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6)》「飘舞的剑」(3491辑)

晨间寄语
我们县城里开馆子的人总结这样一个规律,早餐店三五张桌子一小时内能保持不停歇地周转有人坐,就是好生意,假如一日三餐随时能这样周转,那同行就会说是钱来找他家。照此宣科,我感觉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揣着钱去找淄博人,看似童叟无欺,但是小小烧烤,淄博人在微笑和忙碌里,发大了。
查了一下,淄博市2023年常住人口470多万人,从4月初开始,截止目前,已接待了800多万人,这是个惊人的数据。我不是在跟风,我是被看到过的人们的一次次表述感动。一个人两个人说好,不足挂齿,几百万人呀,到现在没有一个投诉,打假大v们速查暗访,没有一家缺斤短两,如果仅仅是炒作,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节日第一天,有12万多人,一家名为“牧羊村”的店就接待了1万多人,街边小店最少的也是1千多人,就按食客的自己报价,平均1人50~75元的消费,接待1000多人一天的营业额至少在6万元以上,接待10000多人的,其营业额不就是几十万吗,拿到银行去工作人员手都数酸。这是个什么概念?8000000人×50元随便就是几个亿,由此带来的相关效应,何以评估?最重要的,这些钱绝大部分是落在当地老百姓的手里呀!
我对很多人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我的直接经历。很多年前,我去过一次张家界,那晚我们几个按预订到一家餐厅就餐,因为想喝点酒,觉得上的菜太少,不够吃,就要过菜单,往上面一看,我的妈呀,全是天价,有两个便宜点的下酒菜,腊肉炒折耳根166元,油炸花生米66元,而且店家还说我们的是订餐,不享有点菜,如果要点,还要加价,态度还十分的不耐烦。为了把已打开的酒喝下,也只好认栽,点了一盘花生米,小盘子,花生米仅够铺盘子底底。店主还算“直爽”,明说:“个个都说张家界好得很,但是我不相信你还会来第二回。”是的,从那时起,不管什么人约我去张家界,我都摇头。我还敢说,与我同时遭遇的那几位一定和我想的一样,不去。那晚就有人发誓,这辈子不会再去“第二回”。
反观时下火爆的淄博,平价,节日反降,宾至如归、温馨、有到家的感觉,停车住宿方便,没有心理障碍,安全感十足,服务到位,各路人马和蔼可亲,谁不想去感受和体验一下?现代人,没有谁孤陋寡闻,有比较就有鉴别,谁想去一个让你不开心的地方?
淄博,不止是一缕阳光。它引领了中国人特有的亲情和文化传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不在乎一串烧烤的口味有多好,最在乎的是那份亲和力,那份热忱与童叟无欺的友善回归,想要的是他处难以寻觅的血肉同胞氛围。如果此番热浪能够席卷华夏,那是国人的期待。
新的一天,早安!
202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