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母亲节专刊】山东鲁海|我的母亲·不服老的脾气(四)
【母亲节专刊】山东鲁海|我的母亲·不服老的脾气(四)
精华
热点
2023-05-06 04:58:06
1727
阅读
关注
四,不服年老的脾气
鲁海
母亲已八十六岁高龄,依然不服老,许多事情喜欢自己亲自做,别人做了不放心。
老家的院子,任何时候都是干干净净。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硕果累累。紫薇,樱花,柿子,核桃,十几种花草树木,把小小院子挤得满满当当。应该修剪的花木,趁孩子们不在家支起梯子自己修剪。低矮的栅栏内,各种应时蔬菜一畦畦,整齐划一,除了自己吃,大包小包,分给大家,满满的获得感。大门外的院墙上钉着县妇联
“美丽庭院”小牌子。
有年秋天,我陪母亲去天津。有这样一个细节:母亲和两位七旬老人一同下楼,人家一边一位欲搀扶着她,一来为安全,二是为礼貌。可母亲偏偏不领情,严词拒绝。
小孩子的衣服,母亲还喜欢亲手缝制。省钱、放心、舒适,最主要的是一片心意。晚辈们谁家快添孩子了,尿布、小衣服早早的备好了。一包包,一件件,叠放整齐,备好待用。
前年春节,除夕上午要挂
“家堂”。她担心孩子们挂的不是那样子,竟然蹬上八仙桌亲自去挂,着实吓了大家一跳。
为了给院子里蔬菜浇水,我把压水井安上电力泵。为了省电,母亲愣是把它卸下来放进仓房,继续用她的手压井。大水桶足有二十多斤,她一桶一桶浇地,一桶一桶蓄水。
星期天、节假日,孩子们回家看看,慢慢成了规律。特别是近些年,孩子们几乎每周都去看看老人家,有事回不了打个电话,免得挂念。一旦不能如期而至,母亲就会担心、失落和焦虑。
那年寒衣节,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一定要回家,可持续几天浓雾,出行困难。头天晚上,母亲电话叮嘱:
“天不好别回来了,让他们烧烧算了”。第二天清晨,大雾弥漫,我还是照例开车回去。先到坟上烧了纸钱,然后回家。走进胡同,一缕炸鱼的香味迎面扑来。听到门响,母亲迎过来:“给你说别回来,非得回来,我知道说了也白说”。边说边进厨房,把一盘子小炸鱼小心翼翼地倒进方便袋。“拿着吧还热乎哩,知道你愿意吃这个”。没几分钟,母亲就催促“快回去吧,天不好,别耽误孩子上学,这才是大事”。此情此景,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驱车路上,闻着炸鱼的香味,心潮起伏。区区小事,尽显母爱。
倘若我们不能正常到家,母亲便到胡同口一趟趟地打量。遇特殊天气,母亲便早早打来电话:
“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着”。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是替我们担心,怕影响公事又怕路途危险。
近年来,每每算计着孩子们该来了,头两天就开始准备吃的、喝的。这常让我感到不安和愧疚。如今,曾孙也住校了,家里没什么事,老人家就抽空包饺子、包包子,放进冰柜冷冻起来,孩子们来了省得手忙脚乱的。吃完了,一兜兜带走。母亲说:
“干不了别的,只能做这些了,以后想干也干不了了”。这些话,让我们心里酸酸的。
孩子们欢聚一堂,老人心情当然高兴,既期盼又担忧。母亲说:如今什么都不缺,好过、难过算什么,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
”这是母亲的真心话。其实,我们心知肚明,母亲和所有的老人一样缺失的是陪伴,惧怕的是孤独。
每年,一进腊月门,母亲早早地就开始张罗过年的事情了。首先把我的房间收拾干干净净,一遍又一遍地晾晒被褥,再铺上电褥子,收拾好蜂窝炉。
十几口子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这时的母亲最高兴也最忙碌,炒菜、做饭,给孩子们找吃的、喝的、玩的,还得给他们
“断官司”。开饭了,她坐在一边不吃不喝看着大家,既是休息,也是习惯,更是别样的享受。此时,母亲仿佛心事重重,谁知道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之后,又一波一波送走上学的、上班的、种地的、打工的
……最后留下的是一位孤独老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接下来便是院内院外的收拾,收湿晒干,栽花种草
……她在用忙碌稀释孤独,又在忙碌中回忆过往,思考当下,展望未来。过了周三,又是一个轮回……
我感谢我的妹妹和嫂子,他们对这个家付出很多。两个妹妹为家里做了很大贡献,乡亲们有目共睹。鲁西北的农村,一般出嫁的闺女,娘家的事可管可不管。可是,我的姊妹们对娘家的事始终如一。嫂子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但是她特别听话,这是个了不起的优点。对母亲近乎暴躁的脾气她百依百顺,毫无反感,婆媳之间从未红过脸。母亲脾气不好,稍有不济,大声小气,不留情面。这时,她怔怔地杵在那里,一言不发,任凭数落。
不光是嫂子,她的孩子们也特别依赖我母亲,也都非常关心老人家。包括外甥、外甥媳妇,这些晚辈们对老人家同样关心备至,他们对这个家给予足够地关心和支持。也正是一帮人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帮衬,才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
同龄人中,我母亲的身体是比较好的。母亲生活十分简单,基本是粗茶淡饭,不吃鸡蛋,也不喝牛奶。尤其近几年,以青菜为主,面食都很少,晚饭象征性吃几口。一次,我陪母亲去济南看病。化验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有的指标比参考值还低。在这个营养过剩的年代,老人家竟然营养不良,这让我很没面子。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道路硬化,灯火通明。不少老年人三五成群,散步聊天。我母亲从来不去锻炼,更不会站大街凑热闹、说闲话。她没有这些习惯,在家多干点活就行,用不着专门锻炼。
这些习惯倒是符合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要求。可是,营养不良却有点过头了。
“小时候幸福是简单的,老了以后简单就是幸福的”。母亲特别喜欢简单清静的生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我出门的时候,她总是坚持送到胡同口,并目送车子移出视线才慢慢踱回。这从某种意义上看母亲是老了!人的变化总是在漫不经心的岁月中悄然发生。母亲本来个头不高,如今还不到一米五的样子,体重不足九十斤。头发白了,脊背驼了,牙齿落了,耳朵聋了,走路缓了
……老年人的一系列症状渐渐凸显出来。唯有思想不老,意志坚定,精神永恒。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上了年纪的人管这叫“损头年”,非常忌讳,到了这个年龄有意识的避开不直说。我们也跟人家学着含蓄一点。可是,母亲从来不在乎这个。她说:“人都是命,我还不能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这是她的心里话。
陆树铭的《一壶老酒》好词、好曲、好唱,我很喜欢,因为他唱出了所有儿女的心声。我又特别害怕这首歌,因为,他常使我热泪纵横,羞愧难当。
是啊,就像歌中写到的那样:
“一年年都这样走,一道道皱纹爬上头;一辈子就这样走,春夏冬和秋。”我羡慕陆树铭先生,他敢一步三回头,我真的不敢,甚至匆忙上车,快速离开,生怕看见母亲那双眼睛,看到那牵挂、留恋、茫然、不舍的眼神。车远了,回回头,冥冥之中,母亲仿佛还孤独的站在胡同口的寒风里。
作者简介:鲁海,本名胡振同,退休干部。文学爱好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13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