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阅向未来——想象力让科幻变现实”阅读分亨会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举行
4月2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办,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思南读书会、全国少儿科幻联盟承办,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中国科教影视协会科幻委员会、中国科教影视协会青少年委员会、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科幻三点零等协办的“科幻:阅向未来——想象力让科幻变为现实”阅读分享会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举行。本次分享会是中国作协首届全民阅读季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作协社联部社团管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丰玉波出席。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视频寄语。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晋康、副院长超侠,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会长顾备,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发起人陆杨,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陈柳岐等作家、翻译家、阅读推广人与会对谈,与读者分享科幻的乐趣与思考。活动由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作家刘婧主持。
早在一百年前,科幻小说便预言了人工智能的诞生,而在今天,许多科幻中的预言正在飞速变成现实。人工智能不仅能处理一般性的工作,就连画画、写作、编程这样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也越来越熟练。难怪有人会发出这种惊叹:人类或许即将被人工智能全面取代。不仅如此,无人机、智能手机、虚拟现实、3d打印……这些技术也都是从科幻走向现实。科幻成功预言了科技发展。论坛嘉宾就科幻阅读对自己的人生,对青少年的启迪,以及AI从科幻走入现实生活,如何看待人类与未来的关系等话题谈起,给读者一场脑洞大开的科幻盛宴。
刘慈欣在在视频寄语中表示,科幻阅读不但能从中学到科技前沿的知识,提升科学认知,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科幻阅读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王晋康说,科幻,只要接触它,就有一种让人不得不爱的根本原因——想象力。青少年尤其如此。激发想象力,形成跳脱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理性、科学的逻辑方法,能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当今中国,当年看着“我们”这代的作品长大的科幻迷,现在三四十岁到处都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优秀的科学家、作家、编辑、影视界,科学企业、技术企业的企业家等等。科幻能给青少年的未来打下有创新的基础。
顾备认为,阅读书籍和观看影视大不一样,书给你更多想象力,有一定空间可以构建,从文字里构建,电影电视则会把你沉浸拉进去,自己想象空间会小一点。因此阅读科幻,能锻炼思维,拓展大脑。科幻是无所不在的,是面向未来的科学想象力,只要你面向未来,基于科学,任何想象力都是科幻,换句话说,现在任何高科技都是原来的科幻,再倒过来讲,如果现在把一些科幻的逻辑注入到产品研发中,它就是下一代的高科技产品,所谓黑科技无非是你比别人多了一点想象力,还让它落地了。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永远会走在最前面,比如原始人类里最早用火的人最早走向海洋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想象力和勇敢,人类到现在还在洞里。面向未来的科学想象力,非常重要。
超侠表示,科幻对青少年的帮助非常大,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马斯克,他们的成功就在于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少年时科幻里的想象力变为了现实,科幻的魅力在于它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但科幻的悲哀也是在于如果有一天成为现实后,魅力就会消失,它是一个过程,是思维的过程。青少年大量阅读科幻文学作品,将拥有一种有创意的精神,以及科学实践的能力,“科幻让你通过脚踏实地的科学去触及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属于在科学与幻想之中,真实的世界是科学的,但那些艺术的世界,它又属于幻想的。世界存于科幻,但是科幻远远超出了这个世界。
陆杨说,科幻阅读是思想提前跨越时空,像《降临》里,七肢桶在喷环形文字的时候,所有人以为到底是象形文字还是表意文字,人家已经读懂了时空。这种情况下人类要读懂时空未来到底发生什么,读懂了,才有心理预判,现在小朋友有很多心理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怎么带来的?是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对很多不确定性的事物产生的焦虑。热爱科幻阅读,把它作为指导手册,去预判,去发现,人类未来会拥有怎样的生活,去接受它,拥抱它,能让生活愉悦,积极乐观。
陈柳岐说,科幻阅读对青少年最大的好处是,会激发他学习的内动力,许多孩子对于学习,可能觉得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包括现在,到高中,高三还不知道未来学什么专业,未来干什么,热爱科幻的孩子对他未来规划和目标是有很明确的意识,也会导致他反推,他会有学习自主性的积极性和内动力。青少年时期,如果真的热爱科幻,对他未来整个人生规划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刘婧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王晋康说,“现在ChatGPT大火,前天他们采访我,这个对你科幻有没有什么启发?我说实话实说没有启发,我们文章写的太多了,在三十年前文章中对这些已作了清晰的预测,我非常看中这个事,过去再厉害的人工智能是边界比较清晰的,现在只有这个是通用性的,即使有错误,它的发展不可预计。”科幻能思考世界,预测未来,能不能改变未来,现在不好说,但至少科幻能够让人做好心理准备。从小看科幻的科幻人,对今天的时代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如果你还是一直沉浸在其他文学,会对今天感到惊慌失措。“我是科学原教旨主义者,非常狂热地信仰科学,我认为我写东西都会真的实现,我想可能五百年后,至少二百年前后才会实现,但是没有想到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实现。”
顾备表示,人工智能未来一定会在教育领域深耕,而且极大地改变教育生态,原因是现在再往后走,很多职业将被颠覆,比如说原画设计师、3D建筑设计师、教师等等。人类可以让它去解决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完成一个产品的构建或者完成一个发明创造。关键是要学会提问。人工智能出现的那一天就代表了它在不断地进行控制,而只有人类能帮助它突破控制,然后建立更大的控制。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在未来的一百年里螺旋式渐进,人类帮助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也帮助人类继续开发我们的大脑。
对于人工智能,超侠一直怀疑人类本身就是一种生物人工智能,两个细胞结合后,不断地接受营养,最后长大成人,以后的机器人也可以这样创造,做生物机器人的时候,设定好程序,把一个人或者人工智能像种子一样栽种到土壤上,过几天长出来了,它跟生物孕育生命是一样的,那时候该讨论的不是人工智能取不取代人类,是能不能把它们跟人类平等的对待,或者互相融合、嵌合。以后走在路上,可能身边是一朵花,一辆汽车,一只蚂蚁,大家在一起聊天,这是不同的生命的交流,生命是统一的尊重,现在还是以人类为尊,认为它们侵占了我们或者消灭我们,它又是我们创造的,我们不愿意让他们跟我们平起平坐,这像是父母生了孩子以后,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或者是造反了,父母很生气,因些如让它学会尊重,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尊重人类,它并不可怕。人类与是人工智能是共生关系,未来将不分彼此。
陆杨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可以用两个方向看,一个是正向,它会变成最老的科幻电影《机器人5号》,那种二哈式的机器人,它是开心的机器人,特别搞笑,特别受欢迎,充满了乐趣。另一种是如《终结者》里的危险的机器人,我们要思考更多的是,在出现两种情况的时候,人类如何与之相处或对抗,和它们比,人类有很多短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接受和怎么和它一起进化,这是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陈柳岐表示,Ai时代,对人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确实给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会充实人类的知识领域,它能拓宽个人的知识盲区,会给人引导,了解这方面内容。这方面应该拥抱它,只是在拥抱它的过程中,要做好如何使用和管理,特别是青少年,更应该积极地学习它,使用和管理它,至于其他方面,信息方面,或者负面方面,在短时间内需要研究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和规矩,来管控它。
在本次论坛之前,4月21日,参与中国作协首届全民阅读季的科幻作家一行,还前往鲁迅小道、景云里、左联会址纪念馆、内山书店旧址、木刻讲习会旧址、巴金故居等地,进行了采访采风活动。