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浅浅的初夏,在这草木葱茏,陇麦迎风笑落红之时,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小满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如珠圆玉润的少妇,带着喜悦、希冀和感恩,款款而来。小满,让我想起了此时此刻,应是小麦开始灌浆,籽粒走向饱满之时,何不在这个小满的周末,走向浅夏那亲切而久违的麦田,让疲惫的身心得以释放。
于是,我迎着初夏的风,来到了阡陌纵横的乡野,看那被风吹动的波澜起伏的麦浪,那充满生气的绿浪给人以幸福的希望,那长长的麦穗像倒立着的少女的发辫,优雅而美妙地随风摇摆。它们没有了先前羞答答的感觉,慢慢地鼓足了肚子,慢慢地走进了麦黄待收的季节。

此刻的我,站在这多情的麦田里,用手轻轻地摩娑着那一粒粒精神抖擞的麦穗,任初夏的风轻拂我的脸庞,任初夏的阳光亲吻我的衣裳,任我思乡的情怀,在绿风里缠绵,任绿浪里的风情,麦香的味道儿,麦穗儿的情结在我心底荡漾。
思乡的情结,带我走近了故乡,走进儿时的小满,走进了童年的向往。儿时的记忆,小满已至,故乡的父老乡亲便会绕着随风起伏的麦浪,深情而又憧憬地念叨:“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儿时的我,读不懂这些农谚的含义,但我从父老乡亲们的两眼放光盯着麦子的眼神中能看出小麦能带给他们丰收的希望。是的,因为小满一到,故乡那经历了从冬睡返青到拔节抽穗的小麦便到了最后的成长阶段,小满的雨水给小麦灌浆后,它们便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此后的麦粒便会更加饱满、盈实。

小满后的日子里,在麦粒饱满渐趋成熟的日子里,我们的父母便会在我们饥肠辘辘时,用这将熟未熟的麦粒为我们充饥,满足我们的味蕾,填饱我们的肚皮。那时的田间地头,经常会看到大人们给小孩搓麦粒吃。他们搓之前,先把麦穗折弯,把麦穗积压在两手掌之间,两手平放,用一只手掌在另一只手掌心上来回搓动。直至感觉手掌中有越来越多的麦粒在滚动,这时停下来,腾出一只手,把麦梗从拇指和食指缝中慢慢抽出来扔掉,随后把麦粒捧在两手中央,嘴凑上去轻轻向一边吹气,麦糠轻飘飘的像雪花一样从手中纷纷掉落,剩到手中的便是一粒粒胖胖的饱满的水灵灵麦粒。
孩子们吃麦粒的姿态也不尽同,性子急的一仰头直接把麦粒全部倒入口中,大嚼其香,有的不舍得一口吃掉,每次只吃几粒,细水长流,好让这香味在口中待得更长久。

那时的我,不爱吃生麦粒,于是我的父母便会给我烤麦粒和炒麦粒。记得好多个初夏傍晚,他们干完农活回家时,便会给我捎回几把带秆的麦穗,然后放到火炉上不停地翻转着烤,直至麦穗发黑,空中散发着烧麦的清香时,他们便会把麦穗上的麦粒搓给我们吃。在小满过后,麦子快收割时,父母们也给给我们炒麦粒。炒麦粒前他们会把麦穗放在簸箕里面搓,那样搓的量大,去皮快,再用簸箕把糠皮簸掉,随后把麦粒放到菜锅里,倒上油和盐去炒,炒熟后吃起来满嘴留香。家乡大人们倒喜欢用快成熟的麦粒碾碾馔,做麦仁汤,但这些吃法是他们喜好,我们小孩却不喜欢。
伴随着一个个小满,伴随着一年年的烤麦粒炒麦粒,我慢慢长大。长大后的我,远离了故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行者。当我漂泊教书,停留在一个又一个的繁华都市时,那蕴含农事活动和气候降水意义的小满让我越来越模糊了,儿时小满时节充满温馨和快乐的吃麦粒场景也渐渐远离了我。

想到这里,有一种酸甜交集的欣悦,也豁然明白了家乡父老说的“小满小满,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的含义。忍不住再一次爱抚眼前的麦浪,忍不住低下身从最低处去拍在夏风夏阳中的起伏的麦田。
如今, 站在初夏阡陌纵横的金色的麦田里,我极力寻找童年的记忆,尤其怀念那份记忆的小满带给我的快乐,那份儿时乡野的韵律,那份原野里的清淳,那儿时小伙伴一张张质朴的笑容……

站在小满节气的麦田里, 让我在一个个春夏秋冬里,懂得了四季的轮回;在一个个农历小满的更迭交替中,明白了它赋予我深刻而丰富的含义:
小满,是饱含哲理的节气。它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之道,也是我们的人生之道。人生不必祈求太圆满,小满,包容豁达。大满,遭人记恨。想到自己行走教书二十余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辗转于十几个城市,一直都在疲于奔命,一直都在与他人攀比,渴求人生大满。如今静心细思,这么多年,与家人散多聚少,钱也没有多挣多少,却失去诸多孝老顺老,相妻教子的机会。追求大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唯小满,满而不盈,满而不溢,满而不损,实乃世间万物和人生的最佳状态。

因而,在今日的周末小满,我幡然省悟:余生的光阴,我愿与小满相拥,有了一个小满,生活也就有了可以期许,有了可以努力,可以改变的空间。也有了一份清净和淡定。在四季轮回,岁月交替中,带着微笑,怀着憧憬,一步一小满,一步一生香。让我们在一个个小满中,收获一份小小的满足,一个个小小的欢喜。浅浅欢喜,足矣!
作者简介:牛红涛,河南孟津人。喜欢用文字记下自己经历的过往,让生活留痕,现任教于河北保定市爱和城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