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懦弱。
中国文人既没有政治家们纵横卑阖、统领世界的雄蹈武略;也没有草莽英雄揭竿而起、蛮横争霸的雄心壮志;既没有商人们巧舌如簧、老谋深算的心机胆略,也没有企业巨人运筹帷幄、稳操胜券的信心和目光。
这就注定了中国文人是成不了富人巨贾、英雄好汉的。
古人对此早就有过精辟的结论。元代谢枋得《叠山集》曾云:“我大元制典,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在统治者的眼里,中国文人的地位只介乎娼之下、丐之上,竟然连娼妓也不如。
二是奴性。
在中国历史上,自然也有过像方孝孺那样敢于冒着灭十族的风险,与暴君相抗争的硬汉,也有过像鲁迅这类敢于蔑视权贵、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邪恶势力的淫威面前是俯首贴耳、点头哈腰,为了蝇头小利,摇尾乞怜的中国文人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卖友求荣,奴性十足的软骨虫。
三是迂腐。
中国文人以穷闻名。然而更让人悲哀的是他们爱面子,认死理,打肿脸充胖子,自谓清高。甚至如四川鬼才魏明伦川剧《巴山秀才》中的秀才,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分不清是非敌友,还为加害于己的对方歌功颂德、拍马溜须的一副穷酸相。临刑前还对下令处死他的“圣上”感恩载德,充满幻想,糊涂到了令人可笑可悲又可怜的地步。
正因为这些劣根性,中国文人在历史的舞台上注定是跑龙套的角色,绝对成不了主角的,充其量只能作为执政者的幕僚或门徒,出些小谋略、小点子,尝到一点小甜头而已。这也就容易让统治者抓住了他们的软肋,对他们采取“佛一样敬你而又贼一样防你”的怀柔防范政策,而一旦争得了帝位,便免死狗烹,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