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崞县夭(七)
远方
1983年的元旦最最难忘,因为这是我们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元旦联欢会,也是组织举办得相当成功、气氛非常红火热闹的一场联欢会。
一进入12月份,班里的几个积极分子段和平、王万忠、王贺忠、赵和平等同学,早早地就撺掇我,今年一定要办好元旦联欢会!为此,还专门以书面形式成立了“19班元旦联欢筹备委员会”,由我和段和平拿着精心挑选好的组织机构人选名单,等到数学课下课后,跟上班主任范润九老师的脚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要让老师审批。之所以大家推举我和段和平,其实个中奥妙同学们不言自明。因为段和平同学和范润九老师都是豆腐房村人,而我和范润九老师是五幅头的表兄弟。看了“文件”,范老师眼一斜,头一扎楞,“还闹甚委员会了,就闹个筹备小组就行了!”我和段和平相视一笑,暗中窃喜,这不就等于是同意了嘛!
有了班主任老师的尚方宝剑,同学们紧锣密鼓分头行动开了。有的采购红纸、水果糖、鞭炮,有的找毛笔、墨汁。段和平提议道:“葵花籽家家户户不缺,就让跑校生从家里炒好带来就行!”班长胡魁应声说,“带生的也行,拿到学校食堂有大锅,我给炒!”王万忠同学麻利地用随身带着的小刀,把买回的红纸裁出两副对联,字正腔圆地强调:“教室门口一副,教室前面黑板两侧一副!”人称小诸葛的张华,摆开砚台,拧开墨汁瓶,倒出少许,一撸袖子,“来,笔墨伺候!”边说边笑,露出满口大牙,两眼瞇成一条缝儿!大家看着他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递上红纸,“哈哈……”,“寡人无才,写不了呀……”,在场的王万忠、王贺忠笑了,段和平、赵和平也没招了。我心想,要不我试试?好歹也每年过年给村里人写对联写个十几、二十多家呢,可转念又一想,这可不比村里头,学校那么多老师,不乏毛笔高手,还是算了吧!
还是段和平脑子转得比较快,“叫拴虎,拴虎的毛笔字写得好,没问题!”张华来劲了,双手一拍,“可不是?拴虎一定行,连虎都能拴住,写几个字算球个甚事”?于是众人一齐喊赵拴虎,拴虎慢慢走过来,摘下头上的黄军帽,用左手挽起右胳膊的蓝涤卡褂袖子,往上扶了扶黑边框近视眼镜,眨巴了几下眼,“写甚?”几个同学你看我,我看他,“有了!”王万忠敲了一下桌沿,“嗯,嗯,看师生欢聚……一堂春”,赵拴虎开始挥毫,上联出来了,抬起头看着大家,王贺忠摘下头上的蓝的确良帽子,挠了挠头,“听欢歌笑语……”(不好意思,我想不起来当年后面的三个字了,😁教室门口那副对联的内容也没回忆起来)。对联写好了,段和平看着晾干墨迹的两副对联,大眼睛一转,来了主意:“门口的对联等天黑了再贴,教室里的下午就贴上!”
下午的前两节课,同学们都没心思听课了,眼睛不由得离开黑板,看着两侧红纸黑字的对联,盼着第三节活动课时早点儿布置教室,再做些准备工作。两节课后,擅长绘画的王万忠同学找来了彩粉笔,在后黑板左右两面各画了两个大灯笼,每个灯笼上各写一个大字,形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完美组合“新年快乐”画图。最后一节自习课,同学们急不可待地把课桌摆成一个大方形状,都在联欢会的布置气氛中忙碌着。王万忠拿出裁剪对联时的几片小红纸说道,“咱们正好用它们给老师们写请帖!”于是几位同学忙乎着给各科老师写请帖,再跑到办公室分头送请帖。
终于盼到夜幕降临了。简单的晚饭后,同学们早早聚在教室里,谈天说地,欢声笑语,也有几个女同学珍惜时间,伏在桌上静静的看书学习着。班主任范润九老师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流光溢彩,同学们热闹非凡,“哈哈……平时学习的劲头也这么高该多好呀?”说完坐在黑板前围着的课桌边。段和平嘴快,“让范老师给我们新年致词?!”范老师又是一声“哈哈”,“还致词?”环顾了一圈儿,慢慢从褂兜里掏出一盒精装“千里山”香烟,抽出一支,划火点着,喷出一个烟圈儿飘起来。“范老师,我们能抽烟吗?”坐在教室后门前的王建忠咧了一下嘴,突然大声问,“抽哇,过元旦了,特批!”范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说完便同时抽出几支烟,伸手向后递。王建忠晃动着板殷殷的大高个儿,接过老师递过来的三支烟,笑着送到后面坐着的王万忠、赵振华。王万忠说着“不抽,不抽”,可已不由伸手接住了。赵振华烟龄长,自然地接过烟叼在唇上,从黄军褂兜里掏出火柴,先给王万忠点着,然后再给自己点上。
教室前门开了,身材高大、步子稳缓的范恒山老师迈进来,紧跟着是穆凤岐老师,最后是魏丽老师。几位老师落座后,段和平提议到,“让老师们每人出个节目!”同学们齐声鼓掌。语文老师穆凤岐洪钟般的声音响起,“我看让你们年轻漂亮的英语老师给大家唱首歌哇!”魏丽老师是集宁人,20岁参加工作,从大城市来到我们这偏远小镇,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城里人,苗条的身材,白皙的皮肤,樱桃小口,唇红齿白,笑开两个小酒窝,一口我们很少能听到的普通话,“我不会唱呀?”“还是让穆老师来哇!”穆老师是本崞县夭人,也是当地的大才子,给我们讲语文课时,不时就会引用起王力的《古代汉语》和许慎的《说文解字》,学校东边的文林饭馆,是当时街面上第一家对外营业餐饮店,门面上那苍劲有力的八个楷书大字“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就是穆凤岐老师的大手笔。穆老师看着有点冷板的场面,“那就我先来,不会唱歌,让大家猜个谜语吧!”“谜面是……峰也连绵,心也连绵”,刚说完,宽板大脸、满脸络腮胡的范恒山老师咧开大嘴笑起来。“范恒山老师!”下面的同学不知谁喊了一句,穆老师笑了笑说,“对了,是范恒山老师!”
