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黄钟规划及有关项目文化(2)
文/郑金民
二、有关具体项目规划设想
01、“伶伦造乐汇报遗址”的文化设计
在遵循《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汉书·律历志》等史献记载的前提下,在《伶伦洛南造乐》考证的基础上,结合《伶伦秦洛造乐的传说》和《伶伦造乐的故事》,大约4600年前,阪泉之战黄帝统一中国之后,黄帝南巡,伶伦和仓颉随行,从河洛地区出发,沿洛河古道,来到洛河源头,伶伦一行一方面被秦岭大山阻隔,另一方面此处正是声源丰富、乐律优美的天然王国。于是,伶伦拿定主意在“秦洛”处造乐。
伶伦在“秦洛”经过一系列活动,造乐取得成功后,和先期已经来到洛南县城查访民情的黄帝一行汇合,给黄帝汇报演奏。当时天色已晚,为了不打扰城里百姓,黄帝随即来到呼伦山,如今“伶伦文化研究院”附近,伶伦汇报了造乐的过程和乐的演奏。黄帝喜出望外,大加赞赏,将伶伦造乐昭告天下。后人为了纪念华夏民族音乐历史上这一盛事,便将此处加以保护而成为今天的“伶伦造乐汇报遗址”。
今天,该“遗址”处于“洛南县伶伦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的文化核心位置,是整个度假区的大本营,文化的灵魂和规划设计的统领,度假区的一切从这里展开,从这里散发开去,所以这里是度假区承载的伶伦文化之“中枢神经”所在,将所有“输出”“输入”的伶伦文化信号、信息,通过“神经”线路遍布在“度假区”的生命体之中。
基于这样的考虑,这里文化规划设想为:在遗址南边居中位置,雕刻巨型黄钟之龠底座,上方坐落伶伦举行雕像,并附有“黄钟伶伦”的文字介绍。在“黄钟伶伦”雕刻左边,设置巨型伶伦造乐雕刻或巨幅画作,并附有《伶伦洛南造乐》文字说明。在“黄钟伶伦”雕刻右边,设置巨型伶伦造乐之道的雕刻或巨幅画作,并附有《伶伦造乐之道》文字说明。
02、三条“黄钟大道”的文化设计
三条“黄钟大道”就是当年伶伦汇报奏乐时,黄钟上山大道和黄钟下山大道,以及后人纪念、朝拜伶伦的黄钟朝拜大道。这三条大道分别简称为“上山道”“下山道”和“朝拜道”。“朝拜道”居于“上山道”“下山道”二道之中间位置。三道之南汇达“遗址”处,三道之北分别贯通S303省道。
这三条大道和“伶伦汇报遗址”,按照“暗4明12”的精神要求,将整个核心区一分为四。在东西方向上,三条大道把核心区分为两个部分。在南北方向上,“伶伦汇报遗址”和南北三条道构成的两部分划分开来,自己单独成为一个部分,居于南端高山位置,天然形成后人敬仰的态势。
另外,将现在的“伶伦文化研究院”等项目建筑和“伶伦乐思石”纳入,使原有建设和现在规划完全融合,有机统一,成体系地对外展现伶伦文化基础上,构成核心区的第四部分。
“伶伦汇报遗址”处,空间不大,但聚神、给力、赋能,加之天然居高临下的态势,无与伦比地展示和表现了,其在度假区作为文化“灵魂”和文化“统领”的意义。
03、“伶伦乐思石” 的文化设计
依据《伶伦秦洛造乐的传说》和《伶伦造乐的故事》,在伶伦汇报演奏完毕之后,对伶伦来说,虽然使命已经完成,“造乐”已经成功,但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停止探索,而是回到营房休息以后,又在更深层次的思考:“乐”到底是什么?“乐”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乐”的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人类需要“乐”仅仅是因为悠扬动听而取悦于生命吗?等等。
所以一个人借着月光走出帐篷,依山而上,来到一块巨大的岩石跟前,伏石而坐,静静地思考,子夜已过,后来躺在大石上睡着了,在熟睡中做了一个梦。
梦中,伶伦见到集力量和智慧于一身的昆仑神,伶伦从睡梦中醒来,天已大亮,看着眼前一切,恍然大悟。这块巨石就是“伶伦乐思石”,位于今天伶伦研究院附近,有路和“伶伦造乐汇报遗址”相通。
“伶伦乐思石”应该仿深山远古大石而雕刻,左右结构,分别有“伶伦坐石而思”和“伶伦卧石而梦”的雕刻,二者之间是文字说明。
“伶伦乐思石” 的文化设计,主要表现伶伦为华夏民族音乐和“伶伦文化”的发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苦苦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和启迪后人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具体规划设想就先谈这些,其它随后再论。

三、关于伶伦文化的认识
要全面贯彻黄钟精神,信守黄钟理念,坚持黄钟原则,确保不折不扣地贯彻黄钟规划,必须提高对伶伦文化的再认识。
01、伶伦文化就是数字文化。伶伦文化除过自己独特的音乐魅力之外,它的文化几乎全部是通过各种“数字”表现出来的,它的历史发展几乎全部是通过一系列“数字”逻辑展现出来的,由于“数字”的变化发展而承载了音乐和音乐文化的演绎发展,这是我们以“黄钟规划”为抓手表现和反映伶伦文化的资本和条件,从而“数字”成为伶伦文化的鲜明标志和独特优势。
