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共青团工作情结---写在2023“五四”青年节之际
徐友擎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怎么一晃自己就老了。下面撷取我的一段青春年华,回顾自己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经历,来纪念“五四”这个光辉的节日。

我的工作单位地处柴达木盆地西的青海油田,是专门负责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的二级厂处---油建工程处(1978年4月由原基建大队扩编),车钳铆锻焊各工种齐备,具备汽车运输、道路施工,电气安装,油气管道,容器制作等油田建设工程施工能力。职工人数最多时达到1370多人,其中28周岁以下的青年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是一支青春闪耀,年轻有为的队伍。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地处戈壁荒漠,人迹罕至,“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施工队伍常年随着油田开发,地面建设转战东西南北,遍及油田各个地方。
我的共青团工作经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其任务和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的职能作用。 我在团委领导的支持帮助及言传身教下,认真学习岗位工作知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工作,锻炼自己,不断提高。

记得那时,先后从西宁等地招进一批青年职工,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一些青工不安心在艰苦环境工作,经常出现打架、酗酒,不上班现象,给青工队伍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团委书记李庆和同志秉承共青团工作的宗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统揽全面工作。组建团委,明确职责,围绕党政中心工作,采取思想引导与青年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为青年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形成了具有油建青年工作的特色。针对以上情况,他综合考虑,分工负责,一方面建立健全青工管理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主动深入到青工宿舍,了解思想情况,促膝谈心,深入工地与青工们一起劳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树先进,促后进,打击歪风邪气。同时,克服困难,因陋就简,创造条件,积极举办各类文艺、体育、读书比赛活动,开办文化补习班、技术培训,师傅带徒,在青工中开展“学习张海迪”活动,大力弘扬正气,倡导精神文明。坚持每年三月在青年职工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走上街头为民服务”活动,把青工的绝大部分精力都吸引到积极向上的方面来 收到良好效果。

当年的一些具体做法回想起来记忆犹新,我们团委一班人,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工作井井有条。开展好团的工作,离不开组织保障,我们从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入手,深入了解基层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健全团支部架构和支部书记的配备,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抱负、有热情、有能力的优秀团员充实到团干队伍中来,基本实现了团的工作无死角,青工管理全覆盖。为使青年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取定期开展青年思想热点座谈会,及时了解青工的思想动态,听取青工建议,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为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共青团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努力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把提高团员青年的技术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团员青年的成长想实招,定实策,让每一个有志青年在本职岗位上成为本单位和本工种的骨干和能手。筑路队推土机司机、共青团员张喜庆、何友川就是学习技术的尖子,他们操作的D8K推土机是日本进口的设备,推土机个头大,力量大,他们认真学习操作规程,苦练操作技能,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施工期间每天都是浑身灰尘(D8K推土机没有驾驶室),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每天的工作量,1984年在108公里的“冷大”公路施工中立下了功劳,双双先后多次被评为青海油田“劳动模范”,成为油建青年学习的榜样。筑路一队团支部的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力军作用,在施工任务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想生产之所想,急生产之所急,16名团员青年主动提出申请,组建“青年测量班”,与老职工展开劳动竞赛,倡议得到了团委的支持。
在团支部书记张得元同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施工期间,他们每天野外徒步测量放线打桩,复尺检验,戈壁风吹日晒,脸晒脱了皮,工鞋穿烂了好几双,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整个工程下来人均徒步行走在六百公里以上,保证了工程的完成及施工质量,“青年测量班”的旗帜在工地上高高飘扬。
基层各单位的青年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涌现出了许多的“岗位能手”、“焊接技师”、“活账本”、“一口清”、“安全行车标兵”等等荣誉。无论是在“阿拉尔供水工程”,还是在“阿花输电线路工程”、“花土沟油田地面输油管道施工”等急难险重的工程施工现场,还是九十年代的花格输油管道、涩北天然气开发,到处都有团员青年拼搏的身影,无论是劳动竞赛,还是技术攻关,油建团员青年为青海油田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上级团委的表彰。

这一幕幕、一桩桩恍若昨日,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近五年的共青团工作经历,使我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计划,组织能力,岗位协作,文字写作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并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共青团工作大有可为!
我热爱共青团工作!
我怀念共青团工作经历!
青海油田不能忘怀!

2023.4.28于常州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徐友擎(过去时),男,生于50年代,中共党员,在青海油田工作38年。现居江苏常州,爱好书法、诗歌、摄影,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怀。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山花》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