穆老师的谜语启发了大家,一个平时文文静静的女同学大着胆子说,“我也让老师同学们猜个谜语”,“中秋节后的闰月”,谜面刚说完,东北角上坐着的高兰芝大声说道,“范润九老师!”挨她坐着的文文静静的穆翠萍同学停下了嗑瓜子,抬起头微笑着,“是呀,是范润九老师!”这时,大半天只顾嗑瓜子的段和平抬高嗓门说,“让拴虎表演个节目!”赵拴虎同学平时话不多,再加上他老戴着那副黑宽框子的近视镜,更显得文质彬彬。只见他慢慢从抽屉里取出一个16K作业本,左手托着本底,右手向上翻起几页,身子颤动着,双眼紧盯页面,上下唇抖动开合,唱了起来,“老诰命你势力大,下官我不怕她,只要我这当官行得正呐,不怕那脑袋它能搬家……呀咿呀哈嗨……”这一出豫剧《七品芝麻官》让全场捧腹大笑,范润九老师笑得最爽朗。正当大家沉浸在笑声中时,“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赵拴虎用河南话又来了一句旁白,大家笑得更是前仰后合。
魏丽老师迈着婀娜的步子走进中间,高跟皮鞋“格噔格噔”声声慢响,走到后面中间坐着的杨卓同学前停下来,“杨卓同学,能听你讲几句日语吗?”杨卓是班里唯一学日语的一个,没有老师,就凭着书本和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自学成才,后来考上了内蒙古大学日语系。大家凝神屏气,都想听听平时很少有的日语声音。只见杨桌一个起立站正,右手大拇指竖向魏老师,“幼~西,你的大大的好!”哦,这日语呀,大家在抗日电影中都听到过!杨桌说完咧嘴大笑,那架势,活脱脱一个汉奸翻译官。挨着杨卓坐的是赵振华同学,他是自学俄语的,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后又驻哈萨克萨斯坦工作。他平时话不多,这会儿慢吞吞站起来,“我给大家说几句俄语吧?”叽哩哇拉嘟噜了一通,知道大家听不懂,就自行翻译了,说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的名言,说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内容大家都知道,故省去)。
不知谁说了一句,“让主持人唱一个!”我的心一下子“咚咚咚”跳个不停,定了定神,长长呼吸一通后,大着胆子给大家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原是内蒙古歌手董正厚演唱的,后来蒋大为把它带上了央视春晚。我正琢磨着下一个节目找谁,教室门推开,进来了年轻帅气、刚从乌盟师专毕业教我们历史的李有贵老师,李老师唱歌很好,还学会了压脚踏琴。李老师大大方方地给我们唱了《金梭和银梭》、《血染的风采》两首歌。后来的自由节目百花齐放,有扭秧歌舞的,有讲笑话的……
记不清几点散的,怎么散的,但那次元旦联欢的好多场面,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不时在我脑海闪现,直至40年后的今天。
2023年元旦上午草于巴彦浩特
作者简介

远方,彭城劉氏后裔,谑称连连中标,出生于西南三线建设年代,成长于岱海之滨蛮汉山北,多年辛劳于黄河岸边乌金之海,现居大青山南麓如意河畔,偶访巍巍贺兰、大漠孤烟、千年胡杨。
天性喜爱文学,常写散文、诗歌, 亦写小小说、回忆录,近年多作歌词。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歌颂行业工作、颂扬抗疫精神和歌唱爱情、友情、亲情等题材的草原歌曲以及民歌、童谣、儿歌均有多首,被读者、听众誉为新时代知名词作人。
近年来,总共创作歌词85首。其中,由著名歌手苏勒亚其其格作曲并演唱的《呼和浩特-绿色家园》获2021年度呼和浩特市“文艺创作发展基金资助作品奖”,并在2022年呼和浩特市春节联欢晚会、“昭君文化节”开幕式上演唱;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歌手高金山老师等演唱的《走进内蒙古》、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毛俊丽演唱的《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刊发于《都市头条》并全网传唱;《真情》《巴彦浩特的夜》《春暖阿拉善》等几首歌词入选《词曲中国》2022年“新歌大典”并广泛传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