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文化名人之十:
倾听书痴讲书缘
4月25日,我们来到程起家,再次观赏他的各种藏书。一边品茶观书,一边听他讲述自己与书结缘的生活故事。
今年75岁的程起,出生在吉林省长岭县偏僻农村。在他的记忆里,从小家中连个带字的“皇历”都没有。读书识字,是从他上学以后开始的。
小时候,程起爱听评书,村里来了说书先生,一住上半月二十天,接连说唱,程起场场不落,一直听到完。评书故事里的动人情节,尤其是那些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英雄,引发了他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极大兴趣。
到小学三年级,程起到处找书读,了解历史故事。有一次,他在邻村的亲戚家看到一本线装古典小说《回龙传》,好说歹说,人家才同意借给他带回家看,并答应第二天下午放学时送回来。可他头天晚上沒看完,第二天上学路上边走边看,读的痴迷,忘记了上课时间。当他走到教室门口时,已经上课了,他只好硬着头皮敲门。走进教室,自然是规规矩矩地站在门口听老师一顿暴训。最使他懊恼的是,由于着急,没有把书藏好就进了教室,老师一眼瞧见揣在裤兜里的课外书,便把书给沒收了。后来他一再向老师恳求,才把书要回。还书那天,又向人家好顿道歉。
村子西头生产队的蔬菜基地,有一位乔老爷子,好说书讲古。放暑假了,程起就整天呆在菜园的小屋里,头枕行李卷,捧着古典小说,一看就是天黑日落。老人们被程起爱读书的精神所打动,不仅允许随便看,还让他带回家阅读。
小学期间,程起阅读的是四大名著连环画以及春秋战国、革命题材的红色经典故事和小说。小学毕业时,他己拥有连环画本二百余册,装了满满一箱子。升入初中住校,寒假回家发现书箱子空了,一问,父亲满不在乎地说:“我怕你总看那玩艺耽误学习,都叫我卷烟抽了”。程起听了,又气又恼,又无可奈何。
程起藏书,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的。第一本藏书便是他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珍藏至今。他说,虽收藏了近万册图书,但这套初中语文课本1—6册仍是我的最爱、最有情感价值的一套书。
程起就读的农村中学沒有图书馆,所能读到的课外书,是从老师借阅或者在同学中交换阅读。因为当时经济条件有限,没有闲钱买书,初中毕业时,他的藏书不足百本。
1965年程起就读于吉林省邮电学校。星期天他走进省新华书店,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各种图书,仿佛置身书的海洋,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他把每月必交的伙食费留下,其余都用作买书。
省新华书店傍边有一间屋是专卖旧书刊的,程起每天都利用闲暇时间到那里等候,书店一开门,抢先进去,在旧书柜台上抱出一大摞翻检,中意的留下,挑剩的送回柜台。就这样,花较少的钱,多买了自己喜欢的书。秦牧的《花城》、周立波编选的《散文特写选》、曹靖华的《花》、林默涵的《浪花》,还有现、当代诗人的诗集以及六十年代初的《人民文学》等期刊都是那期间淘到的。
1968年程起参加工作,在邮电行业干了四十余年,因为工作环境能够接触很多报刊杂志、各种文学期刊,他从报刊中剪辑了很多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时代感很强,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具有历史参考价值。
在广泛收藏的同时,程起还自费订阅了《人民文学》、《诗刊》、《小说选刊》、《散文》等期刊,同时也选购了大量的古典小说,如不同版本的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以及演义、传记、古代诗词、现代诗歌,古、近、现、当代名家的散文作品,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基本全收。
程起利用出差机会,每当到一个城市,公事办完,必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出差归来,最累的是往回背书,进出站台,上下火车,跨天桥、钻地道,身背着几大包子书,还要一路狂奔抢坐位,其间的辛苦自不必说。当他欣慰地看到这些书籍放到自己家的书橱时,手提肩扛的劳累忘得一干二净。
多年来,程起剪报集报坚持不辍,凡能收集到喜欢、有用的报纸文章,尽力的保存下来,整版的装订成册,零星的剪裁粘贴成集。几十年来,收集的各种报纸剪集有八十余册,其中有四平日报《文艺副刊》、吉林日报《东北风》、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还有人民法院报的“法律法规”、“案例专辑”、工人日报的文化版面等。
在收藏中,程起注重本土文人的著作,不仅收藏他们的书籍,还将本土文化人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的文章,凡能搜求到的,都保存起来或剪贴成集。目前,他己收藏本土作家的作品百余本(套)。
退休以后,为了便于阅读与收藏,程起精心装修了书房。在书房里添置了十几架书橱,把先前积攒下来的图书册集、邮品、集报等分门别类排列进去,宛若图书馆,近万册书籍“各有安家”,其中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百部》、《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2000年3辑90余册)、《魯迅全集》、《老舍全集》、《秦牧全集》等,古代诗词如《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散曲》、《全清词》(顺康、雍乾卷48册),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诗、词、曲、赋,还有近、现、当代作家的小说、散文、古体诗词 、现代诗歌、革命题材红色经典小说以及各种《经》、《史》、《子》、《集》等。
每当程起端坐书房,大有“坐拥书城”之感。徜徉书房,陶醉其中,就好像走在漫长的历史长廊,走近哲人,探访先贤,与智者对话,十分惬意满足。庚子年初,抗击新冠病毒期间,居家禁足,但有书为伴,天高海阔,毫无孤独寂寞之感。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偶然机会,使程起对法律产生了极大兴趣,为了学习,他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潜心研读并结合实践,终于取得了成果,逾天命之年,通过司法部统一考试,获得法律工作者资格证书,退休后从事法律服务至今。
老伴儿张桂芝对程起买书从来都是理解和支持。有一次新华书店展销一大批图书,程起选购了二十余套,一算账,五千余元。可他身上只带了二千余元,忙给老伴儿打电话,立即揣钱来给结账,并用手推车帮助把书运回家,搬到楼上。拍摄于2014年4月12日书友协会成立
几十年来,读书、藏书和用书,是程起生命的重要内容。2014年,程起被选为双辽市全民阅读协会会长。如今他已年逾古稀,回想起来,感慨频深。他说:“人生一刻也离不开‘气’,所谓‘三寸气在千般乐’,而书香气最养人。有书为伴,我就可以实现终身学习啦。”2023年4月25日作者简介:宋今声,现为双辽市玻璃山镇关工委副主任,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吉林日报》《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已经出版《增年录》、《百赋集》等个人文集四种。创作经历和收获,2014年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另有多篇文章发表《辽河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