02、伶伦文化就是哲学文化。哲学是人类生存的高端智慧,然而伶伦文化却在阐释着哲学文化。在音乐的王国,伶伦文化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文化,无论是无孔、还是一空、三孔、多孔;无论十二律吕,还是五声、五阶音,还是七声、八音,皆表现出协调统一的哲学思维。伶伦文化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吹火管到黄钟之龠,再到十二律吕,等等,是一个质量互变的文化,是一个辩证运动的文化,是一个和谐中庸的文化,是一个个性突出,共性明确的文化,是一个偶然而必然的中国文化。从而,伶伦文化从娱乐走向了社会生活,从音乐走向了以“周礼”为标志的治国理政,在保持本色的同时,实现了质的跨越和华丽转身。
03、伶伦文化就是新时代文化。“新版”在“总则”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伶伦文化和这个总体要求高度契合,完全一致。
这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是伶伦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的统一。
黄钟之龠不仅要发出天下第一美声,而且还担负着十二吕律之本之魂的重任,规定着十二吕律之律管和声音的构成,所以黄钟之龠对乐来说,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既是初心,又是目标。
在新时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发展、对时代要求来说,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既是初心又是目标,它决定和规定了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顺应它的要求,而且要促进它的发展,保障它的实现。所以黄钟之龠就是“人民美好生活”,以及“实现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
或者说,“黄钟之龠”就是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诗的意象,物质的载体,就像乐的起源和发展一样,它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既是初心,又是目标。乐是这样,新时代的奋斗也是这样,我们今天的一切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二吕律”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律吕”虽然各律管长短不一,声音各异,位置不同,但它们团结统一、和谐美好,共筑梦想,共创大业。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互相包容,不分大小,平等相处,成就伟业。所以从黄钟之龠到十二律吕正好表现了今天新时代精神和新时代价值观,既反映了新时代中华儿女对和谐美好、国泰民安、生活幸福的期盼,又反映了新时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形成的牢不可破的意志、力量和智慧。
所以从黄钟之龠到十二律吕所承载的内涵,和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新时代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脉相承,高度契合。一个用生动的音乐表达,一个用抽象的文字表达,二者相辅相成,互得益章,诠释和表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诠释和表现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04、伶伦文化就是新版文化。新版要求,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发挥文化不可替代的赋能作用。在产品方面,要打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度假产品;在住宿设施方面,要融入文化元素,富于艺术性、主题性或地域性;在餐饮方面,要提供具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创意特色的餐饮设施、服务和菜品;在购物方面,要文创产品设计、购物场所设计与服务应体现文化或主题特色。
新版要求,主题房、景观房等客房应达到总客房的25%以上;产品融合方面,保障和提供不少于3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度假产品;非遗方面,保障和提供不少于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的度假产品。等等。
这些文化要求,空间巨大,希望无限。而这正是伶伦文化、伶伦文化元素、符号发挥用武之地之所在,正是伶伦文化发挥作用而难得的机遇。通过伶伦文化填补新版空白,满足新版要求。伶伦文化为它们赋予内涵,它们为伶伦文化提供载体,相互需求,必然达到完美融合。
这就是伶伦文化的魅力,它必将毫无疑义地为我们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伶伦文化度假区提供了文化先机,为我们规划建设一流的度假区创造了文化条件,夯实了基础。(本文是作者4月26日在“县政协‘伶伦文化研究与资源开发利用’调研协商座谈会”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