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访谈》每天傍晚6点与您见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或添加微信13039315828 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执著的追求 扎实的功力
——访著名画家张晓慧女士

与著名画家张晓慧女士在笔会现场合影
无声无息的时间,诉说着有声有色的故事。张晓慧多年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张晓慧出生于艺术世家,从小随父习画,1982年进入中央工艺美院进行正规学习。同年拜著名画家、北京画院王挥春先生为师,研习中国画;2006年进修于北京画院王培东写意花鸟班;2016年进修于北京石齐画院,成为刘海粟再传弟子;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女画家荣誉称号;2006年获(华夏和谐杯)金奖、(朝农杯)一等奖;2007年被中国首席记者俱乐部评为(中国十大具有爱心女画家);2008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并举办展览;2013年赴泰国参加(中泰建交38周年)艺术展。

不仅如此,笔者还做了如下记录:张晓慧女士的作品《彩玉飘香》还被大使馆收藏。2014在塞拉利昂驻中国大使馆文化交流;2015年随中国文联赴泰参加(中泰建交40周年既泰国诗琳通公主六十诞辰)中国书画慈善展览,作品(葡萄、荷花)拍卖4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泰国红十字总会;2016-2018年参加由(美国亚洲辉煌经济文化公司)举办的中美文化交流展览,作品《大展宏图》被洛杉矶州长及该市市长收藏并颁发荣誉证书,被(中美慈善基金会)聘为荣誉主席。
张晓慧女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武术家书画协会副主席、美国亚洲辉煌经济文化公司副秘书长、美中学良经济文化促进会北京分会秘书长、泰中艺术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河北省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艺术顾问、北京湖社画会理事。
谈到如何走上了绘画之路时,张晓慧女士说:我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个画家,在东北非常有名气,从小在这种环境长大。自记事起家里就很多人,都是父亲的学生,有时候睡醒人还没走,都围在一起研究绘画。慢慢的被这种环境熏陶,再加上受父亲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生长在父亲的影子之下,从读小学开始我在绘画方面就崭露头角。但是后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只好弃学寻找工作。突然有一天父亲拿出一张报纸给我,上面刊登的是中央工艺美院招生,父亲想让我去学习,其实父亲也是发现了我的绘画天赋,不忍心让我就此放弃。在学校学习了一年,这一年也为我今后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前所述,张晓慧多次参加我组织的活动,每次到现场都会画几幅她拿手的雄鹰。有人说张晓慧女士的鹰大气磅礴、威猛霸悍、气势雄壮、英气逼人,她以自己扎实雄厚的艺术功底,严谨认真的态度,大胆用笔、轻巧绘图、挥洒自如的绘出较大幅的作品。给人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概。
张晓慧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我从骨子里就是要强,有一种对鹰说不出来的喜欢,一般女人都喜欢柔情的东西,很多人觉得我画鹰是不是太强势,不好打交道,但是我觉得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无关性别,在于性格。所以不管外界如何看待,我从来没想过放弃,这或许是我对于自己喜爱的一种坚持吧。在画鹰的同时我也坚持对于花鸟的创作,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界的美。

张晓慧进一步强调: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种景象,是人们眼中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对于这种景象比较超脱一些,喜欢利用传统的笔墨和现代手法与色彩,以大写意的画面铺上写实的小鸟,让画面丰富,有色彩,有静有动,富有情趣。
张晓慧最后坚定地说:还是那句话,绘画的过程是个很艰辛、很刻苦、很漫长的过程,需要你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绘画是种美,需要你用心去描绘,我用我的见解,我用我的笔去描绘我心中的美。为此我要始终坚持、始终坚守,因为这是我曾经的梦想、必须执著地追求、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里我记录了部分书画家、评论家对张晓慧女士的评论,也一同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美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戴泽先生评论道:张晓慧的作品,从文学素养、历史知识、技法创新等方面都能体现其新意。作者以长期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将生活筛选、提炼而成为意象性形象,从而使作品产生神韵。神韵产生虽然还有赖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各方面营养的吸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画家心灵与自然万象的交融。而张晓慧女士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

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谷磷先生评论道:一件作品的内涵,是艺术家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以及复归本然的表达。张女士用她大气而又优雅的画笔,一扫市面上已然商品化的庸姿俗态,还了花鸟画清丽超尘、灵动鲜活的本来面目。其画中浮动之暗香,脉脉之柔情,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仿若淡去了在都市喧嚣间的纷纷扰扰,将无数清雅收伏在她的笔墨丹青里。于是,一幅幅以静作为旋律的作品正在文化艺术的终极意义上走向充实。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书画家赵军先生评论道:画传心音,画是作者心境的显现。她的作品,神幽品逸。她笔下的花朵,优雅大方、蔼然含笑,低调不张扬,超尘脱俗的味道中不失亲和友善;她笔下的雄鹰,姿态恢弘、英气凛然,仿若神物空降人间,令人敬畏。其作品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都是无可挑剔的精美之作。这是长期绘画经验的积累,以及作者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亦是作者强大的悟性涵养。

原吉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冯志彬先生评论道:作为画家,要获得完美的审美气质,除了要有高质量的审美水平外,更要具备发展其思维的多向性。聆观画家张晓慧的作品,无论在笔墨、造型、章法、意境、题材等方面都处处显出禅风意趣,冷峭、高逸、超尘、凝练之气跃然纸上。可看出,她大气中蕴含的细腻入微,强大气场中显现出的娇美稳重。我想她的作品是她收放自如、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历练的结晶。

著名旅美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原南宁群众艺术馆馆长韦智仁先生评论道:张女士的作品中,既渴求形神的恰到好处,又遵从着自我风格的独立显现,她摒弃了功利艺术的禁锢和束缚,还原了花鸟灵动的容颜,就像贴近一个异己的生命,将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刻画到精致细微,将中国花鸟绘画艺术升华到更深远更高妙的格次。而最重要的,是她把自身的情操品格融入画中,向社会向祖国昭示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风貌。在这一点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听了张晓慧的诉说,看了几位著名画家、评论家的评论,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张晓慧是一位功力扎实、技艺高超、成果丰硕的画家。
我们坚信,执著追求绘画艺术的张晓慧女士,一定能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