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庐山烟雨
一
此情生发鸿蒙,燃吾芳华,执子之手,捻子红豆,却无法与君终老。
她是否记得,那日素衣桥头,风舞罗裙,渡口南望,终望不得情系之人;她应该记得,玩手中莲,执故人簪,羞嗅青梅,终等不回思念之人;她终将记得,独倚栏杆,目送归鸿,芳心蒙尘,终念不来心上之人。
知否知否,那日惜别,执手相看泪眼,铭刻英姿只为遥不可及的再次相会,竟水月镜花,今夕一别,永年不见。
她只得在每个深夜收束起一天的等待,用眼泪榨干自己的心绪,明日再自动投入苦等故人的牢笼。
二
那年元夕,她于花灯前邂逅少年。身着素衣,腰配锦囊,脚蹬紫靴。眉如剑般刚毅,眸如冰般冷峻,鼻梁高挺,唇抿一线,脸庞方正如案,身姿高挑如松。他匆匆而过,仿佛与这繁华京城格格不入,可在她眼中,那却是汴京城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华灯初上,配上一轮新月,众人皆沉醉其中,溜须拍马者阿谀逢迎,借机宣扬着皇恩的浩荡。他却目不斜视,穿越这片人海。那剑眉锁得更紧。她有些好奇,顾不得自己大小姐的身份,辞别父亲,换好素色披风,戴上兜帽,便随他而去,来到林中。
只见那少年取下配饰香囊,于隐藏处寻得一剑,眨眼功夫,宝剑出鞘,衣襟飘起,手腕高抬,于空中一转,顷刻间将剑换到另一只手上,两臂一剑,变换之快恍若在使用双剑,单手撑地作前踢状,另一手执剑飞快舞动,少顷,将身旁一棵百年古木劈裂开。双腿所及,古木倒飞,置地有声,惊飞林鸟。
她呆立不知所措,如此美少年,在今夕佳节,为何不与人享乐,却来此做这般低贱勾当?习武,在世人眼中便是无用功啊。于是,她上前拦住准备练习射术的少年,压低声音说:“吾于京都见汝不似赏灯之人,便跟汝至此。汝何故一人在此练无用之功?”
那少年正视了她一眼,随即说到:“吾所为者乃光复之举,天下之大义。某幼年略读经史,深知当下朝廷应以抗敌为重,而非尔虞我诈贻误良机。”
她完全怔住。为何此人洞察力如此之强,且深谙时事,而且谦逊如常。兄长亦时常提及父辈所说的“光复大计”,实则荒废良久,只会点花拳绣腿的功夫,还逢人便自夸自诩。眼前少年,武艺高强,心怀家国却丝毫不骄横,定为栋梁之才啊,她不禁摘下兜帽。
对视仅一眼,她便明了,自己灵魂里有什么东西改变了……
三
五月过后,战火毫无征兆地弥漫开来——然而谁都明白,这是迟早的事。人的欲望一旦被激发便很难收敛,于敌国更是如此。
那日相别,临行前他送她金簪一枚,“在下此行去犀洲应战,几载便回。到时,北方夷土必归我中原!”她默默无语,独自将泪吞下,递给他自己织的披风。“在下已然明了,汝乃吾之知己也,吾当铭记在心。”言罢,毅然走向大门,她这才喊出一句“祝君平安!”
她看见,他明显顿住脚步,几秒之后,起步离开,并未回头。
她苦笑着,和流下的眼泪一起,瘫坐在地。再见,不知何日之事!
四
战前一夜,军营寂如死灰。可凑近了听,便可依稀闻见念信之声,啜泣之声与毫无底气的鼓励之声。他静静地停了笔,望着桌上的信纸发呆。说是光复,谈何容易!朝廷腐败,宦官敛财,大臣享乐,民不聊生!这样羸弱的军队,如何敌过训练有素的金军?朝廷一味蝇营狗苟,皇帝从来宠信贼臣,今日竟发下旨令,撤回军队!
此战,违抗军令,即使功成返乡,等待他的,也只能是牢狱之灾。正因如此,他和他的战友们,都留下遗书在营中,以便那些可能所剩无几的幸存者能带之回去。
那一夜,罕见的九星连珠出现了。他静立于帐中,等待死亡。
五
三十载弹指而过。每当她的家人提及她时,都会摇摇头说“一个为情而疯的可怜女子。多年前 情郎丧命疆场,见到带回来的遗书,她便疯了。她总是登上最高的那层楼,说要到一个叫犀洲的地方去找一个人。唉,犀洲啊,犀洲,你在何方?!”
那一日,她拨弄着莲子,继续远望。忽然,水中的荷花吸引了她的目光。待放的,盛开的,在微风中轻轻摇动,似粉衣仙子降临凡尘,一尝人间烟火。“这是我自西洲带来的荷种。您放心,一定可以治好令千金的病。”楼下一个陌生的郎中正在向她的家人夸口。
犀洲?她喃喃自语。从远眺的楼上缓步下来,伫立于湖畔,看着那些少女般娇艳的莲,从不把自己的内心轻易展露给世人,而是用向内弯曲的花瓣把它隐匿起来。风一吹过,荷花碰撞着彼此瘦弱的荷茎,洒下几片淡粉色的菏瓣如小舟。下一秒,荷坠落成的涟漪连同她莫名其妙的笑容开始一起扩散,如花的笑靥甚至点燃她冰冷的眸子……犀洲,犀洲,郎中的这句话如同某种神秘的召唤,令她突然身轻如燕,纵身朝前一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莲池,随后放弃挣扎,一直沉到水底。
奈何桥边,她询问着每个来人,那些关于他的事。每当有人问及她自己的死因,她总会如痴如醉地说:“登楼远望三十载,每有南风,我便向它许愿,让它将我的思念带到犀洲的他那里。那一日,南风向我展示了,太平盛世中他凯旋还朝的场面。”
地狱的红莲池中,一个为光复耗而尽心血,最终战死沙场的亲王王子之魂,在烈火中慢慢重新孕育。烈火中他昏睡着,但他心中明白,自己终会在犀洲与故人再相会。
六
西洲,在传说中遥远的南国。那里或许是远离尘俗的世外桃源。
犀洲,已失去的北方。在胡虏铁骑地践踏下,早就不是一方净土。
1279年,大臣陆秀夫背负幼帝跳海,偏安172年的南宋灭亡。
犀洲与西洲。
二字同音,相差千里。
九死不悔,余心戚戚。
你我同心,生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