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鼍龙:失去父爱的龙二代(3900字)
作者:夏俊山
取经路上,唐僧师徒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河:“层层浓浪,迭迭浑波,层层浓浪翻乌潦,迭迭浑波卷黑油。近观不照人身影,远望难寻树木形。滚滚一地墨,滔滔千里灰。水沫浮来如积炭,浪花飘起似翻煤。”(《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有人认为,古代没有化工污染,这样满河黑水其实是石油。据《乌苏县志》:汉唐时代,奎屯河上游独山子一带石油溢出,汇入奎屯河中,水呈黑色,故称“黑水”。小说与科学不在一个频道,但真实的地名触发小说家的灵感,完全可能。这样的河流里有生命吗?有!小鼍龙就生活在这里。
高尚与卑劣
小鼍龙原本有个很幸福的家庭。他父亲是的泾河龙王,不要小看这个职位。诗人杜甫久在长安,曾写下“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的诗句。在长安可以望见混浊的泾河,可见,就水系而言,在泾河做龙王,相当于做“京官”。这是因为从泾河到长安城里很方便,泾河龙王才几次去找袁守诚。
泾河虽小,泾河龙王比你四海龙王都要牛。因为四海离京城太远了。正像北京学区房面积虽小,价格远高于西部小城的大房子。小鼍龙有这样一位很牛的父亲,生活优裕,有些顽劣实属正常。然而,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泾河龙王因为“错行了风雨,刻减了雨数,被天曹降旨,着人曹官魏征丞相梦里斩了。”(西海龙王语。《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有一首歌唱道:“父亲啊父亲,你是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遮风挡雨。啊!父亲啊父亲,你是一座大山,总让我放心地依靠,放心地依靠。”现在,大树倒了,大山没了,小鼍龙怎么办呢?在孙悟空拿着小鼍龙的请柬,登门问罪时,西海龙王有一段解释:“舍妹无处安身,是小龙带他到此,恩养成人。前年不幸,舍妹疾故,惟他无方居住,我着他在黑水河养性修真,不期他作此恶孽,小龙即差人去擒他来也。”
原来,泾河龙王死后,夫人也受到牵连,原先的宫殿住房被收走了,全家在泾河已无法安身,小鼍龙只好跟着妈妈投奔舅舅西海龙王。前年,妈妈一病不起,去冥府见老公去了。西海龙王见妹妹死了,就把小鼍龙送去“黑水河养性修真”。
西海龙王说得比唱还动听,把小鼍龙送去黑水河,目的也很高尚,就是让这个外甥“养性修真”,也就是得到锻炼、提升,如同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群众打成一片”“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可是,黑水河并不是一般的基层,环境十分恶劣。更重要的是,知识青年下乡,有基层群众对他们进行“再教育”,黑水河并没有给予小鼍龙再教育的老师,只有不欢迎小鼍龙,无论如何都不肯让位的河神。为了生活下去,小鼍龙也是拼了,经过一番恶斗,总算赶跑了河神,有了安身之处。
孙悟空曾问西海龙王:“你令妹共有几个贤郎?都在那里作怪?”回答是:“舍妹有九个儿子。那八个都是好的。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官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处砥据太岳。此乃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才着他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谁知他不遵吾旨,冲撞大圣也。”
“着他居黑水河养性”是让小鼍龙“养性修真”吗?笔者怎么觉得这是西海龙王容不下小鼍龙呢?妹妹一死,他就找了个高尚的理由,把小鼍龙下放到环境恶劣,且十分遥远的黑水河,这是为小鼍龙好吗?不是,这是狠心抛弃了小鼍龙。
西海龙王真心培养小鼍龙,可以选淮渎、济渎、江渎等环境好一点的江河,让小鼍龙像哥哥一样,有个好去处:也可以让他到佛祖、神官、玉帝身边,跟徒劳龙、稳兽龙、敬仲龙一样,依傍的神仙地位越高,越有前途。现在倒好,让小鼍龙去黑水河,那里本来有河神,小鼍龙战败,连安身之处都没有。为小鼍龙好,最起码那里有自己信得过的下属或朋友,让他们多关照,给小鼍龙“压担子”(即重用)才成,让他树敌结仇,自谋生路,笔者觉得西海龙王其实很卑劣。
高尚,还是卑劣?不要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1793年11月8日,法国著名政治家罗兰夫人临刑前留下一句名言:OLiberté,quedecrimesoncommetenton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小鼍龙的遭遇,不禁让人想起罗兰夫人的名言,进而想到:高尚,多少卑劣行径打着你的旗帜!
