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文艺 第904期
立夏
吴以松
立夏乡园寻小鲜,樱桃豌豆上华筵。
紫薇似锦随心动,碧草如兰称意悬。
款款林风时莞尔,依依水岸自悠然。
农夫无暇游山海,早起迟眠忙种田。
春尽日
文/平成斌
浓烟暗雨付苍茫,弱絮残花易断肠。
蝶尚寻香空叹息,鹃犹啼血枉悲伤。
连天芳草送春去,满地斜阳遣岁荒。
便觉胸中生怅恨,此情应比柳丝长。
癸卯立夏
文 / 杨震一
翠染平湖日出东,一声蛙唱曙光中。
昨儿方谢春神雨,今已恭迎夏季风。
戏水鸳鸯浮倩影,含姿草木竞茏葱。
浓颜淡彩谁钩勒,节令传呼又祝融。
七律·立夏吟句
文/荒山野樵
光阴难系又轮回,寒色初消暑色催。
三月青春还未远,一年朱夏再迎来。
当空杜宇含情叫,满架蔷薇着意开。
风雨麦田黄换绿,春天仿佛是刚才。
步韵段景鹏老师《立夏吟句》
心尘
絮花飘去又飘回,布谷声中暖意催。
昨日雨迷还润处,今时色共展晴来。
欣观芍药艳姿秀,乐叫童儿镜像开。
应是良辰心境顺,农田穗壮养瑰才。
立夏闲吟
蛟龙入海
纵辞春令物华新,已换风光夏色轮。
初碧池荷刚出水,半黄梅子易生津。
石榴燃艳枝头摆,柳荫垂浓河面伸。
从此昼长多日照,丰收在望喜农人。
依韵陈贻新博士会长《热烈祝贺北京诗词学会成立35周年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粟未卜先知票
京城韵律普神州,卅五峥嵘岁月猷。
六届花浓飞大地,满园香厚跃高楼。
骚人泼墨熏心动,李杜闻词醉泪流。
句典诗篇腾锦绣,芬芳美誉响全球。
五四寄语
王建华(河北)
时代先锋傲九州,光明前景敢追求。
英豪探索主权捍,北大拼争领土收。
无数仁人多壮举,四方志士尽酣讴。
百年吟咏辉煌史,谱写新篇世纪留。
次韵荒山野樵《立夏有吟》
文字/晚亮
五月乘时雨送春,一天干净夏条尘。
清凉或许应回眼,炎热疑猜要免身。
有意听风长短信,无为启牖往来晨。
何须等候云开口,大度胸怀到处新。
七律·立夏有吟
文/荒山野樵
不觉时光始别春,几多花色化泥尘。
风携暖意常过院,雨助炎氛又扑身。
卧听蛙鸣喧月夜,起看燕出舞霞晨。
闲来欲思将何赏,从此园池荷盖新。
【七律】立夏
文/梁文君
斗指东南季节更,朱阳上位物华盈。
春花谢尽山川碧,暖翠酬深草木荣。
一片金晖枝半掩,三分玉秀果初明。
时光律动天轮转,乐赏闲云鸟语声。
愧对老娘
冰花
痛别萱亲四十秋,每观丹若泪常流。
家慈茹蘖临终欲,愧子披肝缺撼留。
今日需求皆所愿,昔时渴望几人酬。
梦中长跪祈天恕,逢节坟前献石榴。
注:丹若即石榴。母临弥留之际,想吃石榴,我跑千家百市未能如愿。
七律•立夏
文/张东律师
春君昨晚嫩芽生,夏至今时欣向荣。
蛙闹呱呱池泽叫,云横暗暗雨流鸣。
翻腾蚯蚓浅深滚,窈窕夕阳西北倾。
大道使然拦不住,天令万物自由行。
思乡
瀚海布衣/吉林
柳垂絲條秋千荡,小城夕照晚风凉。
青杏枝头引雀啼,梨花巷口紫燕忙。
一片霞光映别院,引来庭客动衷肠。
无边落花春事了,庭客何时返故乡。
五一劳动节
雪梅
花红彩蝶翩,紫燕柳梢穿。
水碧飞鸥舞,风清旭日圆。
工人多出力,地主早耕田。
业绩无须述,功劳诗百篇。
五律·立夏吟
文/老马伏骥
云荡碧天辽,湖栏九曲桥。
迎风听鸟语,入画看鱼跳。
燕穿江边柳,莺吟月下萧。
客欢人络绎,农父理青苗。
暮春感怀
文/周占华
杨花漫天舞,春色带寒归。
东野鸟争树,西山叶底肥。
闲情诸事顺,无意众芳微。
何日得清暇,不辞燕雀飞。
七绝·立夏(一)
薛有毅(山西榆次)
暑热来时莫问花,庭前绿色遍天涯。
樱桃桔子青梅小,润雨熏风泽万家。
七绝·立夏(二)
薛有毅(山西榆次)
立夏将临莫种棉,歉收误地尽赔钱。
禾苗出土勤浇水,菡菡含羞绽放妍。
七绝·立夏(三)
薛有毅(山西榆次)
夜长已是春冬事,梦短谁知夏季炎。
又对蚊虫叮咬恨,难熬痛苦愤围歼。
