜台都是黑色的。一切皆用实木制成,不光厚重,而且门槛、柜台都比一般商家高出了许多,这大概和兑换银两的特殊性相关。它的普通,让人无法想象200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惊世之举。
嘉庆年间全国接连爆发了许多大小规模的武装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官赏、镖银时常被抢,给众多商家异地运送银两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于是商家们希望用汇票代替镖局长途押运银两的办法,进行异地汇兑。雷履泰很快发现了呼之欲出的金融汇兑商机。在他的建议下,道光三年(1823年)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李大全将两裕成颜料铺改为日昇昌票号。从此开启了中国的金融汇兑业务,取代了镖局长途押送银两进行异地汇兑的旧制。
日昇昌票号经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其中最主要的是汇兑业务。它从创立时起就实行了股份制、聘用制、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大掌柜负责制、银股与身股同酬分配制等,改革创新了一系列具有近现代企业管理性质的经营体系和管理机制。日昇昌票号首创了汉字密押,还在汇票的四角创立了“日昇昌记”验票水印。从创业到歇业的一百多年里,金融汇兑业务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泄密或窃密事件。
在日昇昌一个多世纪的经营中,最鼎盛时期年营业额可达2000万两以上。它是创造性地将汇兑业务从一般商业领域剥离,并且借助资本雄厚、分号广布、信誉卓著的优势,迅速在全国许多城市建立起汇兑网络,并且开设分号35家,重点分号大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和南方城市,汇兑业务一直辐射到了俄罗斯和蒙古,与英国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正金银行等来华金融机构也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创下了一纸汇票“汇通天下”的奇迹。

晚上九点开始,我们观看了古城门外广场城楼、城墙上放映的十八分钟“太平盛世、遥望千年”的3D灯光秀。通过灯光秀活动依托平遥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文化底蕴,以科技创新技术手段为核心传承历史,从史前文明开篇,到星云际会,风起云涌中堆土成城,再到成城后土墙成砖,今日平遥的辉煌全貌,在光与影的碰撞中,在声与影的交织中,古城历经千载的风雨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历史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相互赋能的时代魅力。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两座古城之一,古城文物荟萃,品位价值极高。1997年12月,平遥古城作为现存唯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我建议,对历史文化遗产感兴趣的旅行者们,平遥古城是首选的好去处。



刘忠:男,生于1965年10月,河北人,中共党员,党支部书记,经济师,本科学历,在农行工作,近几年在各级报刊、百度、腾讯、中国网、中工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中国城市金融网等各大知名网站上发表过150余篇文章,并多次获奖!《县志》撰稿人,第十届县政协委员,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当代新文学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