权力与法律
鼍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俗称土龙、猪婆龙,别名扬子鳄。《西游记》中,黑水河小鼍龙的原形应该是体型较小的鳄鱼,与取经路上的其他妖怪相比,他缺少自知之明,好吹牛,其实武艺平常,本领不大。
《西游记》第四十三回:“那怪呵呵笑道:‘这和尚不知死活!你师父是我拿了,如今要蒸熟了请人哩!你上来,与我见个雌雄!三合敌得我啊,还你师父;如三合敌不得,连你一发都蒸吃了,休想西天去也!’沙僧闻言大怒,轮宝杖,劈头就打。那怪举钢鞭,急架相迎。两个在水底下,这场好杀:降妖杖、竹节鞭,二人怒发各争先。……他二人战经三十回合,不见高低。”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小鼍龙自信三合就能取胜,结果三十回合还是平手。其武艺大致跟沙僧同一水平。当然,小鼍龙说话不算数,沙僧敌他三十回合,他也没把唐僧还给沙僧,而是回到他的“’衡阳峪黑水河神府”,教小的们刷洗铁笼,准备把关在铁笼里的唐僧、八戒蒸熟了吃。
作为泾河龙王最小的儿子,小鼍龙从娘胎里出来,就自带光环,大小也算个小仙。他应该知道唐僧和八戒,一个是如来佛祖麾下的二弟子金蝉子,一个曾是统帅八万天河水师的天蓬元帅,北极四圣之一。小鼍龙不光要把他俩蒸了吃,还派黑鱼精去请西海龙王,一起分享这两道美食。他难道不知道,吃了这两位去西天拜佛求经之人,是犯了弥天大罪吗?小鼍龙不但没有危机意识,还大摆筵席,显然没有一点法律意识!
小鼍龙为什么不知道敬畏法律,敢于胡作非为?可能是小鼍龙太年轻,加上天庭没有做好普法宣传,甚至从未开展过普法工作,他的龙头里自然缺了法律那根弦儿。更大的可能是,经历告诉他:法律不如权力,有舅舅西海龙王等罩着,吃掉两个和尚,小事一桩!不是吗?当初自己打跑河神,强占了河神黑水河神府,据河神所言,“又伤了我许多水族。我却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状子,教我让与他住。我欲启奏上天,奈何神微职小,不能得见玉帝。”(第四十三回)河神多次告状,有哪个部门受理了此案?没有。抢夺他人财产,伤人无数,天庭一直“不予立案”,这法律,或者叫“天条”算个啥?
得知孙悟空到来,河神化身老人,跪下磕头,滴泪诉冤:“万望大圣与我出力报冤!”几年过去了,老人相信的并不是法律。
权力与法律,孰轻孰重?显然是权力,小鼍龙相信有权就能枉法,有权就能摆平很多重大的犯罪行为,显然是从现实出发,是生活经历告诉他的经验。虽然,权大于法,不一定是整个天庭,但至少在水系存在,水系是重灾区,要建设法治天庭,非下猛药不可。
人情的分量
有人说,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情商高比智商高更重要。情商高了,人脉才能广。人脉有多广,成功就有多大。据说,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曾经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小鼍龙幼年丧父,失去了父爱。跟随母亲寄人篱下,有时不得不看人眼色行事。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小鼍龙大概跟鲁迅先生一样,遭遇了家的败落后,对世道人心看得更清楚了。他虽然不至于像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但他的情商远超智商。
捉了唐僧、八戒,赶跑沙僧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我且具柬帖儿去请客哩”。请谁?他首先请的当然是舅舅西海龙王。河神告状数年,因为行政级别低,见不到玉帝。舅舅不准河神的状子,还要求河神把黑水河神府让与小鼍龙住,小鼍龙不能吃了果子忘了树,冷落了舅舅这柄保护伞,以后还怎么混?
请舅舅,小鼍龙不是派黑鱼精口头邀请,而是慎重地写了请柬:“愚甥鼍洁,顿首百拜,启上二舅爷敖老大人台下:向承佳惠,感感。今因获得二物,乃东土僧人,实为世间之罕物。甥不敢自用。因念舅爷圣诞在迩,特设菲筵,预祝千寿。万望车驾速临是荷!”请柬语气谦恭,让受邀请的舅舅读了,心里暖暖的。没有较高的情商,这件事处理得不会这么得体。
再说西海龙王,见到悟空打死黑鱼精后获得的请柬,知道“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他“慌忙跪下叩头”,并“唤太子摩昂:‘快点五百虾鱼壮兵,将小鼍捉来问罪!’一壁厢安排酒席,与大圣陪礼。”礼多人不怪,悟空感动得一塌糊涂:“‘龙王再勿多心,既讲开饶了你便罢,又何须办酒?我今须与你令郎同回:一则老师父遭愆,二则我师弟盼望。’那老龙苦留不住,又见龙女捧茶来献。行者立饮他一盏香茶,别了老龙,随与摩昂领兵,离了西海。”
摩昂捉住小鼍龙,“将绳子背绑了双手,将铁索穿了琵琶骨,拿上岸来”,请悟空定夺,悟空怎么会依法办事?他也学会了人情世故,卖了个人情,只是口头谴责小鼍龙:“你这厮不遵旨令,你舅爷原着你在此居住,教你养性存身,待你名成之日,别有迁用。你怎么强占水神之宅,倚势行凶,欺心诳上,弄玄虚,骗我师父、师弟?我待要打你这一棒,奈何老孙这棒子甚重,略打打儿就了了性命。”
最后的结局是:摩昂太子押着小鼍龙,回了西洋大海。估计见了舅舅西海龙王,关小鼍龙几天禁闭也就没大事儿了。本是重大刑事案件,最后却云淡风轻,不了了之。
就像财务报表,外行人眼里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内行却能看出很多门道。我们看小鼍龙,不能单看他是失去父爱的龙二代,还有高尚与卑劣、权力与法律、人情对案件的影响等诸多信息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