七绝·立夏(四)
薛有毅(山西榆次)
斗指东南菡秀芽,群芳谢幕又奇葩。
欢欣万物皆茁壮,只念和风谁念家。
立夏吟(新韵)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景秀诗中调进房,芬芳山远色沉江。
园林夏日无人扰,径路阳光有幻腔。
初夏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一
花红雨落日潇湘,草绿风逍月夜长。
乱舞天空骚气候,经常润后大光阳。
二
香薰夏日火苗催,风伴清河柳影陪。
爆热山巅歌落幕,炎光路上鸟飞回。
感伤(新韵)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酒在杯中炫不停,醉生心里迈来情。
感伤解药何时有?染痛迷膏放肆凭。
花间酒(新韵)
王立彦(冰凝)
醉在花枝蕊作盅,神尊也慕老顽童。
忧愁琐事皆归酒,利禄如云瞬逝空。
献天寿 . 登棋盘岭抗日伏击战纪念亭感怀
杨兆根(安徽桐城)
策马挥戈新四军,战寇亲民。伏兵棋岭制倭人,三捷立奇勋。
玉楹璃瓦功亭建,赫显精神。登临励志植基因,强华夏,慰忠魂。
點絳唇·芳草萋萋
詞 / 李立方
芳草萋萋,芭蕉翠影垂枝柳。青梅釀就,綠蟻新浮酒。
醉夜琴弦,獨坐幽篁奏。五更又,瀟瀟雨驟,立夏初來否?
卜算子·青冢
曹宏(吉林)
萧瑟锁残秋,争奈西风老。阴岭颓幽路尽头,凌乱寒蓬草。
我在秽尘中,你在忘川堡。月色阑珊树影娑,一别芳情了。
水龙吟 立夏 苏轼体
文/金菊凝香
落霞对映溪塘晚,碧水一弘浮絮。
榆钱散落,杏圆青小,小荷初露。
流水无情,绮罗散乱,漫飘红雨。
恨旧愁未了,新愁又续,闲情扰,佳期误。
应恨莺声催暮,把芳心、落英托付。
晴岚凝萃,靓姿盈树,惟君难顾。
锦色年华,逝如流水,半生虚度。
望湘江古道,春愁可寄,向荼蘼诉。
事小理大
文/以陌
去年买盆驱蚊竹,蚊尚在,竹先卒。今年不再信十足,商家欺骗只一溜。诚信经营本可留,虚假广告终到头。万事万物同此理,切莫斯人信誉丢。
写作常识(虚词 格律对仗与对联的禁忌
🍀🍀🌴🌴🌴🌴
关于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在句子中不承担成分的词,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虚词相比实词而言,虽然不存在什么“活用”上的复杂性,但是它却会受句子语法与逻辑方面的限制,所以运用起来还是很考验我们的语言功底。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比如这首诗颈联中的“敢将”、“不把”皆为虚词,它们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妥当地衔接前后句内容,将清晰的脉络体现出来。
二、虚词分类及掌握
1、副词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用来表示范围、程度和时间等。如:曾经、皆、很、极、十分等等;看例子:
远笛听来皆是恨;
深杯饮尽几成伤。
这两句中的“皆”、“几”就是副词,它们加强了句子的语气,而句子的意思也因为它们而更加丰满。
2、 连词
用来连接词、词组以及分句,比如如:及、同、或、并、和、跟、而等等;举例:
梅同春有约;
云与鹤相谙。
“同”与“与”就是连词,分别将前后的两个名词联接起来。
3、 介词
介词是用来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状态、目的的词;它常用在
名词、代词或词组之前,相互形成一定的结构(比如我们常见的介宾短语)。
介词包括:在、于、因、由、以、向、与、对等等;举例:
树因春泛绿;
花为雨添红。
