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前曹
鲁海
暮春时节,我再次走进前曹村,深入了解前曹“乡村振兴”的奥妙。这次是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前去采访座谈的。
说实话,以往曾经造访过前曹,不带任务,走马观花。除了唐朝名相马周和“马庄春雨”那点支离破碎的印象,其它几乎一无所有。如今,再踏上这片土地,眼前豁然开朗,甚至目瞪口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优雅大气的马周广场,红红火火的临街商业门店,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这里,每个居民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这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花香;这里,耳边常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这就是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前曹行政村由马庄等四个自然村组成,423户人家,1172口人。村庄位于县城正东,距中心城区不过两公里路程。过去,前曹曾经是个极其普通的城边村,村庄破破烂烂,街道坑坑洼洼,村内残垣断壁,垃圾柴草乱堆乱放,房屋敞篷乱搭乱建,空气污浊,蚊蝇滋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曹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人抢抓机遇,突飞猛进,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用十年时间把一个懒散的城边村、集体负债的空壳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村级资产超过两个亿,村民户均二百万。前曹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厘清思路,探索机遇
通过与村党支部书记马立岭以及干部群众促膝长谈,我们清晰地发现,前曹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矛盾化解等等所有工作,一切都根据既定思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推进,像下棋那样,环环相扣。
这种现象在前曹经济发展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分田到户后,前曹“摸着石头过河”,农村经济先是遵循了“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之后便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工作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冷静思考,这些路子都没让前曹经济驶上快车道。党支部“一班人”经过前思后想,深思熟虑,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撬动前曹经济迅速崛起的杠杆是“开发建设”,这才是自己的“区委优势”!

◎安置拆迁,顺应民意
找到“杠杆”,前曹人怦然心动。但是,这已经比兄弟村已经晚了十几年!村“两委”干部心急如焚,如坐针毡。支部书记马立岭身先士卒,马不停蹄搞动员、做宣传、跑立项、跑手续、跑资金,夜以继日,跑断腿、磨破嘴。他们深知,机遇稍纵即逝,他们发誓要把丢掉的损失夺回来。
开发项目获得批准,干部如释重负,可百姓并不买账。“拆了房哪里住?楼房什么模样?能不能住得起?”一系列问号浮出水面。是啊,不能让百姓蒙在鼓里,应该让百姓看到开发建设实实在在的好处。怎么办?支部一班人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经过三天三夜反复研究,在那个深夜,马立岭从椅子上“腾的一声”站起来,发出雷鸣般吼声:“拆我的厂房,腾出地皮,先建后拆!”一句话,在场的所有干部惊呆了。建材厂可是马立岭一家人的命根子!大家为“老班长”的这个决定深深地捏一把汗。即是马书记下了决心,家人们能同意吗?大家心里嘀咕。要知道,马立岭的建材厂全县效益首屈一指,水泥销售全市领先,日进斗金的好买卖说拆就拆,千万元资产一下子灰飞烟灭,谈何容易!“强拆!”这匹“瘦马又是一声怒吼。为此,老马和老婆孩子三四个月不搭腔,后续工作不再赘述。身高一米七五,体重五十公斤的马立岭又瘦了一圈。
把“拆迁安置”调整为“安置拆迁”,路子一变天地宽。随着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安置政策相继出台,百姓心里有底了。

◎自主开发,壮大积累
一期项目开发打开局面,村干部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可是,他们并没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沾沾自喜。睿智的前曹人隐隐约约感到哪里不对劲。百姓高高兴兴的住上新楼,开发商心照不宣的赚到了金钱,可是前曹村集体依然是“空空如也”。前曹人从历史上就把“集体”二字放在重要位置上。即使包产到户以后,像机井这样的水利设施依然归集体所有,统一安排灌溉。那么,面对开发建设的殷实红利和“空壳村”的巨大反差,支部“一班人”怎能视而不见呢。他们悄悄地理出头绪:引进公司,自行开发,壮大集体经济。接下来的开发建设顺理成章,由万通公司承揽项目,利润归村里。于是,前曹村集体赚到了“第一桶金”,他们从此甩掉了“空壳村”的穷帽子。

