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5)》「飘舞的剑」(3511辑)

晨间寄语
到了一定的年龄,有时会告诫年轻人“少说话多做事,多做事少说话,多发财”。其实何止是年轻人?我倒觉得老来的人话更多。一件事做过,一帮人会过,回到家里,“自查自纠”,时会顿足,感觉今天有些话不该说,好后悔好后悔。尤其是作过比较后,为什么人家不说你却说了而且说得那么直白、不过脑子。但是,话出口难收,水覆难留,老百姓讲言多必失。现在实兴在网上流行“老人言”,甚至很多名言名句都以老人言的形式在网上传播。可是像我这样奔“7”的话多人,简直怀疑“老人言”有多大的影响力?
《道德经》上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语迟,愚者话多;人不在牙尖嘴利,而贵在耳聪目明。”正所谓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我自责自己的话多,更自责自己的浅学,所以出洋相,出差出错。昨天,疑惑自己写作业出了问题,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推荐我去见一位老先生,对答上,总想谦恭一些,可两次被老先生斥以不要插话的“警告”,那位老夫人解释,老先生向来脾气暴躁,我以为不是,洗耳“静听”,才显尊重。我自愧不如,我当场汗颜。
此处暂不说“老人言”,但是老话应该来自更老的先辈吧,先辈可谓先人,先人们总结的话,才叫老话。一老一言,可以叫老人言,但不足以让别人效仿。人老了,比如说我,废话多,信则有不信则无,权当风吹而过。老话给我以禁忌:“一壶摇不响,半壶响叮当”,还是多读点书好,年纪大了,也是不好多出洋相的……
新的一天,早安!
202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