这两句中的介词“因”、“为”就分别表示原因和状态。
4、 助词
助词常用在句前、句中,或句尾,它是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面,用来表示某种语气的词,如:乎、焉、矣、耳、也、吗、呢、哉、者等。
助词在格律诗中用得比较少,在对联中用得较多,因为对联的句式比格律诗要灵活多样,可以很好地将助词运用进去。举例:
人事几多皆远矣;
湖山十万尚青焉。
“焉”、“矣”分别用在上下联的句尾,它们本身不承担任何成分,但却起到语气上的“帮助”作用,所以句子的形式和韵味也就与普通句子有所不同。
5、 叹词
叹词一般独立存在,与句子分开来用,是对事物有慨叹时用到的词语,如:噫、吁、嗟、唉、呜呼等;当然这类词也是对联的好帮手。
举个典型的对联例子:
西湖岳王坟前秦桧夫妇跪泣像联
上联:唉!仆本无心,有贤妻何至如此;
下联: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
诗词中对仗与对联之禁忌
诗词中的对仗与对联可谓孪生兄弟,它们不但要遵循格律方面的原则,还要遵循内容与意境等方面的规则;所以我们写作格律诗或对联,就得按照规则来。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玩开心,随心所欲地去写作真没什么,愉悦自己,练习文笔,这是好事;但最好不要以格律诗或者对联的名义去“标榜”,以免误导、带偏初学者。
有了前几章内容的基奠,现在我们再来捋一捋关于诗词中的对仗与对联方面的一些禁忌,相信通过这次的总结,大家心里都将会有一杆秤。
1、隔景隔意
关于隔景,我们之前都仔细讲过,错过课程的朋友可以回头翻看前面的章节。这里做个梳理:
隔景: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色不能完全融合在同一幅画面中。
隔意:上下句的情感色彩不能完全统一。
2、上下联轻重不一
这主要是针对两句的内容、风格和气势而言。比如上联的风格与下联的风格要能够匹配,不可相差太悬殊;看例子
寒云十万压城郭;
小杏一枝探竹扉。
上联重下联轻,一宏旷一清新,也就失去了平衡。
3、上下联同声收尾
这个简单,上下联的句尾字永远是一仄一平,不能同为仄声或同为平声。
另外这里强调一下:上下联的尾字也尽量不要用韵母一样的字。虽然对联不过分强调,但是格律诗却有这方面的忌讳,因为格律诗是需要押韵的,如果上下联尾字的韵母一样,就会造成撞韵的情况。这个我们在后面讲格律诗的时候会讲,今天提到尾字,就顺便说一下,大家平时多注意是不会有错的。
野雀桥头啼野树;
老翁石上读闲书。
“树”、“书”同韵母,在格律诗中会造成撞韵的危险。
4、不规则重字
诗与对联中可以有重字,但是我们能够看到,那些重字的诗句与对联都是重得很有规律,并不是随便乱重。举例:
我见青山还似旧;
青山见我不当初。
这就是有规律的重复,从形式上与内容上皆妥当、流畅。
一天烟雨醒花色;
十里桃花连水村。
上下联的“花”无规律重复,导致下联的“花”完全是多余的一个角色。
5、合掌
合掌是诗句与对联中的大忌,它指上下句所表达的内容几乎一样
6、三平尾与三仄尾
要求上联的最后三个字不可都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三个字不可都是平声。
7、孤平
对于孤平,诗联界历来采用王力先生的定论,即:除尾字外,若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便视为孤平。
(强调:仄仄仄平平这种五言正格除外。)
造成孤平的句式:
七言:中仄中平中仄平;
五言:中平中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