◎引入学校,合作共赢
十年时间,前曹投资5亿元,建设南北两个片区56座楼宇,41万平方米。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前曹人高兴之余心里产生难以名状的压力:这么多楼房卖给谁?这当儿,又轮到村干部冥思苦想了。又是几个不眠之夜,又是旁征博引的热烈争论。终于,他们找了一条破解困境的方案:引进学校,合作共赢。他们着眼长远,不计眼前得失。先期由政府划拨土地80余亩,配合振兴街道和教育部门建设了容纳2700学生的振兴小学。之后,又拆迁24户民房,无偿提供土地,引进容纳700余孩子的振兴幼儿园。随着两座高标准学校拔地而起,小区楼房销售火爆起来。居民有房住,孩子有学上,楼房不愁卖,村校共建,合作共赢。前曹迅速成长为3000多户的万人小区。

◎主动转型,直面挑战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没有像样的产业,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前曹始终围绕产业振兴z做文章。
自主开发,前曹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困难和挑战:开发建设慢慢走近“瓶颈”,村级公司外出承揽业务希望渺茫,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远。他们主动调整思路,首先把开发建设陆续转向第三产业。作为一个城边村,开发建设走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它的主导产业。目前,前曹主要有开发公司、物业、商超、运输、餐饮、物资批发零售、维修等门类。然后,再考虑由第三产业向文旅产业迈进。
今年72岁的马立岭,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穷孩子。四年级辍学,先后当过小队记工员,公社电工,种菜、放羊、养鸡,栽果树、种棉花、搞贩卖,不停地折腾。正是在这种“不安分”、“能折腾”,1976年他家响起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这比我家的“熊猫牌”早了整整十年。这也是他当支部书记后思维活跃,头脑灵活,干工作轻车熟路的重要铺垫。
◎纯洁党风,固本强基
前曹成功了。前曹人深知成功的前提是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纯洁党风,才能固本强基,人民群众才能大力支持。
党书记马立岭身先士卒,和支部一班人舍家撇业,没黑没白。他们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些大道理。无论工作有多忙,前曹党支部坚持每周党员学习,雷打不动。
建在二楼的高标准党员教育基地,是全村56位党员共同的家。党员干部经常聚在一起,学党章,忆党史,明方向,找差距,定目标。对行动不便的党员,支部安排专人送学习入户。
他们还组织老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为的是凝聚党心,让党心感召民心,让党旗在前曹高高飘扬。九十多岁老党员马廷芬身体欠佳,她坚持让孩子推着轮椅参观学习。老人深情地说:“俺村的干部,有心、有胆、有劲、有法、有本事。他们眼里有工作,心里有百姓”。支部是一座灯塔,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是百姓的主心骨,每遇急难险重,总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他们既当百姓生活的推土机,又做百姓生活的绣花针。大到盖房搭屋、婚丧嫁娶,小到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百姓的事件件挂在心头。他们深知,共同富裕是文明村风的“基石”。
有一次,在马立岭办公室座谈。说话期间,马书记不经意地出溜到沙发下蹲着与我交谈。这个动作熟悉而又惊奇,几十年前的农村,这个动作司空见惯,现在少了。这从某种意义上看出以马书记为代表的前曹干部党员的亲民情怀。不错,说话期间有位中年妇女前来问事,马书记态度和蔼,春风化雨,耐心交谈,不厌其烦。

