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江市木偶京剧团从1956年登记,到1965年撤销,存在不到10年,时间短暂,加上有几年时间在外地演出,因此老淮阴人知道的不太多,即使知道,印象也不深。
清江市木偶京剧团是提线木偶。它的前身是常州市常胜小京班,1950年创建于常州,创始人刘世才。1956年在清江市演出时,适值国务院发文,民间演出团体就地登记,因此登记后改名为清江市木偶京剧团。
常胜小京班是从常州德胜班分离出来的。刚分出来时只有刘世才家6人,又另找职工2人,有木偶18个,还有一些简单的设备,包括露天演出用的帐蓬和舞台。
1955年4月,刘世才的二儿子刘德义参加江苏省代表队出席全国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大会回来,把全部演出道具无偿交归集体后,常胜班由家庭小戏班成为集体所有制的班子。剧团登记之前,人员已发展到15人,木偶30多个。节目也由建班初期的8、9个增加到20多个。1962年,常州市木偶剧团撤销时,其主要演员焦洪贵一家充实进来,这时清江市木偶剧团阵容壮大了。
到1964年,市木偶剧团全团共25人,已有了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有派团干部,有团委会及行政、业务小组,有团的规章制度,有比较完善的设备。如木质雕花硬台,软布景20堂(幅),前台还有大幕、灯光设备。演出剧目中,有保留剧目80多个,从单一的《下河东》、《下南唐》、《失空斩》等传统京剧,发展到有声光设备布景(如风光雷电、惊涛骇浪)配合的神话剧《宝莲灯》、《大闹天宫》等。表演技巧也不断有革新提高。还曾排演过歌剧《青霞姑娘》,现代剧《解放一江山岛》,《夜闯珊瑚潭》,皮影戏《谁的本领大》等等。
从1958年起,剧团成员注意发挥木偶戏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不受舞台空间限制的特点,一改过去主要演传统京剧,而演神话剧,京剧舞台上不好表演的虾兵蟹将斗天兵,孙悟空七十二变,变成妖魔鬼怪飞禽走兽。木偶戏还能搬上小舞台,在《大闹天宫》一剧中,由刘德仁扮演的孙悟空变成的巨人斗天兵,用真人与木偶同台演出,这是清江市木偶提线木偶在江苏的首创。
在木偶造型上,脸部由原来的简易活眼、活嘴,发展到活手、活手指,五指皆动,脚由呆脚发展到脚腕活动,身体可以肩动、腰动、肚皮动;四肢由原来的无关节发展到上、下肢用木竹、铁丝做关节,提线用的线,也由原来的2尺短线发展到6尺长线,刘世才的长子刘德仁,在表演艺术上由最初的7—8根线,增加到45根线,并善于表演难度大的“三难一绝”特技。刘世才的女婿焦良济在《铡美案》中,包公举手摘头上乌纱帽时,动作准确,在江苏全省提线木偶表演中无第二人。他还将传统演出中表演木偶的技巧,用于现代题材的木偶剧中,如在《解放一江山岛》、《夜闯珊瑚潭》等现代戏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木偶京剧团的演出,由于行当少,机动灵活,转移快,不受地区限制,经常到外地巡回演出。从1957年到1960年,跑了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天津、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等十几个省、市,都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所以经济上也比较丰裕,常年都能自给且有余。
1964年,全国性的停演传统戏,这给木偶京剧团带来极大的困难。停演古装戏,改演现代戏,一般剧团主要是剧目与服装道具的改变,而木偶剧团的木偶固有的造型,不能改演现代戏,不是短时间内所能改变的。木偶剧团因此不能维持正常的演出和收入,不久经济上发生困窘。
1965年6月,经清江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木偶京剧团,人员全部安排进了工厂。
何永年 文/图(2007年4月15日刊载于《淮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