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兰州到眉山
一一马金玲
癸卯三月十六早晨七点三十五分,我们乘一九七O号动车前往四川眉山市。
车窗外秃山村落一闪一闪,让人目不暇接,据说动车的时速是二百三十公里,那简直是飞起来的感觉,可是,放在小桌上的水杯也只是微微地晃动一点,坐在软乎乎的座椅上舒服得很。
窗外的山色渐行渐浓,绿意就盎然起来了。
说是车到了陇南,这车一忽儿过涧,见点儿蓝天和阳光,一忽儿就钻进了隧道,久久地跑不出来,不知这隧洞有多长,这山有多大,使人想到"陇南山区"这山多洞多就不奇怪了。只是这建造这铁路的人的确的能干,竟然能教动车一个劲地从地下跑!

大约享受了四个小时的旅程,十一点三十五分我们到了四川的广元。
我们将在广元换乘另一辆动车。换乘时间还没到,我们就出站在广元的车站外观赏风景,顺便吃了些干粮,喝了些茶水。
在候车室里待了一会儿,我们又登上了另一辆动车赶往目的地眉山。途经绵阳、德阳、成都东站等好几个站点,未时到达眉州目的地。
我们在明星酒店稍事休息,就前往东坡湖游览。
大老远就看见一幢高大的建筑直插云天,走近一看:那楼共十层,上书三颗大字"望遠楼"。据说她俯瞰东坡湖遥望岷江,是当地一处标志性的建筑。不过原楼已毁,现在的模样是用钢筋水泥取代了木质的一个现代仿品。尽管如此,也展示着她不凡的恢宏气势。
望远楼背后就是东坡湖。湖滨路上游人如织,犹似一道彩带缠绕着湖水。
湖水荡漾,水鸟或飞或凫,悠然自得,那东坡岛像是一块硕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如镜的湖水中央。

行上东坡桥,这是通体用汉白玉建造的一座拱桥,五个拱共长百米许。桥栏上或草或楷地镌刻着`三苏'的诗词。令人无不驻足饮赏。站在桥上,给人以超然的感觉:进入了仙界。
走着,欣赏着,又一座花冈岩打造的拱桥把我们驮过一道水面,就到了湖心岛上。
岛上绿地上匝匝密密地聚集着各种树木,都是当地的树种,都是稀罕的珍品,只可惜不是树的专家,连名儿也叫不上来,但眼中只一颗字:美。

不觉天色已晚,就到了饭点时候,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东坡岛,到乡坝头用了丰盛的晚餐。
到了下榻酒店,尽是风景的回味,惬意的享受。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三苏祠"。这是一处眉山打造的国家级的游览胜地。她占地千亩,其中人文景观加之自然环境真是美不胜收。
并蒂丹荔据传是苏东坡所植,只可惜那树已枯死,人们把它挖下来经过防腐处理保存了下来,只是`荔子已丹人未归‘,是一个多么凄惶的记念啊。
再行一去处,有一株千年古木,相传是苏洵栽植的树叫黄葛树,树冠四伸,荫盖数丈;须根盘错虬龙绕缠,给人以苍老雄建的感触。
三苏祠的景物,数不胜数,枚不胜举。诸多名人骚客的题句,都在夸耀三苏,尤其在褒奖苏东坡。

苏氏三父子让人敬慕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刚止不阿和诗词的极深造诣,他们父子虽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
三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清还廉直,循理无私,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真乃一门父子,千古文章,雄视百代,辉耀古今。
我们还游览了眉山的水街,那是一条河,在河中搭建了一个圆形的露天舞台,华灯初上,载歌载舞,演员和观众互动,别有风趣。这是一个奇葩,引得人废寝迟食,流连不舍。
临了,我们还去了水天花月,领略了这个花园地产的风光。
从兰州到眉山,给人以视觉上的差异,感受到了地域不同的风物和人们生活的不同,看到了两地之间的不一样的发展前景,给人似激励和启迪。
真的是不虚此行啊。

眉山东站
一一马金玲
车到眉山东站,
出站拍照一番。
兴高婆婆疯狂,
各个喜笑欢颜。

游三苏祠感悟
一一马金玲
眉州苏家出三佳,
齐名唐宋八大家。
家风使然传后代,
千年不朽百代夸。


苏洵栽植黄葛树
一一马金玲
苏洵栽植黄葛树,
风雨千年眉山著。
料想词人高仙界,
俯瞰今园亦祝福。

感悟
一一马金玲
争名逐利惹身骚,
唯有诗文千般好。
三苏唐宋八大家,
立世千载凭守操。

水榭独坐
一一马金玲
水榭独坐品莲韵,
涟渏荡处鱼游。
举首满眼尽芳香,
箭竹丛中鸟啾。

并蒂丹荔
一一马金玲
荔子已丹人未归,
哪见高君故土回?
千年古树记诗人,
留根眉州念文魁。

远景楼
一一马金玲
登高远景楼,
楼上可逗瞅。
近处东坡湖,
岷江长长流。

东坡醉月
一一一马金玲
乐伎箫声咻咻响,
东坡饮酒正酣畅。
座下赤壁怀古斌,
遒劲笔法惹人赏。

白玉栏杆醉月桥
一一一马金玲
白玉栏杆醉月桥,
拱起卧于湖上高。
栏镌东坡诗与赋,
路人不舍驻足瞧。

东坡湖
一一马金玲
昔年东坡住,
依其名命湖。
古人早逛去,
香名亦如故。

东坡湖畔蜈蚣柳
一一马金玲
东坡湖畔蜈蚣柳,
麻柳亦是其名留。
叶可熬粥籽消肿,
岂非树中一名流?

湖滨路踅见
一一一一马金玲
风簇湖水闪鳞光,
疑是下游水溯上。
静观流水动与静,
引人驻足细端详。

水天花月用午餐
一一马金玲
水天花月享午餐,
十菜一汤有米饭。
平生少吃泡菜味,
异香口味交口赞。

午餐
一一马金玲
二番乡坝头,
游友品珍馐。
餐后往陇去,
此程作罢休。



晚餐
一一一马金玲
八菜一汤白米饭,
全鱼大条中间鲜。
鹅肉碟盘壮声色,
百年老店没虚传。

(作者马金铃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