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的香椿树
作者/李平
演播/老菩提
又到了吃香椿的季节。
在我记忆中,奶奶个儿很高、大眼睛肿眼泡。一双小脚,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说起话来慢声拉语的。白里透黄的头发每天梳的光溜溜。但她不盘咎,总习惯用两个小发卡利索地将头发别在脑后。
上世纪六十年代,奶奶的家住在长春大街二马路平房。对面是《红星剧场》。东北的四合院不像北京四合院那样规整,进了大门要走一条小门洞,然后便是东一家、西一家错落着。奶奶住的是第一家,房子朝南,也有个小院,院里还有个小仓房。一进屋是厨房,右手一拐是正房,大约二十多米很亮堂,第一眼便会看到窗台上摇曳的香椿树。

五几年那会儿,北方已经烧煤了。外屋的锅台有些低,年迈的奶奶由于个子高,只能哈着腰,所以感觉身子总在烟雾缭绕中。那年头儿,炒个鸡蛋就会把我们小孩儿乐翻的。一看奶奶拽着两只小脚又要去屋里拿鸡蛋,我们就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好像生怕摇摇摆摆的奶奶会把手中的鸡蛋淬了。这时候,笑眯眯的奶奶短不了进屋掐几片香椿叶放到鸡蛋里。当带着几许嫩绿的香椿炒蛋热乎乎地摆到炕桌上,奶奶身上飘荡的那股独特的清香味儿也久久地弥留在我的脑海中。奶奶边给我们夹菜便念叨:吃香椿好啊,清热解毒、健脾开胃......
我开始喜欢奶奶了!尽管我们不在一个城市,尽管每年只有寒假我才能小住些日子。

后来奶奶家搬进了楼房。虽然楼房各走各的门儿,缺少了往日大院里的热闹,但因为爷爷是“坐堂郎中”,奶奶性格又随和,所以,家里常人来人往的。尤其是年节假日,断不了有哪家媳妇抱着大胖儿子(爷爷看不育不孕症很拿手)拎着两斤槽子糕;哪家婆媳、姑嫂拎着点水果来串门。有一次,外面又有敲门声,我跑过去开了门,进来的是居民委员会张大妈,她大声喊:“大娘收电灯费啦!”那时奶奶的耳朵已经很背了,她一边从里屋晃儿出来一遍叨叨:“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啊?”我贴着她耳朵复述后,奶奶的肿眼泡立马笑成了一条缝儿......
又是一年秋冬寒。快过年了,爷爷开始张罗着年货。他每天坐堂回来路过集市总带回点新鲜货。爷爷是中医,比较懂药食同源,吃什么都能说出点名堂来。记得家里最常吃的是豆腐,几乎每天一块。

一天,奶奶喊:平儿,去迎迎你爷爷!我应声刚到胡同口,就见爷爷抱着一条大冻鱼,哈气连天的蹒跚过来,看见我便笑着把鱼放下:“来!孙女,和它比比个儿!”
“男人无志,纯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爷爷奶奶的平日里的口头禅、知己嗑可多了,尽管我似懂非懂,但我喜欢听。后来我才懂得,从清朝民国到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就是靠着这些俗语祖训活着,并成功的抚育了三儿两女,而且无论遇到什么艰辛坎坷,都是相濡以沫!
流年逝水,小院清风。一次晚饭后,奶奶洗了头吃过饭,端坐在床上,爷爷去厨房送碗,回身却寻不见了老伴儿,走近一看,奶奶已安详地去了。奇怪地是,事先无任何征兆,老话讲叫无疾而终,享年86岁。亲朋邻里都说:这老太太可真是修来的福分啊!
(2023年4月30日)

📝【作者简介】

李平,中国铁路、黑龙江省作协会员;曾出版《与你同行》《李平文集》;散落报刊杂志文字近百万,部分获得省部奖项。
🎤【朗读者简介】

老菩提(段爱国):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硬笔书法硬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主要诵读作品曾参加、发表于:北京广播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 新华网、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热搜、奋斗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喜马拉雅、懒人畅听、等国家高端媒体平台展播、赛事交流并获奖。


🖨出品 /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 / 李平
🎤誦者 / 老菩提
🖼圖源 / 網絡
🖥主編 / 三兩風
🎧監製 / 龍澤溢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