◎文明家风,凝聚民心
前曹村连续十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模范党员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好人好事。张榜公布,上大屏幕,广播宣传,并且建立专门档案,积累精神财富。村里还出台有关规定,鼓励拾金不昧、乐于助人之类的好人好事。如今的前曹社区大到自行车、手机、手表,小到车钥匙、小玩具,一律主动上交。文明新风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
好婆婆冯金英把儿媳当闺女,婆媳关系和谐融洽,从来没有任何不愉快。除此之外,冯金英还与邻居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像一家人似的。好媳妇曹慧娟,十几年照料瘫痪的老公公,不嫌脏、不怕累,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村里还开始探索试点“文明家训”挂牌制度。试点各户的家训经村党支部专门审核批准后悬挂在楼道特定位置,接受社会监督。这个活动的开展,对于文明家风、文明村风的创建影响甚好。
如今俺前曹有“十多十少”:尊纪守法的多,违法犯罪的少:尊老爱幼的多,不守孝悌的少;勤俭节约的多,奢侈浪费的少……村民张成军高兴地说。
◎严明制度,约束官民
前曹致力于用制度管人管事。党员有党员制度,干部有干部制度,村民有村规民约。规范完善的制度既约民亦约官,人人平等,文明村风有章可循。前曹干部上下班像机关单位一律“照脸”;前曹干部就是农村干部,任何时候随叫随到,无怨无悔。党风带家风,家风带村风,文明村风助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22年,前曹对原有《村规民约》进行了重新修正和完善。
◎繁荣文化,催生活力
经济腾飞同时,前曹人欣欣然做起了“文化课”。唐朝名相、布衣宰相马周就是前曹马庄人士。他们抓住这条重要的历史文脉,深入挖掘马周文化内涵。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建起马周纪念馆,去年以来,又新建改扩建了马周文化广场,修建了“爱莲亭”和清官大道。村里还投资建设了图书馆、阅览室,有各类图书4500多册。秧歌队、舞龙队、演唱队,乡村大舞台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优质服务,居民无忧
随着土地“托管”的落实,村里剩余劳力凸现出来。对于那些离不开家却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中老年人,党支部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岗位,实施家门口就业。要求村级所属岗位,包括沿街开发商户优先安排辖区居民务工,确保居民有活干,有饭吃,有钱挣。。他们深知,安居乐业是村风文明的“晴雨表”。
2020年8月26日,前曹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村工会组织,该工会现有会员800余人。工会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居民特别是妇女维权,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劳务推介、培训,法律咨询、援助,文艺演出等活动。
近年来,前曹村积极探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前曹基础网格以片区和楼道为单位,细化为6个小网格和49个微网格,每个小网格都由1名党员具体负责,每个微网格都有1名党员协助楼道长开展工作,并建立专门微信群。楼道长将每天本楼道的信息在群内专题通报。党员“挂牌服务,挂牌督办”,有效提高了社情民意的搜集和民生问题的落实。
为方便独居老年人生活,村里设立了“日间照料中心”,让留守老人吃好、喝好、玩好,安度晚年。
前曹社区物业大厅窗明几净,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4部热线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他们还努力打造“一公里生活圈”,围绕居民就业、就医、咨询、维权、购物、餐饮、托管、上学等搞好服务。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让居民心里暖暖的。
◎共同富裕,未来之势
正如前面所言,洞察前曹发展历史,他们从来不忘“集体”二字。村里机井是这样,土地托管是这样。实行托管的土地,统一整地播种、浇水施肥、治病治虫、收割打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前曹村获得公共积累以后,他们牢记“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的嘱咐,不忘共同富裕,制订了支持养老、鼓励上学、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普惠政策”。除了投入公共设施,对村里的老年人,按照年龄分段给予资金照顾;被录取的大学生,每人资助奖学金2000元;对于突发性疾病、因病返贫的特殊家庭,给予“二次报销”……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平生无所求,只争第一流”。这是支部书记马立岭的口头禅。他常说:不干拉倒,干就干出个样来。这种工作态度,使得前曹各项事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准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载,黄金十年写春秋。前曹,这个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正以新的姿态,肩负新的重任,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进。一个更加和谐、富裕、文明的前曹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简介:鲁海,本名胡振同,上学时期就喜欢文学,退下来后,写了一些诗歌,小小说、散文、札记等,散见于报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