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
文/吴琼,朗诵 宫学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闲猜。”那一年,李白二十五岁,游历到了南京城,当时叫做江宁。
诗仙李太白除了作诗之外,平生还有两大嗜好,一是豪饮,二是旅行。旅行又有两大去处,一是名山,二是名城。当时的南京作为一座古都,自然是少不了李白的足迹。正值年少偏偏、意气风发的时候,诗人在南京城里不经意间走到了一个叫做“长干里”的地方。那是一条居住着百姓人家的繁华巷陌,巷口不远处,便看见到缓缓流淌而过的秦淮河水。
这一日,已近黄昏,家家户户的屋顶陆续开始冒起了袅袅炊烟,随后,饭菜的香味儿也随之飘了出来。巷子外面能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小酒馆的伙计跑堂招呼客人的声音。一位面容姣好的少妇正站在巷口处朝向远方久久地凝望着,她皮肤白皙,目如秋水,嘴唇上没有涂太多的胭脂,泛着淡淡的红色。高高挽起的发髻有些被晚风吹乱了,衣着素净整洁,说年轻也不再年轻,能够看得出来岁月的车轮在她的生命里碾过的痕迹。微锁的眉头写满了哀愁,诗人似乎还能听见她低低的叹息声。一道斜阳照在她的肩背上,仿佛是为她的生活中添上了一抹残红,附近几个邻家的小孩子在嬉戏玩耍,更衬托出了她的冷清孤寂。
这女子会是谁呢?李白不认识,我们也不认识。她只是千千万万个“思妇盼归人”的缩影中的一个。她与丈夫从小一起玩到大,很自然地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婚后夫妻恩爱,如影随形。可如今,丈夫长年出门在外,留她一个人在长干里的家中,望归就成了她生活的重心,也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力量。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李白的心,一段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感情是怎样的呢?一对少时夫妻是如何生活的呢?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她是否最终将丈夫盼回?那日似乎没有,以后也不知道。唯有长年流淌着的秦淮河水承载了他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统计局。
![微信图片_20230507134034]()
朗诵:宫学敏 中国朗诵联盟会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喜马拉雅FM主播,网名秋韵之声。朗诵是深刻的阅读,愿以声音传递文字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