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奇康〔山西〕
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双昌村西北有一座利市庙,该庙紧靠大路,早先坐北向南三孔窑洞,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皆有善男信女前往烧香许愿,顶礼膜拜,香火较为旺盛,据说利市爷可保佑经商开店者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也可保佑村人路人走运,吉利。
利市爷即利市仙官,据传,他是民间流传的一路小财神一 一利市仙官姚少司,迎祥纳珍的北路利市仙官姚少司同中路武财神赵公明,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并称为五路财神,有走运,吉利之意,因此最受商家欢迎。双昌村人从何时开始供奉,利市庙何时所建,何人出资选址无任何记载,难以考证。但双昌村人确定利市庙原址却世代相传。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到了,
隐约记得当时离村大约两三里地,做为我们生产队的马房,我对这里印象颇深。门前不远处的土垄下有一口水井,水井可供全队生活用,也供牲口饮用,我祖父曾做为生产队饲养员在那儿居住饲养牲口,后来马房迁至村里,那地方也就闲置下来了,水井逐渐干枯被人填埋了,三孔砖窑经多少年岁月侵蚀,风雨飘淋,不知何时门窗皆无,只剩孤零零三孔敝开的洞口,好长时间成为人们下地劳作的乘凉之地和过往行人的避雨之所。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村大兴建庙之风,什么菩萨庙,东王庙,娘娘庙,药王庙,土地庙应有尽有,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两座庙宇,吸引着善男信女,而我村做为远近闻名的文墨村,义不容辞的兴起重修利市庙热潮,先有热心者做出号召,大家捐钱捐物,后又成立理事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会计,出纳等执事人员,一干人等请人塑像,做好门窗,盖上房檐,砌好院墙,正殿供奉主神为利市仙官,偏殿侧房还有济世救人的药王孙思邈等神若干,并定于每年农历3月25日为利市爷生辰主日,农历3月22日就开始搭台唱戏,会期一般为四天,会间敲锣打鼓,甚是热闹,一切工作皆是人们自愿,每年如此,大约近二十届,每逢庙会卖衣卖饭,歌舞杂耍,小商小贩蜂涌而至,摆满街道,吸引了四邻村庄的人群,构成一道农村游乐活动的亮靓风景线。
2004年的地灯庙会更是盛况空前,观赏者多达数万人,那一阵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商铺林立,人头簇动,好一番热闹景象。
村民自发组织的该项活动,活跃了双昌村的文化生活,拉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全村的喜气,使村民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经商积极性。
而今时过境迁,热心利市庙事业的老一代已相继作古,理事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庙会却不曾间断过,人们又陆续增建了房舍,盖起了院墙,按上了大门,粉刷了墙壁,近年又新建了戏台,利市庙的香火也越来越旺。眼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人们生活富足,安足乐业。他们更加向往美好的未来,这一切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大约也有利市仙官爷保佑的缘故吧!
2015/6/17日写于新疆,2023年初夏修改。
(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洪洞县作协副主席)
作家简介
刘奇康: 男,1968年5月出生,山西洪洞县人,中共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洪洞县作协副主席,《作家前线》系列公众平台签约作家、经曲文学网签约作家。2021年入选《关东美文》(海内外公开发行纯文学月刊)金牌作家榜。
九十年代始从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2002年起任洪洞报社农村部主任兼县文联巜大槐树文化》杂志编辑,《大槐树报》执行主编,多篇通讯和报告文学被收录于巜成功之路》巜热土晨歌》巜躁动的土地》巜槐乡风采》巜精钢不作钩》等专集。新闻通讯作品曾获中国县市报协会、山西省报业协会好新闻奖。在《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政协报》《临汾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地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500余篇,100多万字。
近年散文作品散见于山西巜生活晨报》巜新农村商报》《市场信息报》巜山西工人报》巜临汾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临汾周刊》《平阳文艺》《河流》《关东美文》《东方诗韵》《风凰之声》等,多篇作品被收录于散文文学专集。散文作品曾获大赛金奖,优秀奖等。
散文作品并散见于国内《江山文学网》《冰心文化传媒网》等多家文学网站、微博和地方文学报刊。
出版散文集巜杏儿黄了》(团结出版社出版),主编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闻报道、评论综合文集《永乐颂》,参与主编民俗风情《云丘山民俗》(山西经济出版社)《友呆文集》等,参与编写《洪洞人物》上下卷,《洪洞地名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